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建筑結構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81122
- 條形碼:9787568081122 ; 978-7-5680-811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建筑結構基礎 本書特色
本書依據相關技術標準和圖集進行編制,涉及冷彎薄壁型鋼住宅骨架、組合梁柱、連接件、組合墻體、屋蓋、屋架、樓梯等, 是一本全面且詳細的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結構建筑圖集,同時對冷彎薄壁型鋼結構體系的構造作了全面的闡述說明。本書圖文并茂,內容詳實,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實用性,可作為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結構建筑學習及培訓的基礎教材,同時也可作為冷彎薄壁型鋼結構設計和施工的參考手冊。 本書可以為更多從事冷彎型鋼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幫助,同時希望本書能夠對輕鋼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普及起到促進作用。
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建筑結構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由大禾速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白云學院共同編制。大禾速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來致力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行業智能化的發展,在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結構設計和建造方面具有優選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對促進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本書依據相關技術標準和圖集進行編制,涉及冷彎薄壁型鋼住宅骨架、組合梁柱、連接件、組合墻體、屋蓋、屋架、樓梯等, 是一本全面且詳細的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結構建筑圖集,同時對冷彎薄壁型鋼結構體系的構造作了全面的闡述說明。本書圖文并茂,內容詳實,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實用性,可作為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結構建筑學習及培訓的基礎教材,同時也可作為冷彎薄壁型鋼結構設計和施工的參考手冊。 本書可以為更多從事冷彎型鋼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幫助,同時希望本書能夠對輕鋼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普及起到促進作用。
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建筑結構基礎 目錄
第1章 冷彎薄壁型鋼骨架
1.1 冷彎薄壁型鋼房屋CC結構住宅骨架
1.2 冷彎薄壁型鋼房屋CU結構住宅骨架
1.3 基礎連接節點構造示意
1.4 C形截面(卷邊槽形截面)
1.5 U形截面(普通槽形截面)
1.6 構件開孔示意
1.7 孔口加強
1.8 同一平面內構件形心的偏差-C形樓蓋梁
1.9 同一平面內構件形心的偏差-桁架梁
1.10 螺釘連接示意
1.11 螺釘間距
第2章 組合柱與組合梁
2.1 組合柱形式一
2.2 組合柱形式二
2.3 組合梁形式一
2.4 組合梁形式二
2.5 組合梁加勁(筋)件
2.6 單榀桁架組合梁
2.7 多榀桁架組合梁
2.8 組合梁柱連接一
2.9 組合梁柱連接二
2.10 組合梁柱連接三
2.11 組合梁與墻體連接一(T形)
2.12 組合梁與墻體連接二(L形)
2.13 組合梁與墻體連接三(一字形)
2.14 桁架式組合梁與墻體連接一(T形)
2.15 桁架式組合梁與墻體連接二(L形)
2.16 桁架式組合梁與墻體連接三(一字形)
2.17 組合梁與組合梁連接
2.18 組合梁與樓蓋梁連接一
2.19 組合梁與樓蓋梁連接二
2.20 組合梁與樓蓋梁不等高連接
第3章 常用連接件
3.1 抗拔件
3.2 角碼連接件
3.3 直板連接件
3.4 T形連接件
3.5 拉帶緊固件
3.6 層間拉帶/40拉帶
3.7 穿心龍骨卡件
3.8 過線孔卡件
3.9 梁托
3.10 菱形卡件
3.11 桁架卡件(左、右)
3.12 屋頂卡件
第4章 CU結構墻體
4.1 CU結構墻體構造示意
4.2 CU組合墻體構造一
4.3 CU組合墻體構造二
4.4 墻體與基礎連接一
4.5 墻體與基礎連接二
4.6 墻體與基礎連接三
4.7 墻體與基礎連接四
4.8 墻體與基礎連接五
4.9 墻體柱間支撐-穿心龍骨
4.10 墻體柱間支撐-單面扁鋼帶
4.11 墻體柱間支撐-雙面扁鋼帶
4.12 墻體柱間支撐-翼緣開槽
4.13 墻體剪力支撐一
4.14 墻體剪力支撐二
