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民國報紙副刊與作家佚文輯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7315
- 條形碼:9787520397315 ; 978-7-5203-973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報紙副刊與作家佚文輯考 本書特色
本書成果將有力推進現代文學史料學建設。現代文學研究,離不開對于歷史現場的一次次返回、親近、體驗與打撈,離不開堅實有效的史料作支撐。本成果對現代作家佚文的發掘、整理與闡釋,正是建立在民國期刊、報紙及報紙副刊基礎上,是現代文學史料學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有力推進現代文學的史料學建設。
民國報紙副刊與作家佚文輯考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現代文學史料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本書聚焦于現代作家佚文挖掘、校勘與闡釋,涉及對象有:魯迅、周作人、冰心、郭沫若、曹禺、丁玲、胡風、朱自清、鄭振鐸、俞平伯、成仿吾、任訪秋等。作者秉持“報紙是現代作家的‘起居注’”“民國報紙、副刊是現代文學重要的史料庫”觀念,運用樸學研究方法,通過對民國報紙的“田野調查”,挖掘出現代作家的大量佚文,對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有重要貢獻。本書的出版,將有力地推動現代文學文獻輯佚由“期刊輯佚”向“報紙輯佚”發展,吸引更多學者關注、研究、利用民國報紙。
民國報紙副刊與作家佚文輯考 目錄
緒論——由期刊輯佚到報紙輯佚
魯迅1929年燕京大學講演的另一版本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的版本——兼及人文版《魯迅全集》注釋中的一個問題
周作人在〈北平日報》的一篇佚文
周作人講演《人的文學之根源)的版本問題
丁玲論瞿秋白的一篇佚文
為中國的未來祈禱——冰心四十年代散佚詩文輯說
1947年冰心北平之行與《世界日報》的五則報道
北平《世界日報》1937年關于郭沫若與鳳子的一則報道
鄭振鐸1930年代在上海的一次演講
俞平伯佚文輯說
俞平伯佚文輯校
朱自清的兩次講演與一篇佚文——北平《世界日報》有關朱自清的幾則史料
胡風的一篇佚文
徐玉諾史料綴拾
曹禺、張駿祥1947年8月的河南之行
《以善勝惡》與《貓城記》的互文關系
五四文學的“思想先行”——由成仿吾的一篇話劇佚作談起
談任訪秋的兩篇魯迅研究佚文
任訪秋在民國報章中的另一面相——由散落在民國報章中的任訪秋佚文說起
任訪秋佚文輯校
怎樣澄清下級吏治
關于抗戰時期的國民健康問題
中國經濟的前途
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與當代士風
記者·史官·諫官
現代教育中的訓導問題
育才與用才
儒家的樂觀主義
談交友
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縱橫與法
從現在的大學教育說到考試制度
懲忩窒欲
談名教
莊敬日強安肆日偷
談父母
學與思
儒家的非功利主義
談師生
再談師生
談計劃
勝人與自勝
青年成功之路
學風與世風
行己有恥
一言行與重然諾
學校行政與民主
人之異于禽獸者
縣區調整芻議
轉俗成真與回真向俗
“立”與“達”
“學”與“術”
由今年的大學國文試卷說到中小學的國文教學
談“從吾所好”
附錄
吳福輝的學術個性與學術貢獻
后出轉精誠可喜,飛揚跋扈為誰雄?——簡答吳寶林
文學地理學視野中的現代文學報刊研究
發現的愉悅——代后記
民國報紙副刊與作家佚文輯考 節選
