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篆刻形式美學的展開 大學篆刻藝術形式與技巧的專業訓練系統 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835146
- 條形碼:9787550835146 ; 978-7-5508-3514-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篆刻形式美學的展開 大學篆刻藝術形式與技巧的專業訓練系統 第2版 內容簡介
從篆刻藝術觀念的清理、篆刻美學原理的展開、篆刻教育學學科的構建、篆刻創作實踐與學習的各個階段的展開,到“篆刻學”作為學科構建的可能性與還未解決的問題難點……本書已大致勾畫出了篆刻藝術在這個時代主要面對的挑戰內容。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篆刻形式美學的展開 大學篆刻藝術形式與技巧的專業訓練系統 第2版 目錄
**章 關于篆刻藝術觀念的清理
**節 學科立場的檢討:學術與藝術孰是——與“金石”相混淆
第二節 概念立場的檢討:應用與審美孰是——與“印章”相混淆
第三節 操作立場的檢討:篆與刻孰是——與“書法”相混淆
第二章 篆刻美學原理
**節 篆刻藝術的基本立場
第二節 篆刻藝術的形式構成
第三節 兩個特殊的偏側
第四節 篆刻美的歷史類型
第三章 篆刻藝術教育中的規范建立諸問題
**節 篆刻作為藝術的時代形態
第二節 篆刻教育學的定位
第三節 篆刻藝術現代教學的擴展與延伸
第四節 篆刻藝術教學的展望
第四章 一年級訓練程序
單元一 古璽臨摹
單元二 漢印臨摹
單元三 明代篆刻臨摹
單元四 圓朱文印臨摹
單元五 浙派印臨摹
單元六 皖派印臨摹
單元七 趙之謙篆刻臨摹
單元八 吳昌碩篆刻臨摹
單元九 黃士陵篆刻臨摹
單元十 邊款刻制與拓制
第五章 二年級訓練程序
單元一 篆法——印文處理:用篆變化
單元二 篆法——印文處理:省減
單元三 篆法——印文處理:繁飾
單元四 篆法——印文處理:“篆書化”
單元五 刀法——線條處理:“藏刀之法”
單元六 刀法——線條處理:“露刀之法”
單元七 刀法——線條處理:切刀
單元八 刀法——線條處理:沖刀
單元九 刀法——線條處理:“細篆而刻”“反復篆再刻”
單元十 刀法——線條處理:“不篆直刻”“粗篆即刻”
第六章 三年級訓練程序
單元一 形式(一)——外形
單元二 形式(二)——邊框
單元三 形式(三)——界格
單元四 形式(四)——剝蝕
單元五 形式(五)——空白
單元六 變化(一)——風格
單元七 變化(二)——錢條
單元八 變化(三)——印篆
單元九 變化(四)——形式
單元十 變化(五)——邊框
第七章 四年級訓練程序
單元一 歷史流變:古代
單元二 歷史流變:近現代
單元三 唐宋官印樣式
單元四 民間風:磚文陶文瓦當之屬
單元五 圖形印
單元六 花體雜篆的特權
單元七 抽象符號的介入
單元八 印刷字體與篆刻
單元九 其他民族文字
單元十 走向大美術的篆刻:視覺形式變化
第八章 篆刻思維的開拓與“問題意識”:篆刻學學科建設
——全國首屆“‘篆刻學’暨篆刻發展戰略研討會”學術總結
后記
**節 學科立場的檢討:學術與藝術孰是——與“金石”相混淆
第二節 概念立場的檢討:應用與審美孰是——與“印章”相混淆
第三節 操作立場的檢討:篆與刻孰是——與“書法”相混淆
第二章 篆刻美學原理
**節 篆刻藝術的基本立場
第二節 篆刻藝術的形式構成
第三節 兩個特殊的偏側
第四節 篆刻美的歷史類型
第三章 篆刻藝術教育中的規范建立諸問題
**節 篆刻作為藝術的時代形態
第二節 篆刻教育學的定位
第三節 篆刻藝術現代教學的擴展與延伸
第四節 篆刻藝術教學的展望
第四章 一年級訓練程序
單元一 古璽臨摹
單元二 漢印臨摹
單元三 明代篆刻臨摹
單元四 圓朱文印臨摹
單元五 浙派印臨摹
單元六 皖派印臨摹
單元七 趙之謙篆刻臨摹
單元八 吳昌碩篆刻臨摹
單元九 黃士陵篆刻臨摹
單元十 邊款刻制與拓制
第五章 二年級訓練程序
單元一 篆法——印文處理:用篆變化
單元二 篆法——印文處理:省減
單元三 篆法——印文處理:繁飾
單元四 篆法——印文處理:“篆書化”
單元五 刀法——線條處理:“藏刀之法”
單元六 刀法——線條處理:“露刀之法”
單元七 刀法——線條處理:切刀
單元八 刀法——線條處理:沖刀
單元九 刀法——線條處理:“細篆而刻”“反復篆再刻”
單元十 刀法——線條處理:“不篆直刻”“粗篆即刻”
第六章 三年級訓練程序
單元一 形式(一)——外形
單元二 形式(二)——邊框
單元三 形式(三)——界格
單元四 形式(四)——剝蝕
單元五 形式(五)——空白
單元六 變化(一)——風格
單元七 變化(二)——錢條
單元八 變化(三)——印篆
單元九 變化(四)——形式
單元十 變化(五)——邊框
第七章 四年級訓練程序
單元一 歷史流變:古代
單元二 歷史流變:近現代
單元三 唐宋官印樣式
單元四 民間風:磚文陶文瓦當之屬
單元五 圖形印
單元六 花體雜篆的特權
單元七 抽象符號的介入
單元八 印刷字體與篆刻
單元九 其他民族文字
單元十 走向大美術的篆刻:視覺形式變化
第八章 篆刻思維的開拓與“問題意識”:篆刻學學科建設
——全國首屆“‘篆刻學’暨篆刻發展戰略研討會”學術總結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