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23468
- 條形碼:9787521623468 ; 978-7-5216-2346-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 本書特色
以刑事訴訟理念為基礎 以刑事訴訟原則為準繩 詳盡論述刑事訴訟制度 瞻望刑事訴訟改革前沿
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 內容簡介
刑事訴訟,也即刑事司法,是國家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的重要司法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刑事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為刑事訴訟立法、司法提供理論支撐的法學研究需要立足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在訴訟理念和訴訟制度研究上不斷創新。近10年來,我國刑事訴訟法先后經歷了2012年、2018年的重要修改,這是既是刑事訴訟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推動的結果,也為刑事訴訟理念和制度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正是基于這種背景所提出的選題,力求研究成果有所創新。 《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由相互關聯的刑事訴訟理念與刑事訴訟制度兩大部分構成,分七章。刑事訴訟理念圍繞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訴訟效率等進行研究。刑事訴訟制度部分共六章,分別研究刑事訴訟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刑事訴訟審前程序、刑事訴訟審判程序、特別程序以及與刑事訴訟密切相關的非訴訟制度(如訴訟文化、司法改革等)。
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 目錄
**章 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
**節 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同等重要 / 002
一、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 / 002
二、刑事訴訟中保障人權的研究 / 003
第二節 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 / 014
一、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關系的界定 / 014
二、程序公正的理論解讀 / 015
第三節 訴訟效率 / 018
一、訴訟公正與訴訟效率關系的界定 / 018
二、訴訟效率的理論解讀 / 019
第四節 基于刑事訴訟基本理念的“刑事訴訟”定義 / 021
一、學術界關于“刑事訴訟”概念的表述 / 022
二、關于“刑事訴訟”概念表述的述評 /024
三、“刑事訴訟”的新表述 /026
第二章 刑事訴訟基本制度研究
**節 刑事辯護制度 / 032
一、辯護制度的歷史演變 / 032
二、我國辯護種類的理論概括 / 034
三、值班律師制度述評 / 037
第二節 審級制度 / 039
一、構建審級制度的基本理念 / 040
二、審級制度的基本形式 / 043
三、我國審級制度的歷史考察 / 045
四、外國審級制度的基本情況 / 047
五、我國現行審級制度的評析 / 049
六、我國審級制度的困惑 / 052
七、我國審級制度的改革愿景 / 053
第三節 審判公開制度 / 058
一、審判公開應當向誰公開 / 059
二、審判公開的中外立法綜述 / 060
三、公開審判與新聞報道的關系 / 063
第三章 刑事訴訟程序制度若干問題研究
**節 刑事訴訟審前程序訴訟化 / 068
一、刑事訴訟審前程序訴訟化的價值訴求 / 068
二、刑事訴訟審前程序訴訟化的構造模式 / 072
三、域外刑事訴訟審前程序訴訟化的評介 / 075
四、我國 2018 年刑訴法修改前刑事訴訟審前程序訴訟化的嬗變 / 079
五、我國 2018 年刑訴法修改中審前程序訴訟化的表現 / 082
六、我國刑事訴訟審前程序訴訟化的未來發展 / 083
第二節 偵查程序相關問題探討 / 087
一、偵查模式評介 / 087
二、偵查訊問時律師在場之主張的認識缺陷解析 / 094
第三節 關于公訴權制約機制的探討 / 102
一、公訴權制約的歷史必然和理論基礎 / 102
二、檢察機關公訴權制約機制的域外考察 / 105
三、我國公訴權制約機制的現狀與不足 / 108
四、強化我國公訴權制約機制的思考 / 113
第四節 行刑主體改革:從多元化到一體化 / 115
一、對我國行刑主體多元化的反思 / 116
二、行刑主體一體化的內在邏輯 / 119
三、行刑主體一體化的基本構造 / 122
第四章 刑事訴訟制度與司法文化的良性互動
**節 訴訟文化概述 / 126
一、法律文化 / 126
二、訴訟文化 / 128
第二節 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與訴訟文化的關系 / 128
第三節 我國刑事訴訟改革的文化沖突 / 129
一、中西方訴訟文化概述 / 130
二、中西傳統訴訟文化的差異 / 131
三、中西方訴訟文化的沖突對刑事訴訟改革的消極影響 / 136
第四節 我國刑事訴訟改革的文化接軌與整合 / 137
一、中西方訴訟文化認同與接軌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 138
二、刑事訴訟改革與訴訟文化的整合 / 139
第五章 刑事訴訟相關司法制度的配套改革
**節 司法問責制度 / 142
一、司法問責基本范疇的理論闡釋 / 142
二、域外司法問責制度的考察與啟示: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日本為樣本 / 151
三、理論缺失與制度缺憾:司法問責的反思 / 160
第二節 司法獎勵制度 / 173
一、我國法官獎勵制度的現狀 / 174
二、我國法官獎勵制度存在的問題 / 176
三、重構我國法官獎勵制度的構想 / 180
第三節 司法保障制度 / 184
一、建立司法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184
二、法官素質養成的物質保障 / 186
三、法官素質養成的職務保障 / 189
第四節 司法資源配置制度 / 192
一、分配正義:司法資源配置的理論基礎 / 192
二、基于分配正義的法官資源配置原則 / 194
三、對我國法官資源配置現狀的檢視 / 196
