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永遠鮮亮的紅 : 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獲獎作品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62822
- 條形碼:9787540262822 ; 978-7-5402-628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永遠鮮亮的紅 : 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獲獎作品集 本書特色
“紅船”在破浪前進,紅旗在迎風飄揚,紅色中國屹立在東方,紅色的光芒照耀我們永遠前進,紅色道路通向迷人的遠方……《永遠鮮亮的紅(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獲獎作品集)》是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成果的檢閱與薈萃,它的出版,將對推動清遠市紅色基因的傳承產生良好的作用。
永遠鮮亮的紅 : 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獲獎作品集 內容簡介
《永遠鮮亮的紅》是一部清遠市“紅色日記”征文大賽獲獎作品文集。2021年2月至5月,在廣東省文化學會的支持指導下,清遠市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清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舉辦了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大賽。大賽收到1600多篇應征稿件,經評委評選,評出150篇獲獎作品。《永遠鮮亮的紅》收入150篇獲獎作品。這些作品,內容為歌頌中國共產黨,謳歌革命先烈,歌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特別是清遠市的滄桑巨變。全書體裁為散文、隨筆,短小精悍,都是精品,值得品讀。
永遠鮮亮的紅 : 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獲獎作品集 目錄
在江西,在云嶺,我們緬懷馮達飛烈士
赤膽忠誠為祖國
走進南泥灣
觀連樟后感
追尋那抹永不褪色的紅
老區村的年關喜事
歷史的選擇
走進老區秦皇山
禾洞憶紅軍
大山里的金鳳凰
長在雷鋒故鄉的我
文洞依舊,紅色依然
紅旗正飄揚老區放光芒
碧血丹心鑄青史,南嶺巍巍數英雄
我的紅色日記
不忘英烈志共鑄中華魂
永遠的紅船,永遠的紅色魂
革命老區探親行
讀《巾幗英雄呂楚卿》有感
高陂戰斗譜寫山村革命史詩
革命戰士謝東明
茍壩感想在防汛抗洪紀念碑下
海南行第二天
紅色日記
走進“八路軍辦事處”
紅色文化伴我行
抗“疫”踏春風歸來
信仰與長征
新時代的革命精神
游一大會址紀念館有感
走進連南瑤鄉革命根據地
學習英雄事跡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故事小記
紅色日記
走訪革命老區,傳承紅色基因
烽火大路邊
中學組
牢記紅船精神 跨越百年再出發
紅星照耀大瑤山
傳播紅色文化 凝聚紅色能量
聽媽媽講半截皮帶的故事
參加紅色之旅 感悟愛國情懷
傳承紅色基因 做時代新人
聆聽老兵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永不褪色的紅色精神
小巷將軍志向大
火焰里的“超人”
很好共產黨員的應有素養
走進紅色歲月 感悟革命精神
走進廣州農講所 傳承紅色血脈
一棵樹的紅色日記
紅軍精神永放光芒
參觀革命教育基地 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讓紅色精神永存
閱讀紅色名著 珍惜美好生活
持之以恒
堅定前行 艱苦奮斗
紅色日記
聆聽革命故事 傳承紅色精神
發揚紅色精神
紅色日記
紅色老區,紅色秦皇
揚紅色之帆 達光輝之岸
英雄照我前行
紅
紅色馬甲
沒有國 哪有家
追尋紅色歷史 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那一面鮮紅的旗幟
我們這代人還有血性嗎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訪遵義會址 頌長征精神
尋紅色經典 憶往昔歲月
走紅色革命之路 揚紅色精神之光
不負先烈 不負自己
參觀馮達飛紀念館
參加清明祭掃活動有感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時代精神
緬懷先烈 傳遞薪火
小學組
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
一顆閃亮的恒星
紅色日記
我是思源,我是革命的后代
祭烈士 憶英雄
參觀秦皇山紅色革命根據地
追尋紅色足跡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碑有感
走進金坑基地 重溫革命情懷
巾幗英雄向秀麗
參觀革命老區,銘記英雄故事
陽山革命英雄朱永儀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少年
致敬英雄!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之旅日記
人民共和國從這里走來
表演英雄角色 傳承革命精神
參觀向秀麗紀念館有感
讀紅色故事《紅巖》有感
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一株美麗的“井岡蘭”
閱讀長征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參觀黃花存久洞
讀故事 學雷鋒
紅色之旅洗滌心靈