4.15 雙立柱墻體
4.16 承重墻門窗箱形過梁
4.17 承重墻門窗工字形過梁
4.18 承重墻門窗L形鋼板過梁
4.19 非承重墻門窗過梁
4.20 窗臺一
4.21 窗臺二
4.22 廚柜、空調等支撐
4.23 穿墻管道
4.24 墻體轉角連接一
4.25 墻體轉角連接二
4.26 墻體轉角連接三
4.27 墻體T形連接一
4.28 墻體T形連接二
4.29 墻體一字形連接
4.30 三面墻體連接一(轉角+一字形連接)
4.31 三面墻體連接二(一字形+T形連接)
4.32 三面墻體連接三(二個轉角連接)
4.33 上下層墻體連接一
4.34 上下層墻體連接二
4.35 上下層墻體連接三
4.36 非承重墻體平行于樓蓋梁的連接
4.37 墻面板與墻架的連接
4.38 墻面板水平接縫加強連接
第5章 CC結構墻體
5.1 CC結構墻體構造示意
5.2 CC組合墻體構造一
5.3 CU組合墻體構造二
5.4 墻體與基礎連接一
5.5 墻體與基礎連接二
5.6 墻體與基礎連接三
5.7 墻體與基礎連接三
5.8 墻體與基礎連接五
5.9 墻體柱間支撐一
5.10 墻體柱間支撐二
5.11 墻體剪力支撐一
5.12 墻體剪力支撐二
5.13 雙立柱墻體
5.14 承重墻門窗箱形過梁
5.15 承重墻門窗工字形過梁
5.16 承重墻門窗倒Y形過梁
5.17承重墻門窗L形鋼板過梁
5.18非承重墻門窗過梁
5.19 窗臺
5.20 廚柜、空調等支撐
5.21 穿墻管道
5.22 墻體轉角連接一
5.23 墻體轉角連接二
5.24 墻體轉角連接三
5.25 墻體T形連接一
5.26 墻體T形連接二
5.27 墻體一字形連接
5.28 三面墻體連接一(轉角+一字形連接)
5.29 三面墻體連接二(一字形+T形連接)
5.30 三面墻體連接三(二個轉角連接)
5.31 上下層墻體連接一
5.32 上下層墻體連接二
5.33 上下層墻體連接三
5.34 非承重墻體平行于樓面桁架的連接
5.35 墻面板與墻架的連接
5.36 墻面板水平接縫加強連接
第6章 CU結構樓蓋
6.1 CU結構樓蓋構造示意
6.2 腹板加勁件
6.3 剛性支撐連接
6.4 剛性支撐一
6.5 剛性支撐二
6.6 剛性支撐三
6.7 樓板開洞
6.8 樓蓋梁背對背加強
6.9 樓蓋梁與上下層墻體立柱軸線偏差
6.10 樓蓋與基礎連接一
6.11 樓蓋與基礎連接二
6.12 樓蓋與基礎連接三
6.13 樓蓋與基礎連接四
6.14 樓蓋梁與承重墻連接一
6.15 樓蓋梁與承重墻連接二
6.16 樓蓋梁與承重墻連接三
6.17 樓蓋梁與承重墻連接四
6.18 樓蓋梁與承重墻連接五
6.19 樓蓋梁與承重墻連接六
6.20 樓蓋梁穿管線
6.21 濕區下沉連接
6.22 樓面鋪板
6.23 樓面板接縫加強連接
第7章 CC桁架結構樓蓋
7.1 CC桁架結構樓蓋構造示意
7.2 剛性支撐一
7.3 剛性支撐二
7.4 桁架梁加強一
7.5 桁架梁加強二
7.6 桁架梁加強三
7.7 桁架梁加強四
7.8 桁架梁與上下層墻體立柱軸線偏差
7.9 桁架梁與承重墻連接一
7.10 桁架梁與承重墻連接二
7.11 桁架梁與承重墻連接三
7.12 桁架梁與承重墻連接四
7.13 桁架梁與承重墻連接五
7.14 桁架梁穿管線
7.15 濕區下沉連接
7.16 樓面鋪板
7.17 樓面板接縫加強連接
第8章 屋蓋的斜梁屋面與CC背對背屋架
8.1 斜梁屋面構造示意
8.2 CC背對背屋架構造示意
8.3 屋架上弦與屋脊連接一
8.4 屋架上弦與屋脊連接二
8.5 屋架上弦與屋脊連接三
8.6 CC背對背屋架節點加強一
8.7 CC背對背屋架節點加強二
8.8 屋架與墻體連接一
8.9 屋架與墻體連接二
8.10 屋架與墻體連接三
8.11 屋架與墻體連接四
8.12 山墻屋架與墻體連接
8.13 屋架側向支撐
8.14 主屋架與次屋架連接
8.15 屋脊折板連接
8.16 蓬屋架與墻體連接
8.17 屋面鋪板
第9章 CC開口連接屋架
9.1 CC開口連接屋架構造示意
9.2 屋架與墻體立柱軸線偏差
9.3 屋架下弦加強
9.4 屋架與墻體連接一
9.5 屋架與墻體連接二
9.6 連續屋架與墻體連接
9.7 山墻屋架與墻體連接
9.8 屋架下弦分段拼接
9.9 屋架與屋架對接
9.10 屋架側向支撐一
9.11 屋架側向支撐二
9.12 主屋架與次屋架連接
9.13 雨蓬屋架與墻體連接
9.14 屋架、墻體和吊頂面板的連接
第10章 屋蓋骨架
10.1 屋蓋骨架構造示意
10.2 屋蓋骨架與屋架連接一
10.3 屋蓋骨架與屋架連接二
10.4 屋蓋骨架間連接
10.5 屋脊折板連接
10.6 屋谷折板連接
10.7 檐口折板連接一
10.8 檐口折板連接一
10.9 檐口折板連接二
10.10 屋蓋鋪板
第11章 樓梯
11.1 落地式墻體樓梯一構造
11.2 落地式墻體樓梯一連接
11.3 落地式墻體樓梯二構造
11.4 落地式墻體樓梯二連接
11.5 CU組合梁式樓梯構造
11.6 CU組合梁式樓梯連接
11.7 桁架組合梁式樓梯構造
11.8 桁架組合梁式樓梯連接
裝配式冷彎薄壁型鋼建筑結構基礎 作者簡介
吳鑫文,畢業初期致力于冷彎薄壁型鋼設備的研發生產組裝等工作,當大禾眾邦(廈門)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口引入Vertex BD設計軟件時,吳鑫文承擔起設計軟件與設備交互的重要工作,不斷的帶領軟件和設備共同朝前發展,在研發期間不斷學習鋼結構設計及應用,并在軟件設計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后長期從事軟件及施工員培訓工作,培育了中國最早一批的冷彎薄壁輕鋼結構設計師多達2000余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