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正脊心法講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72018
- 條形碼:9787513272018 ; 978-7-5132-720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正脊心法講記 內容簡介
本書所闡釋的正脊體系全稱為“圣潔脊柱全息手法”(簡稱為正脊手法或正脊心法)。該手法以脊柱為核心,倡導整體觀思維,將人體經筋與骨、臟腑、形神一線貫穿,骨正筋柔,陰陽自和。
正脊心法講記 目錄
**章 總論
**節 十六字方針
一、世界觀與方法論
二、觀察與模仿
三、針對性與目的性
第二節 手法治病的原理
一、手法的定義
二、手法治病的原理
第三節 感覺是手法的靈魂
一、什么是感覺
二、感覺什么
三、怎么“煉”感覺
第四節 手法作用的基石——經筋
第二章 脊柱對人體的重要性
**節 重新認識脊柱
第二節 脊柱與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及
內臟的關系
一、脊柱與督脈的關系
二、脊柱與足太陽膀胱經及內臟的
關系
三、從醫學觀點看待脊柱
第三節 脊柱與疾病的對應關系
一、頸椎
二、頸椎胸椎結合部
三、胸椎
四、胸椎腰椎結合部
五、腰椎及腰椎骶椎結合部
六、骶椎及骨盆
第三章 脊柱病的分類
**節 側彎類
一、拋物線形側彎
二、斜線形側彎
三、反弓
第二節 錯位類
一、斜臥狀、等號狀
二、折角狀、Z字狀
三、外出狀、左-右-左狀
四、樓梯狀
五、前凸狀、后凸狀
六、前上后下狀、前下后上狀
第三節 骨盆傾斜
第四章 脊柱病的診斷
**節 望診
一、頭面部望診
二、軀干四肢部望診
第二節 觸診
一、俯臥位檢查法(“三位一體”
診斷法)
二、坐姿檢查頸椎
三、檢查骨盆傾斜
第三節 問診
第五章 良好手法的推薦條件與
注意事項
**節 良好手法的操作原則
一、三個“兩頭輕”
二、兩輕兩重
三、三秒節律與反射弧
四、借力、“磕頭蟲”與四個節拍
五、疼痛閾值
六、“修渠”與“點豆”
第二節 良好手法的操作要求
一、剛柔并濟
二、滲透持久
第三節 明確目標
一、“找東西”與“順藤摸瓜”
二、鏈接的重要性
三、不錯不漏不走樣
四、溝通在調理中的作用
第四節 手法調理中的注意事項
一、勻速運動
二、補瀉
三、手法的作用點
四、異病同治與同病異治
五、對稱性與整體觀
六、如何保護手肘
七、手法的禁忌
八、排病反應
第六章 臨床篇
**節 全息手法的調理五部曲
第二節 下肢部位的調理手法
―、髖關節手法
二、足太陽、足少陰經筋手法
三、足少陽經筋手法
四、收功點穴
第三節 上肢部位的調理手法
一、肩胛骨
二、上肢
第四節 頸肩部的調理手法
第五節 腰骶部的調理手法
第六節 胸腹部的調理手法
第七節 頭面部的調理方法
第七章 常見病的認識及手法治療
**節 頸椎類
一、眼部問題
二、咽炎、扁桃體炎
三、打鼾、氣管風鳴
第二節 胸椎類
一、感冒發燒
二、副乳
三、乳腺增生、乳腺囊腫
第三節 腰椎類
一、生理曲度消失
二、腰椎間盤突出
三、椎間隙變窄
四、椎管狹窄
五、膝關節問題
六、兒童生長痛
第四節 肛腸類
第八章 脊柱病的日常預防
一、行
二、站
三、坐
四、臥
第九章 圣潔心語
**節 經驗的兩面性及所知障
第二節 矛盾對立統一
第三節 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第四節 處處留心皆學問
第五節 得失與修行的三士觀
第六節 信、愿、行對學習治療的作用
第七節 庖丁解牛與觀想法
第八節 意、氣、力
第九節 技術與藝術的差異
第十節 內求法與外求法的區別
第十一節 自訟
附
代后記 感恩
展開全部
正脊心法講記 節選
本書所闡釋的正脊體系全稱為“圣潔脊柱全息手法”(簡稱為正脊手法或正脊心法)。該手法以脊柱為核心,倡導整體觀思維,將人體經筋與骨、臟腑、形神一線貫穿,骨正筋柔,陰陽自和。
正脊心法講記 作者簡介
本書由“正脊心法”傳人高圣潔老師傳講。高老師從1990年跟師修習中醫五術之“按蹺”,致力于中醫推拿手法研修與傳承。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胡雪琴博士、廣西南寧同有三和中醫門診部陳喜健醫師長期學用“圣潔脊柱全息手法”,將高圣潔老師傳講的正脊心法進行了基于臨床實踐的整理。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