獨愛那一抹“國旗紅”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重走紅色之路
學黨史,跟黨走
紅色旅程印記
記“緬懷烈士”活動
記祭拜七拱革命烈士
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有感
紅色之旅
鷹揚關之旅
游安田戰斗舊址有感
追尋英烈的蹤跡
我心中的共產黨
吃水不忘挖井人革命精神我傳承
記一次有意義的紅色教育活動
為人民服務的平凡英雄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永遠鮮亮的紅 : 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獲獎作品集 節選
在江西,在云嶺,我們緬懷馮達飛烈士 連州巿博物館 黃志超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晴 為進一步了解連州人、新四軍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教育長、新二支隊副司令員、著名的軍事教育家馮達飛烈士的光輝事跡,今天下午,我們來到江西永新縣紅軍學校第四分校舊址,緬懷馮達飛校長早期軍事教育生涯。 紅軍學校第四分校原名河西教導隊,成立于1931年4月,隊址在永新縣福音堂,馮達飛任隊長。1931年12月,正式定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四分校,校址在永新縣考棚(現為任弼時故居,在任弼時中學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達飛任校長。 在東里顏氏大宗祠,講解員繪聲繪色地介紹,1932年下半年,紅軍四分校遷至東里顏氏大宗祠。該校設軍事隊、政治隊、特科隊三門專業學科,平時以學習和訓練為主,戰時配合主力部隊牽制和打擊敵人,是集軍事訓練與政治學習于一體的培訓班。軍事訓練有槍彈射擊的有效距離、射擊要領、投擲手榴彈、模擬戰斗等。政治課主要學習馬列主義基本常識,“俄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課程,學校共開辦了五期,培訓學員2500余名。馮達飛校長培養出來的軍事人才,為保衛、鞏固和發展湘贛蘇區發揮了重要作用。馮達飛擔任校長期間,參加了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斗爭,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我們考察了福音堂、永新縣考棚、東里顏氏大宗祠。永新縣政協和縣文物局領導陪同考察。 通過和永新縣政協、縣文物局,以及與暨南大學李勝利教授交流,我們終于明白了紅軍學校第四分校教材之一《紅軍步兵筑壘》,原來是留學過蘇聯的馮達飛校長于1933年8月24日從俄文教材翻譯過來的。我們根據《陶漢章回憶錄》,找到了1934年在蘇區出版的《紅色中華》報上發表的馮達飛的軍事連載文章《軍語小詞典》。《紅色中華》報創刊于1931年12月11日,是中共中央和蘇維埃中央政府的機關報。 我們還查找到了馮達飛在湘贛軍區任參謀長時編寫的軍事教材《陣中要務令摘要問答》。這些文章豐富了著名軍事教育家馮達飛的研究史料。這也是馮達飛在蘇聯學完飛行和炮科后,繼續游學基輔兵種混成將校班學習的成果之一。 在此,我們深感馮達飛和他的戰友們,用他們的血與肉,為國家、民族譜寫了一曲鏗鏘的壯麗樂章。 2021年3月3日星期三晴 今天下午3點,我們驅車來到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考察了上饒集中營名勝區。上饒集中營是馮達飛烈士英勇就義的地方。 上饒集中營是“皖南事變”的歷史產物。新四軍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教育長、新二支隊副司令員馮達飛在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受傷被捕,與葉挺將軍一起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獄中,馮達飛堅貞不屈,1942年被秘密殺害于上饒集中營茅家嶺雷公山麓,年僅41歲。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上饒集中營名勝區革命烈土紀念碑前。紀念碑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碑上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格外肅穆莊嚴,令人肅然起敬。我們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并憑吊了烈士公墓和馮達飛烈士犧牲處——馮達飛紀念亭(又稱革命烈士紀念亭)。1959年,政府根據當年目睹者記憶所及,在茅家嶺雷公山北面挖掘出馮達飛等15具烈土忠骨。黨和政府將烈士忠骨遷葬公墓內,并建此亭。青山綠水留浩氣,蒼松翠柏慰英靈。在紀念碑、公墓和馮達飛紀念亭前,我們集體默哀和三鞠躬,向馮達飛烈士表達了家鄉人民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P2-4
永遠鮮亮的紅 : 清遠市第二屆“紅色日記”征文獲獎作品集 作者簡介
唐德亮,1958年生于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清遠日報原副總編輯,清遠市作協原主席,中國作協會員,一級作家,現系廣東作協理事、廣東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已發表文學作品兩千多篇,出版專著13部。主編文集近10部,獲各種文學獎70多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