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孫思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67168
- 條形碼:9787513267168 ; 978-7-5132-67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孫思邈 內容簡介
孫思邈,號真人,又號太白處士,生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卒于唐高宗儀鳳年之后、永淳之前(679、680、681)三年間,享年120歲左右。孫思邈為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醫學家,人稱“藥王”。孫思邈對中醫學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充分體現了對初唐以前醫學思想和經驗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國現存*早的、各科兼備、理法方藥俱全的醫學百科全書。本書內容包括孫思邈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后世影響等。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孫思邈 目錄
生平概述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一)主要事跡
(二)生卒考證
三、從醫經歷
著作簡介
一、《備急千金要方》
(一)主要內容
(二)學術價值
二、《千金翼方》
(一)主要內容
(二)學術價值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系統繼承中醫經典
(二)學習當代名士名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
(三)收集民間單方驗方
二、學術特色
(一)開創中醫倫理學之先河
(二)繼承發揚張仲景學說
(三)養生學術思想
(四)養老學術思想
(五)創臟腑寒熱虛實辨證方法
(六)重視婦人疾病,力主為專科
(七)系統論述嬰孺特點,創建兒科體系
(八)診治內科雜病知常達變
(九)論治外感熱病
(十)在骨傷外科急救手術方面的創見
(十一)對針灸學的貢獻
(十二)治法與方劑學的繼承與創新
(十三)藥物學方面的貢獻
(十四)營養缺乏病的治療
(十五)急救醫學——“備急”和“解毒”
臨證經驗
一、診治創新
(一)中風病機及診治
(二)消渴病宜“三慎”
(三)虛勞宜補心腎
(四)水腫預后及禁忌
(五)創制并運用新方
二、醫案選粹
(一)吐利案
(二)虛贏案
(三)熱毒痢案
(四)疔腫癰疽案
(五)腹水案
(六)服石致消渴案
(七)箭傷案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術傳承
(一)原著復刻及節要編撰
(二)方藥應用與整理研究
三、后世發揮
(一)臟腑辨證法
(二)方藥應用
(三)傷寒與溫病學說
(四)食治學說
四、國外流傳
(一)在日本的流傳
(二)在朝鮮的流傳
參考文獻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一)主要事跡
(二)生卒考證
三、從醫經歷
著作簡介
一、《備急千金要方》
(一)主要內容
(二)學術價值
二、《千金翼方》
(一)主要內容
(二)學術價值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系統繼承中醫經典
(二)學習當代名士名醫的學術思想和經驗
(三)收集民間單方驗方
二、學術特色
(一)開創中醫倫理學之先河
(二)繼承發揚張仲景學說
(三)養生學術思想
(四)養老學術思想
(五)創臟腑寒熱虛實辨證方法
(六)重視婦人疾病,力主為專科
(七)系統論述嬰孺特點,創建兒科體系
(八)診治內科雜病知常達變
(九)論治外感熱病
(十)在骨傷外科急救手術方面的創見
(十一)對針灸學的貢獻
(十二)治法與方劑學的繼承與創新
(十三)藥物學方面的貢獻
(十四)營養缺乏病的治療
(十五)急救醫學——“備急”和“解毒”
臨證經驗
一、診治創新
(一)中風病機及診治
(二)消渴病宜“三慎”
(三)虛勞宜補心腎
(四)水腫預后及禁忌
(五)創制并運用新方
二、醫案選粹
(一)吐利案
(二)虛贏案
(三)熱毒痢案
(四)疔腫癰疽案
(五)腹水案
(六)服石致消渴案
(七)箭傷案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術傳承
(一)原著復刻及節要編撰
(二)方藥應用與整理研究
三、后世發揮
(一)臟腑辨證法
(二)方藥應用
(三)傷寒與溫病學說
(四)食治學說
四、國外流傳
(一)在日本的流傳
(二)在朝鮮的流傳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孫思邈 作者簡介
潘桂娟,女,1953年4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所長,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持2013年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任項目首席科學家。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