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歷史詞匯學概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6060
- 條形碼:9787100116060 ; 978-7-100-11606-0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歷史詞匯學概要 內容簡介
《漢語歷史詞匯學概要》是《古漢語詞匯綱要》出版25年后,作者對漢語歷史詞匯研究的一些理論問題經過長期思考和探索而寫成的。此書的內容、觀點、研究方法和《古漢語詞匯綱要》有較大的不同,較多地吸取了現代語義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并力圖和漢語歷史詞匯的實際緊密結合,用以分析和解決漢語歷史詞匯研究的問題。書中結合概念化和詞化的理論來討論詞義問題,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來分析詞義,用概念場的理論來分析詞匯系統及其演變,對詞義和詞義演變,以及詞匯和語音、詞義和句法的關系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詞義的擴大、縮小,同義詞和反義詞以及詞匯和文化等以往討論得較多的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作者希望能夠引起學術界對這些問題的關注,促進漢語歷史詞匯學的建立和發展。
漢語歷史詞匯學概要 目錄
**章 字和詞
一 “字本位”理論
二 前輩學者的有關論述
三 什么是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
四 怎樣看待“字”
五 “字”的重要作用
六 怎樣確定詞
第二章 構詞法、造詞法和詞匯化
一 漢語構詞法
二 構詞法和句法
三 漢語造詞法
四 構詞法和造詞法的關系
五 詞匯化
六 詞庫和詞法、詞法模式和詞化模式
第三章 詞義和詞義的分析
一 各種詞義說
二 兩次分類
三 概念化
四 詞化
五 詞義和所指
六 語言義和言語義
七 語文義和術語義、文化義
第四章 詞義的發展和演變
一 詞義的變化和概念名稱的變化
二 詞義演變的途徑和機制
三 詞義演變的過程和方式
四 詞義演變的方向
第五章 同義詞和反義詞
一 什么是同義詞
二 關于同義詞的一些問題
三 什么是反義詞
四 關于反義詞的一些問題
第六章 詞匯和語音、語法的關系
一 音義關系
二 同源詞
三 詞義和句法的相互關系
四 詞義演變和句法演變的相互影響
第七章 詞匯系統和詞義系統
一 詞匯有沒有系統
二 關于詞匯系統的幾種看法
三 怎樣看待詞匯系統
四 以概念場為背景研究漢語詞匯系統及其歷史變化
五 概念要素分析法
六 詞義系統的分析
七 詞義的演變與概念場分布的變化
附錄
第八章 詞匯與文化
一 語言與文化
二 漢語歷史詞匯與中國古代文化
三 認知的差異對詞匯的影響
四 幾個案例的分析
漢語歷史詞匯學概要 節選
**章 字和詞 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是什么?是詞還是字?這是研究漢語詞匯碰到的**個大問題。以往,這似乎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為普遍認為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是詞,所以研究漢語詞匯,當然就是研究各種各樣與詞有關的問題,比如,造詞法和構詞法,詞義和詞義的演變,同義詞和反義詞,詞的層級系統等等,都是以“詞”為基本單位來進行研究的。但現在,學術界對于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詞”是印歐系語言的一種基本結構單位,而不是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不是“詞”,而是“字”。持這種看法的學者,把自己的這種看法稱為“‘字本位’理論”。按照這種理論,似乎“漢語詞匯學”這個名稱就得改變,要改為“漢語字匯學”或別的名稱。不過,名稱的問題還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以往人們把“詞”作為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來研究是否錯了?現在是不是應該把“字”(而不是“詞”)作為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來進行研究?本章要討論的就是這些問題:“字”和“詞”是什么關系?哪一個是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應該怎樣看待“字”?應該怎樣確定詞? 一 “字本位”理論 把“詞”看作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這是一種傳統的看法,大家比較熟悉,不用詳細介紹。而且,通過對“‘字本位’理論”的討論,自然就可以對這種觀點做一個評價。 提出關于“‘字本位’理論”,闡述得*充分,影響*大的學者是徐通鏘先生。徐通鏘先生是一位勤奮的、嚴肅的學者,語言學界的同人不管對他的“‘字本位’理論”是否贊同,對他都是很尊敬的。他的觀點,在他的《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一書中說得*清楚。下面,就介紹這本書中一些關于“‘字本位’理論”的觀點。至于我對這些觀點的看法,將在本章的后面幾節中再談。 徐通鏘《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以下簡稱《導論》)關于“‘字本位’理論”有這樣一些論述: “以‘字’為漢語基本結構單位的‘字本位’理論與現在通行的以‘詞’為漢語基本結構單位的語言理論是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詞’是印歐系語言的一種基本結構單位,漢語的‘詞’是從西方語言學中輸入的一種語言結構單位,其內涵與‘字’有重要的區別。”(總序) ……
漢語歷史詞匯學概要 作者簡介
蔣紹愚,1940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漢語史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著作有《古漢語詞匯綱要》《唐詩語言研究》《近代漢語研究概要》《漢語詞匯語法史論文集》《漢語漢語詞匯語法史論文續集》等,負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統稿工作。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