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熊鐵基文集.第四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94276
- 條形碼:9787562294276 ; 978-7-5622-9427-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熊鐵基文集.第四卷 內容簡介
《熊鐵基文集》是熊鐵基先生60余年學術研究生涯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之總結性著作,主要涉及秦漢史和道家道教文化兩個研究領域,包括秦漢新道家、秦漢文化史、官職史、學術史、軍事史、中國老莊學史等的專題研究,以及古代史、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序跋、雜文、回憶錄等,全書共十卷,約400萬字。 《熊鐵基文集 第四卷 漢代學術史論》收錄“漢初的學術載體”“論學術思想的趨同與整合”“傳統學術特點的形成”等內容。
熊鐵基文集.第四卷 目錄
**章 漢代學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一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與發展大勢
二 百家爭鳴的學術文化及其實質
三 漢代政治歷史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 漢初的學術載體
一 漢初的學術傳人
二 漢初的圖書流傳
第三章 兩漢學術載體的演變
一 圖書的集散與傳世本的初定
二 兩漢士人的學習與貢獻
第四章 影響學術發展的重大舉措
一 博士制度的形成、演變及其影響
二 “賢良對策”及其意義和影響
三 石渠閣“會議”的意義
四 劉向父子校書
五 東漢初年的文化政策
六 君臣講經與白虎觀“會議”
七 興學與校書的制度化
第五章 論學術思想的趨同與整合
一 漢人如何看待先秦諸子
二 論漢代新儒家
三 論秦漢新道家
四 漢代經學壟斷地位的確立及影響
五 對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第六章 傳統學術特點的形成
一 道不離器的綜合性
二 經世致用的政治性
三 解讀詮釋的連續性
四 綜論諸特點
五 規律和特點
第七章 輝煌的學術成果
一 注疏之學的發展——中國解釋學的形成
二 從數術到讖緯——中國神秘學的形成
三 子學與漢代諸子
四 中國古代史學基本形態的確立
五 世界品質的天文、地理之學
六 根底深厚的農學與水利學
七 既唯物又辯證的中醫學
八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創立
后語
總后記
一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與發展大勢
二 百家爭鳴的學術文化及其實質
三 漢代政治歷史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 漢初的學術載體
一 漢初的學術傳人
二 漢初的圖書流傳
第三章 兩漢學術載體的演變
一 圖書的集散與傳世本的初定
二 兩漢士人的學習與貢獻
第四章 影響學術發展的重大舉措
一 博士制度的形成、演變及其影響
二 “賢良對策”及其意義和影響
三 石渠閣“會議”的意義
四 劉向父子校書
五 東漢初年的文化政策
六 君臣講經與白虎觀“會議”
七 興學與校書的制度化
第五章 論學術思想的趨同與整合
一 漢人如何看待先秦諸子
二 論漢代新儒家
三 論秦漢新道家
四 漢代經學壟斷地位的確立及影響
五 對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第六章 傳統學術特點的形成
一 道不離器的綜合性
二 經世致用的政治性
三 解讀詮釋的連續性
四 綜論諸特點
五 規律和特點
第七章 輝煌的學術成果
一 注疏之學的發展——中國解釋學的形成
二 從數術到讖緯——中國神秘學的形成
三 子學與漢代諸子
四 中國古代史學基本形態的確立
五 世界品質的天文、地理之學
六 根底深厚的農學與水利學
七 既唯物又辯證的中醫學
八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創立
后語
總后記
展開全部
熊鐵基文集.第四卷 作者簡介
熊鐵基,1933年4月生,湖南常德人,著名歷史學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專家。現為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6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學院,1958年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班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攻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尤其致力于道家文化的研究。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