四、優化我國法官資源配置的路徑選擇 / 200
第五節 律師到法官職業轉換的域外實踐與啟示 / 206
一、律師到法官職業轉換的域外實踐: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為樣本 / 206
二、域外律師到法官職業轉換的緣由解讀 / 212
三、域外律師到法官職業轉換的啟示 / 215
參考文獻 / 221
后記 / 237
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 節選
理念是柏拉圖哲學思想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事物的原型或者是永恒形態。刑事訴訟理念也即刑事司法理念,是刑事司法制度設計和司法活動的理論基礎和價值訴求,是立法、司法和法學研究應當秉持的一種基本觀念和法治信仰。不論訴訟法學研究者,還是司法工作者,其研究行為或者司法行為都會受到理念的影響。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沒有科學的思想或者先進的理念,就沒有開拓和創新。作為司法工作者,要想跟上法治時代前進的步伐,就必須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樹立當代刑事司法理念,并用以指導其實踐活動。當代司法理念究竟包括哪些內容,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筆者在本書中主要論及“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同等重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以及“公正**、效率第二”這三種基本理念。 **節 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同等重要 一、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 所謂的懲罰犯罪,是指偵查機關、控訴機關和審判機關依據事實和證據,對構成犯罪的被追訴人公正適用刑法,以抑制犯罪,實現刑罰目的。所謂的保障人權,是指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和執行等訴訟過程中,辦案機關和辦案人員要依法保護所有的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和訴訟權利, 具體而言:(1)無罪的人不受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處罰;(3)訴訟參與人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4)保障被害人和其他受到犯罪影響的人的合法權益。 在刑事訴訟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是統一對立的關系。一方面,基于懲罰犯罪訴訟理念的要求,一旦有犯罪行為,偵查機關、公訴機關和審判機關都應該積極行動,懲罰、打擊犯罪;另一方面,偵查機關、公訴機關和審判機關應當在打擊犯罪的同時,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和訴訟權利給予保障,不得進行法外剝奪或者限制,特別是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適用、收集證據的程序等直接關系人身權利的訴訟活動要嚴格依法進行。在具體的刑事訴訟程序和制度設計中,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能夠同步得到實現,但也存在一些發生沖突與矛盾的情形,此時則需要根據利益權衡的原則作出選擇。例如,對于采用非法方法獲取的證據,由于非法取證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原則上需要予以排除,但有時非法證據本身又具有查明案件事實以懲罰犯罪的功能,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又需要有條件地予以采納。刑事訴訟法的適用往往呈現出原則加各種例外的狀態,以便在各種具體情形下更好地權衡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兩個方面理念。 二、刑事訴訟中保障人權的研究 人權問題不是一個本體論問題,而是一個實體問題。它總是具體地與人的“生活世界”相連,因而人權只可能接受來自實踐的批判。刑事訴訟活動是一種司法實踐活動,是國家專門機關實現國家刑罰力的活動。刑事訴訟的結果往往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財產權益甚至生命等*基本權利的給予或剝奪。因此,保障人權既是我國刑事訴訟的重要方面和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刑事訴訟的直接目的。 訴訟活動作為權利救濟性的程序性活動,其主要任務就是保障人權, 實現司法為民的法治和政治任務。具體到保障人權的內容和形式,刑事訴訟中保障人權主要體現為訴訟權利的保障。就人權的主體而言,在訴訟活動中人權的主體是指訴訟活動中人權的享有者,不同訴訟活動,人權主體范圍也不盡相同,對此,訴訟法學者在 20 世紀 90 年時代就開始探討。在刑事訴訟中的人權涉及實體性權利和程序性權利。程序性權利是實體性權利在訴訟程序中的延伸,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其目的是維護實體性權利。而實體性權利在刑事程序中的實現,有賴于程序性權利的行使。基于實體性權利與程序性權利的關系,刑事訴訟中程序性權利的分配與運行,均應以刑事程序所涉及的訴訟參與人的實體性權利為基點。由于受一個國家的法律文化、經濟狀況、人權保障意識、犯罪狀況以及司法人員的素質等因素的制約,一般說來,刑事訴訟法關于程序性權利的規定與刑事程序及其結果所涉及的實體性權利相適應的程度同人權保障的理想狀態往往會有差距,這就要求我們法學界深入開展刑事訴訟人權保障理論研究,通過研究成果的創新為立法和司法關于人權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論支撐。
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 作者簡介
胡志斌,法學博士,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獨撰出版法律著作近30部,獨立發表法學論文50多篇,主持國家*、省部級等科研項目12項,主持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項,獲得省部級社會科學獎3項,代表性著作有《刑事訴訟理念與制度研究》《刑事訴訟原理與制度探索》《法官素質養成研究》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