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周口運糧河畔古錢幣窖藏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30713490
- 條形碼:9787030713490 ; 978-7-03-07134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周口運糧河畔古錢幣窖藏 內(nèi)容簡介
古錢幣窖藏埋藏于周口市區(qū)運糧河畔安置房建設工地,命名為周口運糧河畔古錢幣窖藏(精)。經(jīng)清理發(fā)掘,發(fā)現(xiàn)南北排列兩處古錢幣窖藏遺存。北部為陶缸窖藏,南部為磚砌窖藏。按暴露發(fā)現(xiàn)順序,磚砌窖藏簡稱為J1,陶缸窖藏簡稱為J2。J1保存完整,出土錢幣共計12萬余枚,重約700斤。分銅錢和鐵錢兩種。鐵錢銹蝕嚴重,不易分離,僅能辨識出兩枚大定通寶。銅錢保存較好,共69個品種。品種上起戰(zhàn)國燕國明化下至金代大定通寶和南宋淳熙元寶背十五。留存有戰(zhàn)國、西漢、新莽、東漢、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遼、金、南宋,以及越南的古錢幣。J2東部殘存窖藏錢幣共計5萬余枚,重300多斤。均為銅錢,品種上起西漢半兩下至金代大定通寶和南宋淳熙元寶背十,留存有西漢、新莽、東漢、北齊、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遼、金、南宋的錢幣。《周口運糧河畔古錢幣窖藏》即是這批珍貴材料的發(fā)掘報告,共計挑選了497件有代表性的古代錢幣予以系統(tǒng)公布,附帶高清圖片。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
周口運糧河畔古錢幣窖藏 目錄
戰(zhàn)國—南北朝銅錢 3
一、戰(zhàn)國銅錢 4
燕國明化 4
二、西漢銅錢 5
1. 四銖半兩 5
2. 西漢五銖 7
三、新莽銅錢 10
貨泉 10
四、東漢銅錢 13
1. 五銖 13
2. 剪輪五銖 15
五、三國曹魏銅錢 16
魏五銖 16
六、南北朝銅錢 17
1. 北齊常平五銖 17
2. 南陳五銖 18
3. 其他五銖 19
隋唐銅錢 20
一、隋代銅錢 21
隋五銖 21
二、唐代銅錢 22
1. 開元通寶 22
2. 會昌開元通寶 31
3. 乾元重寶 40
五代十國銅錢 44
一、后晉銅錢 45
天福元寶 45
二、后漢銅錢 46
漢元通寶 46
三、后周銅錢 47
周元通寶 47
四、前蜀銅錢 50
1. 天漢元寶 50
2. 光天元寶 51
3. 乾德元寶 52
4. 咸康元寶 53
五、南唐銅錢 54
1. 開元通寶 54
2. 唐國通寶 56
3. 大唐通寶 58
兩宋銅錢 59
一、北宋銅錢 60
1. 宋元通寶 60
2. 太平通寶 67
3. 淳化元寶 69
4. 至道元寶 70
5. 咸平元寶 71
6. 景德元寶 72
7. 祥符元寶 73
8. 祥符通寶 74
9. 天禧通寶 75
10. 天圣元寶 76
11. 明道元寶 77
12. 景祐元寶 78
13. 皇宋通寶 79
14. 慶歷重寶 81
15. 至和元寶 82
16. 至和通寶 83
17. 嘉祐元寶 84
18. 嘉祐通寶 85
19. 治平元寶 86
20. 治平通寶 87
21. 熙寧元寶 88
22. 熙寧重寶 90
23. 元豐通寶 91
24. 元祐通寶 95
25. 紹圣通寶 98
26. 紹圣元寶 99
27. 元符通寶 103
28. 圣宋元寶 105
29. 崇寧重寶 109
30. 崇寧通寶 111
31. 大觀通寶 113
32. 政和通寶 115
33. 宣和元寶 117
34. 宣和通寶 118
35. 靖康元寶 121
二、南宋銅錢 122
1. 建炎通寶 122
2. 紹興通寶 124
3. 紹興元寶 125
4. 隆興元寶 127
5. 乾道元寶 128
6. 淳熙元寶 130
遼、金錢幣 134
一、遼代銅錢 135
1. 大康通寶 135
2. 大安元寶 136
3. 壽昌元寶 137
4. 乾統(tǒng)元寶 138
二、金代錢幣 139
1. 正隆元寶 139
2. 大定通寶 140
外國銅錢 141
越南銅錢 142
天福鎮(zhèn)寶 142
生產(chǎn)生活、鑄造工藝、裝飾或風俗信仰相關(guān)銅錢 143
1. J1 144
2. J2 160
3. 其他 168
后記 169
周口運糧河畔古錢幣窖藏 節(jié)選
古錢幣窖藏發(fā)現(xiàn)于周口市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運糧河畔安置房建設工地,出土古錢幣約17 萬枚,重1000 余斤,含70個品種,材質(zhì)分銅和鐵。古錢幣品種時代跨度大,始于戰(zhàn)國燕國明化,止于南宋淳熙、金代大定年間。博物館展覽、私鑄及不可辨識的300 余斤古錢幣不做敘述,只將如下窖藏古錢幣予以介紹。 戰(zhàn)國—南北朝銅錢 一、戰(zhàn)國銅錢 (1 個品種) 燕國明化 J1 有1 枚,J2 無,共計1 枚。 戰(zhàn)國末年燕國所鑄方孔圓錢。背平素。錢文由右至左讀[1]。大篆。 J1∶159 徑24.40毫米,厚1.25毫米,重2.81克[2]。戰(zhàn)國燕國明化,花穿,背平素。 [1] 錢文讀法除開元通寶、漢元通寶、周元通寶、宋元通寶外,基本參照唐石父主編《中國古錢幣》第七章《古錢讀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 稱重使用馬頭牌電子稱(YP-B2002),*大量程200克,精度0.01克。 二、西漢銅錢 (2 個品種) 1. 四銖半兩 J1、J2 分別有32、12 枚,共44 枚。 西漢文帝前元五年(前175 年)始鑄。錢文由右至左讀。篆書。錢體外郭有無及“兩”字寫法有別。 J1∶47 徑23.61毫米,厚1.10毫米,重2.30克。西漢四銖半兩,面無外郭,雙人“兩”,背平素。 J2∶147 徑23.64毫米,厚1.04毫米,重2.55克。西漢四銖半兩,面無外郭,十字“兩”,背平素。 J1∶55 徑23.82毫米,厚1.10毫米,重2.62克。西漢四銖半兩,面無外郭,狹穿,背平素。 J1∶161 徑22.92毫米,厚0.95毫米,重2.10克。西漢四銖半兩,面無外郭,連山“兩”,狹穿,背平素。 J2∶150 徑22.99毫米,厚1.31毫米,重2.74克。西漢四銖半兩,面無外郭,面穿上有豎紋,背平素。 J1∶87 徑23.12毫米,厚1.30毫米,重2.72克。西漢四銖半兩,面有外郭,背平素。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