-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現代哲學傾向——評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兼論詹姆士的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5405
- 條形碼:9787100205405 ; 978-7-100-20540-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哲學傾向——評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兼論詹姆士的哲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中專院校師生,哲學在這本書中,新實在論的創始人之一培里,對現代哲學的各種傾向作了綜述,并以新實在論的觀點對其他幾個重要學派——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進行評價和批判。培里企圖通過批判當代各種哲學流派,把傳統哲學“合法的”繼承者歸結到新實在論。
現代哲學傾向——評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兼論詹姆士的哲學 內容簡介
美國新實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拉·巴·培里的重要著作,也是這個流派以論戰姿態出現的一部重要著作,副標題是“評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主義,兼論詹姆士的哲學”。 在這本書中,培里對現代哲學的各種傾向作了綜述,并以新實在論的觀點對其他幾個重要學派——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進行評價和批判。培里企圖通過批判當代各種哲學流派,把傳統哲學“合法的”繼承者歸結到新實在論。
現代哲學傾向——評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兼論詹姆士的哲學 目錄
序言
**部分 導論
**章 哲學理論和既有的信仰
第二章 哲學中科學的和宗教的動機
第二部分 自然主義
第三章 科學的范圍和方法
第四章 樸素的和批判的自然主義
第五章 宗教和科學的限制
第三部分 唯心主義
第六章 唯心主義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客觀的或先驗的唯心主義
第八章 絕對的唯心主義和宗教
第四部分 實用主義
第九章 實用主義的認識論
第十章 直接主義對理智主義
第十一章 多元論、非決定論和宗教信仰
第五部分 實在論
第十二章 一個實在論的心靈論
第十三章 一個實在論的認識論
第十四章 一個實在論的人生哲學
附錄 詹姆士哲學
人名對照表
書名對照表
現代哲學傾向——評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兼論詹姆士的哲學 節選
§5.對描述法的輕視我即將請大家注意幾種對于科學的批判,在主要的方面,它們既避免了那種干涉科學事務的陳腐政策,又消除了那種宗派爭論的廢頹的敵意。科學已被認為在它本身范圍內活動時是無可指摘的;而且也被承認和哲學與宗教有著友誼的聯盟。但是認為科學本身卻不是自足的和*后的。它是有所假定的,而它所假定的東西則是較為根本的或更為“真實的”而且它給予了哲學和宗教以優先性。 首先我將討論對科學的所謂在方法論上的批判。①按照這種批判來說,科學的概念“僅僅”是描述,因而科學法則是假設的或“權宜的”。雖然科學就其本身的事項而言是系統的和完整的,但由于它的方法的性質,它是不能發現實在的。它的發現,只是在有限的權宜之計的意義之下才是真的。它們不是必然的而只是權宜的。它們可以歸之于約定,而和約定一樣,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隨意挑選的。 這種對于科學的批判是根據接受了我曾稱之為對科學概念之分析性的解釋而來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②它使得科學方法的精密和準確本身成為反對科學的東西。 根據批判的自然主義的判斷推崇科學而證明它是唯一配稱為知識的那種東西,在這里卻被認為是一個缺陷了。 華德又可作為一個說明的例子。這位作者以可敬佩的清晰性追溯了這一類概念,如“物質”“質量”“力”和“能”在科學史中所曾經歷過的發展。他發現,這些名詞包含著科學的正確演算和公式中的因素,而不再具有常識中的那種模糊的本體論上的屬性。到此為止,這位作者的闡述是無可指摘的而且是有所助益的。但是似乎當科學變成愈確切的同時它卻失去了它在實在上的依據。“把它們區別于我們可以適當地稱為物理實在論者的那個舊的學派,我們可以把這個新的學派稱為物理的符號論者。……一個學派相信它是逐漸接近于終極實在而把現象排棄在它的后面;另一個學派則相信,它只是用一個在理智上易于控制的概括的描述綱領,來代替具體事物的復雜體,而后者是完全在我們的領悟之外的。”對現代科學的這種符號論的解釋,華德是同意的。皮爾遜把科學法則說成是“概念上的縮寫”,對于這個說法他曾贊同地加以引用。或者如他自己所表達的,“機械論的概念使我們能夠把一些將使我們迷惑不解的東西概括起來”,但是“這不可能銷毀我們的獨立性”。“這類的概念可以對于'在自然中發生的運動'提供一個可敬佩的描述領綱,但它們并沒有解釋什么東西。”“總之,人們可以像物理學家們本身所承認的那樣,認為描述性的假設代替了實在的理論。”① 但是對描述的這種輕視可能產生什么意義呢?可以說,思想的動機較之描述的動機更為完全地為它的題材的性質所控制嗎?描述即指按照事物被發現的那個樣子把它們報告出來。在科學的程序中描述逐漸代替了“解釋”,這只是說,科學已經成為更為嚴格屬于經驗以內的事情了。和描述對比起來,“解釋”暗示著要涉及超經驗的力量,和神秘的精蘊或一種根據人類的利益對事物所作的片面性的解釋。①科學已經廢棄了在這種意義之下的解釋,因為這樣的企圖分散了對它本身題材的注意而從事于不相干的冥想。如果我們相信有些科學批判者們的話,那么描述便是一種游戲而采取這個方法便是科學在其下降時期的一種衰老表現的游戲。然而事實上所發生的,科學的這個描述的時代乃是它的鼎盛時代。而科學在人類知識之一切部門中是*反對反復無常的不定狀況的。因為科學是在規定的場所中進行的;它所涉及是*鄰近的環境,它所發現的東西是立即予以證明或否證的;它的審判日總是近在眼前。科學除了謹嚴地忠實于事實以外,是不可能會有成功的。這就是描述法主要意義的所在。它清楚地廢棄了不相干的東西而堅決地否認了*后的動機。
現代哲學傾向——評自然主義、唯心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論,兼論詹姆士的哲學 作者簡介
拉爾夫??巴爾頓??培里(1896-1957) 美國哲學家,美國實用主義者威廉??詹姆士的學生,新實在論的創始人之一。1876年 7月 3日生于佛蒙特州的波爾特尼,189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士學位,1897年和1899年先后獲哈佛大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他曾短期在威廉斯和史密斯兩學院任教,1902~1946年在哈佛大學任講師、教授,1946~1948年任格拉斯哥大學吉福德講座講師。1920年曾被選為美國哲學學會東部分會主席。培里的著作甚多,涉及哲學、科學、藝術、宗教等各個領域,主要的有:《自我中心的困境》(1910)、《實在論的獨立性理論》(1912)、《現代哲學傾向》(1912)、《一般價值論》(1926)、《威廉??詹姆士的思想和性格》(2卷,1935)、《價值的領域》(1954)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