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47515
- 條形碼:9787559847515 ; 978-7-5598-475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賣點 作者與學術界一代宗師季羨林先生有近二十年的近距離接觸,掌握大量真切、感人的**手資料,其筆下的人物形象,給人一種立體、充盈、多層面、非虛構的切近感。本書透過季羨林先生的百年風雨人生之路,使讀者得以感受大師堅毅、豁達的人生品格和細膩、深沉的精神世界。 《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透過學術界一代宗師季羨林先生的百年風雨人生之路,使讀者得以感受大師堅毅、豁達的人生品格和細膩、深沉的精神世界。本書還精選15幅有關季羨林先生工作、生活與交游的圖片,比文字更活潑,也更具內(nèi)涵,更好地展現(xiàn)了人物多層次、多側(cè)面而又豐富生動的精神世界。
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 內(nèi)容簡介
《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以多鏡頭、多角度轉(zhuǎn)換的敘述方式,全面、立體地描繪了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充滿情趣的童年生活、孤獨與艱辛的求學經(jīng)歷、學成回國后的生活與思想,其間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與愧疚,對師友的深切追懷,留學時的傳奇經(jīng)歷,以及對故土的眷戀與赤子報國的磊落情懷,等等,構成了季羨林先生百年人生情感之路,展示了其廣博精深的學養(yǎng)積淀和豐富、細膩而深沉的精神世界。
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 目錄
天意高難問/001
一、思念/001
二、大仁/006
三、心語/010
四、天意/023
空谷足音/027
楔子/027
一、賦得永久的悔/033
二、寂寞的青春/053
三、學海泛舟/071
四、不刻意而高/095
縱浪大化中/118
一、寫景/123
二、抒情與記事/131
三、富有哲理的散文/139
四、學者的幽默/143
高山仰止/149
季羨林先生大事記/166
參考書目/183
后記/185
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 節(jié)選
每到晚上7點《新聞聯(lián)播》的時間,貓們就集合在沙發(fā)前,它們聽見《新聞聯(lián)播》的音樂一響,就知道主人要在沙發(fā)上躺著聽《新聞聯(lián)播》。這時貓們就在季先生身上各自找到舒服的地盤,臥著躺著黏著,與他一起聽《新聞聯(lián)播》。有時《新聞聯(lián)播》播完了,貓們舒服得還沒有睡醒,季先生只得靜靜地保持姿勢繼續(xù)躺著。有時都躺得腿麻胳膊麻,季先生也不舍得驚醒貓們的美夢。 小時候的季羨林表面上看十分安靜,不愛說話,但實際上還是小有個性的小孩,實心實意,憨厚可愛。家里遠親中有一位被喚作大奶奶的十分喜歡他,她的家境不錯,親孫子又早亡,便把全部的鐘愛都傾注在這個聽話溫順的遠房孫子身上。她把每天吃的“白的”麥子饅頭留出半個或四分之一個,留給小羨林吃。這便成為季羨林童年中*美的一件事情,他每天早晨一睜眼,便立即跳下炕來往村里跑,因為他們家住在村外。他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聲“奶奶”,大奶奶便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縮回肥大的袖子中,從口袋里掏出一小塊饃饃,遞給小羨林,這便是他一天中*幸福的時刻了。吃著這一小塊饅頭,小小羨林的世界便充滿了那饅頭的滋味:甘甜、充實。這是季羨林小時候*美的記憶。 在私塾沒有念多久,叔父便將羨林送至濟南一師附小去念書。小學所在的街道是做棺材的,但起名叫“升官街”。文不對題,大約是為了討個吉利。學校的校長是個維新人物,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將學校里的國文教材都改成了白話文。這對剛從私塾學堂里出來的小羨林來說,很有吸引力。國文中的白話詩朗朗上口,國文中的白話課文讀起來生動有趣。他還記得一首聽起來很滑稽的白話詩:“大明湖上逛逛,仙人橋上望望”云云。尤其是有一篇叫作《阿拉伯的駱駝》的課文,季羨林讀了覺得非常有趣。課文中所講的阿拉伯的駱駝,對他來說是既陌生又新鮮,他讀得愛不釋手,總是拿在手中反復看。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篇文章卻惹了大禍。有一天,叔父閑來翻看他的課本,翻到了駱駝這一課。只見他勃然變色,指著課文憤憤地說:“駱駝怎么能說人話呢?不行,這樣學下去還得了嗎?這個學校不能念下去了,轉(zhuǎn)學,一定要轉(zhuǎn)學。” 上大學期間,季羨林除了自己選的外語主課外,他仍舊喜好中國文學,他選修和旁聽了許多著名文學名家的授課,比如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詩詞課。在課堂上,俞平伯選出一些詩詞,自己搖頭晃腦朗誦,念到佳句時,便閉上了眼睛,仿佛完全沉浸在詩詞的境界中,一副遺世獨立而陶陶然的樣子。俞平伯是國學大師俞樾的孫子,有家學淵源,自己能寫詩,善填詞,自然能品味出古人詩詞里的絕妙之處。品到妙處時,他會驀地睜大了眼睛,連聲說:“好!好!好!就是好!”聽課的學生們正在等他解釋好在何處,他卻已朗誦起第二首詩詞來了。所以,這古詩詞中的絕好之處,只能從俞平伯先生的幾句喝好中去慢慢品味了。但俞先生的為人處世,卻有他特立獨行的一面。有一天,學生們像往常一樣擁在大課堂里聽俞先生講課,沒有想到俞平伯先生居然剃光了頭發(fā),像一個出家的和尚一樣站在了講臺上。這在當時的教授和學生中是絕無僅有的。于是瞬間便轟動了學校。學校校刊上立即出現(xiàn)了俞先生出家當和尚的特大新聞。在眾目睽睽之下,在一派指點聲中,俞平伯先生卻怡然自得,泰然處之。他仍舊光著腦袋,給學生們講唐詩宋詞。念到佳處,仍舊是晃著光頭,在課堂上高喊:“好!好!就是好!”這給季羨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謂學者,就應該是這樣遺世獨立的吧,季羨林深以為然。
獨坐聽風——季羨林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于青,山東青島人,1987年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代文學碩士。人民出版社原副總編,編審。著有學術論著《苦難的升華——女性文學論集》《季羨林傳》《張愛玲傳》,小說《張愛玲未完》《上海絕唱》,以及散文集《沒有時間的快樂》等。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jīng)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