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雪的50種表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0996
- 條形碼:9787520390996 ; 978-7-5203-909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雪的50種表達 本書特色
格陵蘭島的冰川轟鳴著散落向大海,乞力馬扎羅的雪無聲地迅速融化,偷獵者的槍口悄悄對準了“山間幽靈”般的雪豹,肆虐的暴風雪追趕著草原上成群的綿羊,西伯利亞的馴鹿失去了被積雪保護的地衣和牧草,黑色的、橙色的、粉色的、塑料的、泡沫的雪飄落著……氣候和環境一直在變化,而描述氣候的語言以及我們理解這些語言的方式也跟著一起改變伴隨著冰與雪的消失,與其相關的語言在消逝。本書擷取世界的50片雪,用50種語言搭建出一個充滿奇妙的習俗與傳統、歷史與神話、哲學觀點與探險故事、自然現象與地理知識的冰封世界。
雪的50種表達 內容簡介
這本書入圍2019年拉斯博納斯·弗里歐獎。霍雷肖·克萊爾在《觀察家》稱“這是我今年讀過的優選的一部書”。雪,在日本,它是Yuki-onna ——一位“”;在冰島,它是Hundslappadrifa ——“像狗爪一樣大的薄片”;在夏威夷,雪是hau ——“珍珠之母”,也是“愛”的意思。每一種語言和文化都有自己的詞匯來形容從天空中飄落的羽毛般的、寶石般的雪花。從冰島到格陵蘭島,從山頂到冰封的森林,從校園到公園,人們歡迎雪、害怕雪、與雪玩耍,也珍視雪。這是一本抒情、動人、優美的書,獲獎作家南茜·坎貝爾在書中深入挖掘了優選50個關于雪的單詞的含義、詞源學和歷史。在她的放大鏡下,每一個語言雪花晶體都提供了一個充滿神話、文化和故事的世界。這本書主題清新特別,文筆優美,兼具詩意和歷史文化價值、語言學價值,適合在冬日出版,能夠吸引自然愛好者、語言愛好者或需要購買禮物的讀者。
雪的50種表達 目錄
1.Seanás 松軟的顆粒狀雪 薩米語
2.雪女 雪女 日語
3.Immiaq 融化的雪水和啤酒 格陵蘭語
4.Smoor 受困于暴雪中而死 蘇格蘭語
5.□(特殊字符) 雪 泰語
6.Kunstschnee 人造雪 德語
7.Onaabani Giizis 雪面上結著一層硬殼的月亮 Popogami Gizis 破舊雪鞋的月亮 奧吉布韋語
8.□(特殊字符)雪 希伯來語
9.заструги 雪脊 俄語
10.Hundslappadrifa 大如狗爪印的雪片 冰島語
11.□(特殊字符) 雪 克什米爾語
12.初雪 韓語
13.Penitentes 如懺悔者的尖頂長帽形狀的雪柱 西班牙語
14.Cirulputenis 如云雀般的暴風雪 拉脫維亞語
15.□(特殊字符) 雪 切羅基語
16.Theluji 雪 斯瓦希里語
17.Avalanche 雪崩 法語
18.Tykky 樹冠積雪 芬蘭語
19.□(特殊字符)雪豹 烏爾都語
20.Snemand 雪人 丹麥語
21.uaúpo nóvl 黑色的雪 希臘語
22.Neviera 雪窖 意大利語
23.雪球 雪球 中文
24.Snoangel 雪天使 瑞典語
25.□(特殊字符) 雪 藏語
26.Calóg shneachta 雪花 愛爾蘭語
27.Huka-rere 雪/毛利人神話中的雨神和風神之子 毛利語
28.□(特殊字符)單板滑雪美國手語
29.Kava 雪/落雪 法羅語
30.Kardelen 雪花蓮 土耳其語
31.Omuzira 雪 盧干達語
32.Fokksno 風卷雪 挪威語
33.Sniegas 雪 立陶宛語
34.cbIpa 雪 凍土涅涅茨語
35.+。GG8Z+積雪 塔馬塞特語
36.□(特殊字符) 雪 梵文
37.Qasa 雪/冰 奇楚亞語
38.□(特殊字符) 雪/冰雹 阿姆哈拉語
39.Ttutqiksribvik 用于停船的浮冰 因努皮亞克語、威爾士方言
40.Ais i pundaun olsem kapok 雪/像棉絮一樣落下的冰 托克皮辛語
41.Hagelslag 雪雹陣/搭配以面包食用的巧克力碎屑 荷蘭語
42.Eira 雪 成爾士語
43.Itztlacoliuhqui 冰霜之神 納瓦特爾語