緒論 ——由期刊輯佚到報紙輯佚 本書是筆者近年來所從事的項目成果的部分結集。這些項目是: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民國報紙副刊與現代作家佚文發掘整理研究”、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邊緣報刊’與現代作家佚文的發掘、校勘及闡釋”。成果為現代重要作家的佚文挖掘、校勘與闡釋,所涉及的現代重要作家具體為:魯迅、周作人、冰心、郭沫若、鳳子、曹禺、丁玲、胡風、朱自清、鄭振鐸、俞平伯、成仿吾、任訪秋等;所涉及的現代“邊緣報刊”達30余種。研究的*終成果為現代系列重要作家佚文的整理與闡釋,對推動現代文學史料學特別是輯佚學的建設有著一定價值和意義。 學術思想上,本成果認為現代文學研究應貫徹樸學的研究方法與精神,舊材料的新闡釋固然重要,但史料的新發現所帶來的創新同樣非常必要,因此,現代文學必須重視史料學研究,必須重視原始的報刊史料;本成果認為樸學的研究精神不但包括史料的發現與考證,而且包括對歷史發生原初處所豐富駁雜景觀的沉潛、玩味與體驗。 學術觀點上,首次提出“民國報紙及副刊是現代文學特殊的史料庫”一概念,**次系統考察了民國報紙“正刊”“特刊”“專刊”“專欄”,特別是報紙副刊與現代作家佚文生成之間的關系;首次提出“報紙是現代作家的‘起居注”’這一觀點,深入闡釋了報紙在保存現代作家史料包括佚文方面所起到的無可替代作用。例如,北平《世界日報》“教育界”專版五則對冰心的報道,較為詳細地披露了冰心1947年6月在北平期間的講演及活動情況,對了解和研究冰心這段時期的生活和思想,具有較為重要的史料價值。北平《世界日報》1937年4月24日第5版“東京通訊”欄,題為《日筆會在東京宴請鳳子》的新聞報道,對鳳子1937年4月到東京出演《日出》的盛況,有詳細報道,其中,還涉及郭沫若的一些珍貴史料。《中國時報·前鋒報》聯合版第2版“人民會場”欄,有幾則與詩人徐玉諾有關的史料,對徐玉諾研究有一定史料價值。《中國時報·前鋒報》聯合版上有多條關于曹禺、張駿祥1947年8月河南之行的報道。這些報道分二類,一類是對兩人行蹤的簡要報道,一類則詳盡記錄了兩人在開封所作公開和非公開講演的具體內容。這些報道,不但與曹、張二人的回憶構成互證,更重要的是,還以更多歷史細節的呈現,對曹、張二人的回憶構成了補充和修正。因此,它們對研究曹、張二人的河南之行和在河南的學術講演活動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民國時期河南報紙上面,任訪秋以“訪秋”“任訪秋”“霜楓”“昉秋”為名發表有39篇文章,皆沒有收入《任訪秋文集》之中。這些佚文,按發表時間,*早為《怎樣澄清下級吏治》,刊南陽《前鋒報》1942年4月8日第1版“時評”欄,署名“訪秋”;*晚為《談“從吾所好”》,刊開封《正義報》1947年11月28日第1版“星期五論文”欄,署名“霜楓”。從1942年4月8日至1947年11月28日,歷時6年7個月。按發表刊物,全部發表于河南的報紙,其中36篇刊發于報紙第1版的“社論”位置,該欄目具體名稱有“時論”“專論”“專載”“星期五論文”等,只有3篇發表于報紙的副刊或特刊。發表于南陽《前鋒報》*多,有23篇,持續時間也*長,從1942年4月8日至1944年10月9日,皆在第1版“社論”欄;這23篇中有4篇又重發于開封《正義報》第1版“星期五論文”欄。發表于《正義報》第1版“星期五論文”欄的有12篇,時間從1946年12月27日至1947年11月28日,包括在《前鋒報》發表的4篇。其他8篇,有4篇刊發于開封《青年日報》的“社論”欄,2篇刊發于開封《中國時報》的“社論”欄和副刊,1篇刊發于開封《民權新聞》第2版的“新生活運動十二周年紀念”特刊,1篇刊發于《中國時報‘前鋒報》聯合版第4版“慶祝民國三十六年元旦”特刊。這39篇文章,*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它們在報紙上所發表的位置,39篇中有36篇皆發表于報紙第1版的“社論”位置。雖然這個欄目沒有被明確命名為“社論”,而是被命名為“專論”、“專載”、“時論”或“星期五論文”,但從性質上講,它們其實就是“社論”。這36篇社論文章,顯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任訪秋“教授”或“學者”身份之外的另一面相,對于我們重新評價任訪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創作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P1-3
民國報紙副刊與作家佚文輯考 作者簡介
劉濤(1971.11-),河南鄧州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發表學術文章90余篇,著有《中國現代小說范疇論》《百年漢詩形式的理論探求》《現代作家佚文考信錄》等。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