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初凝 中國學院玻璃藝術創作群體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71085
- 條形碼:9787112271085 ; 978-7-112-2710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初凝 中國學院玻璃藝術創作群體研究 本書特色
玻璃在中國出現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并一直緩慢發展,即使近現代的玻璃工業生產,也只是以生產、生活資料的形式存在,現代玻璃藝術的概念始終是空白。在20世紀、21世紀交接之際,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玻璃藝術產生于中國的大學,開啟了現代玻璃藝術創作和教育的序幕。轉瞬間,20多年過去,雖然不能說現代玻璃藝術發展有燎原之勢,但也在穩步前行。越來越多的院校建立了玻璃藝術專業,玻璃藝術家工作室和工作坊也不時出現在全國各地。 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建構藝術理論研究和教學研究體系,不僅迫切也十分重要。需要從歷史演進、社會經濟發展、文化生態環境諸方面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建構現代科學的研究體系,保證玻璃藝術穩健的發展。張翀的《初凝——中國學院玻璃藝術創作群體研究》就是這一背景下的研究成果。
初凝 中國學院玻璃藝術創作群體研究 內容簡介
我國雖然有著悠久的玻璃生產歷史,但遺憾的是我國古代始終未能形成像陶瓷藝術一樣強大的玻璃藝術文化和傳統。直到20世紀末,這一遺憾才得以彌補。2000年北京、上海兩所高校幾乎同時建立了玻璃藝術工作室,這標志著“中國現代玻璃藝術”的誕生。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學院玻璃藝術創作群體”隨之形成。這些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年齡、不同學術背景的藝術家和教育者以學院體系為紐帶,以民族文化為精神內核,結合區域文化和西方美學思想,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學院玻璃藝術美學風格,進而構成了我國學院玻璃藝術的群體藝術特征,創造并推動了有別于西方的我國現代玻璃藝術文化模式。 本書試圖從學院玻璃藝術創作群體切入,以歷史為依據,以群體研究為視角,以創作者和作品為對象,分析國內學院玻璃藝術的發展脈絡以、藝術語言以及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進而探尋學院玻璃藝術群體構建的內部結構,從群體分析的角度總結出國學院玻璃藝術發展模型,并為日后的發展指明方向的過程。
初凝 中國學院玻璃藝術創作群體研究 目錄
初凝 中國學院玻璃藝術創作群體研究 作者簡介
張翀 1987年6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設計學博士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會員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工藝美術系 副系主任 2006-2018年 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均就讀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創新實踐研究是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在“跨學科”的基本概念下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融合,研究設計實踐中的材料工藝與表達語言的邏輯關系。 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項目1項。多件作品參加國內外展覽,如: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首屆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德國JUTTA CUNY-FRANZ MEMORIAL AWARD 2019等。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