44.□(特殊字符) 雪刀 因組特語
45.Jadtee 天然冰路 愛沙尼亞語
46.Sparrow batch 春雪 組芬蘭英語
47.Hau kea 白雪 夏威夷語
48.Virgen de las Nieves 雪圣母 西班牙語
49.□(特殊字符)發生寒冬的災害 蒙古語
50.Suncups 在雪地表面形成的空洞 英語
致謝
參考書目
雪的50種表達 節選
她撿起一塊*鋒利的燧石,在巖壁表面畫著線——先是用力畫了一條水平線,然后在它之下再加一條水平線,又再加四條橫長的線條之后,她在既成的圖案之中開始涂刮填充。由燧石留下的線條可以看出此時她手上的力道并不像開始那樣大,新的筆畫短促而連續。距這位作畫人刻下這些線條至今已有超過14000年的時間,這期間地球至少經歷過一次冰河期,而即便經歷了如此長的時間跨度,我們仍舊可以清晰辨認出這壁畫描繪的長有華麗犄角的野獸。根據石器時代部族和克洛維斯人留下的更多壁畫,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整個世界氣候變冷時,馴鹿跨越南歐,在新墨西哥州被人類所發現。而那些用來描畫馴鹿形象的燧石后來成為人們用來對付這批遠道而來的家伙的工具。 如今,馴鹿主要棲息在極地圈,像是挪威的凱于圖凱努(北薩米語寫作Guovdageaidnu)這樣的地方,這里每年大約有一半時光都被積雪覆蓋。在漫長而嚴寒的冬日里,氣溫可低至零下30攝氏度,此時馴鹿聚集在高原上,它們用蹄子或是頭頂的犄角在雪地上挖洞,尋找埋藏在積雪下的地衣來果腹。到了春日,海岸邊的青草以蓬勃的姿態沖破地表向上生長,馴鹿們一年一度的大遷徙便是時候開始了。它們會一路向北前往海邊繁衍后代。馴鹿的向導是薩米人,在高寒地帶的薩米人靠捕魚、捕獵以及放牧為生。牧民依據春季的天氣狀況和積雪的深度決定何時開始引導馴鹿遷徙并把控遷徙的速度。他們深知寒冷和干燥的土地有助于馴鹿快速由平原穿越至海邊。每當夜晚降臨,白天被日光融化了些許的積雪隨著氣溫驟降迅速凝結并在地表形成了薄薄的一層硬殼,當地人把這種狀態的雪叫作skavvi,馴鹿們通常會在此時趁著夜色移動。每天到了下午,地表的積雪化成雪泥,薩米人把這種雪泥叫作soavli。雪泥地面并不適宜馴鹿們奔跑,所以下午便是它們休息的時間。在行進過程中,馴鹿身上的絨毛會隨之脫落一部分,牧民可以借由落在雪地的絨毛找到走失的動物,同樣地,掉隊的馴鹿也可以借此重新找到自己的同伴。 薩米語中有不少詞匯直接或間接展示了牧民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的關系。這門語言中關于“雪”的詞匯極為豐富,它們分別描述了雪的下落方式、方位、深度、密度以及溫度。對于薩米人來說,與他們日常生活關系*為密切的一種雪在薩米語中寫作seanás,意思是“松軟的顆粒狀雪”。每年1月到4月,地表的積雪便呈現這種形態。如果用國際上通用的標準來做比較的話,seanás的形態近似于“深霜”(即英語中的depthhoar)。這種顆粒狀的雪為薩米人冬季放牧提供了極好的條件,馴鹿可以毫不費力地從其下挖掘出可以食用的地衣。與此同時,這種松軟的顆粒狀雪易融化,融化后的雪水可以作為飲用水供給游客。 薩米語中關于雪的一些詞匯往往還和馴鹿有關,這一點也不足為奇,畢竟馴鹿是當地*重要的生物之一。舉例來說,moarri是一種不大受薩米人歡迎的雪的狀態,它指的是“冰凍的、會凍傷動物四肢的雪地表面”。薩米語中關于雪的詞匯有大約100個,而關于馴鹿的詞匯更多,有大約1000個。不過即便薩米人對馴鹿和雪的了解絕對算得上深入了,可如果要深究在本節一開頭提到的那位薩米婦女到底在涂畫有關馴鹿的何種信息,我想薩米人也無法解答,唯一知曉答案的大概也只有那幅壁畫本身了吧。 P2-4
雪的50種表達 作者簡介
席坤,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講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專業博士,研究專長與興趣包括旅行文學跨文化書寫、20世紀英國文學等。曾出版譯著《史詩之城:在加爾各答的街頭世界》《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