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住房需求的影響研究——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2615
- 條形碼:9787030712615 ; 978-7-03-07126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住房需求的影響研究——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視角 本書特色
構建我國人口子系統、家庭子系統及住房需求子系統,探究我國住房需求的人口、家庭、政策影響。以期為我國住房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住房需求的影響研究——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視角 內容簡介
當前,人口老齡化是眾多國家關注的問題,我國也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且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老齡化社會將帶來諸多人口、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影響。近年來我國住房市場發展迅速,住房需求快速增加,而居民住房需求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且人口因素中的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尤為重要。本書主要圍繞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對我國住房需求的影響展開研究。采用復雜系統理論的方法,構建我國人口子系統、家庭子系統及住房需求子系統,探究人口、家庭、政策等對我國住房需求的影響,為我國住房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本書可供政府部門制定和調整與人口和房地產相關的政策時參考,同時對房地產業和人口學方面的學術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住房需求的影響研究——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視角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內容 3
第2章 相關理論分析 5
2.1 理論基礎 5
2.2 系統動力學適用性分析 14
2.3 系統邊界分析 16
2.4 機理分析與系統框架構建 17
第3章 人口子系統分析 19
3.1 老齡化進程中我國人口規模與結構演變特征分析 19
3.2 人口結構演變的驅動因素分析 23
3.3 人口子系統構建 27
3.4 人口子系統模型仿真 30
第4章 家庭子系統分析 34
4.1 我國家庭結構演變特征分析 34
4.2 家庭結構演變的驅動因素分析 38
4.3 家庭子系統構建 43
4.4 家庭子系統模型檢驗及仿真 48
第5章 住房需求子系統分析 51
5.1 系統動力學與房地產研究綜述 51
5.2 我國住房需求發展及現狀分析 53
5.3 住房需求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55
5.4 住房需求子系統構建 59
5.5 住房需求子系統模型檢驗及仿真 67
第6章 人口老齡化與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影響的動力學模型 71
6.1 老齡化、家庭結構和住房需求研究綜述 71
6.2 各子系統的作用機理分析 81
6.3 綜合系統模型構建 82
6.4 模型檢驗及仿真 87
第7章 模型仿真與情景模擬 93
7.1 人口政策調整的情景模擬 93
7.2 家庭政策調整的情景模擬 96
7.3 房地產政策調整的情景模擬 98
7.4 國際經驗 101
第8章 政策建議 107
8.1 改善人口結構,引導我國住房需求健康發展 107
8.2 從家庭結構角度,優化我國住房供需結構 109
8.3 完善房地產相關政策,確保住房市場平穩運行 110
第9章 結論與展望 112
9.1 主要結論 112
9.2 研究展望 114
參考文獻 116
附錄 系統動力學方程 127
附錄1 人口子系統系統動力學方程 127
附錄2 家庭子系統系統動力學方程 129
附錄3 住房需求子系統系統動力學方程 131
附錄4 綜合系統的系統動力學方程 135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住房需求的影響研究——基于復雜系統理論視角 節選
第1章 緒 論 1.1 研 究 背 景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眾多國家關注的焦點。根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當前65歲及以上的人口約有6億,到2035年預計將超過11億,占總人口的13%,這是出生率下降和預期壽命增長的自然結果。老年撫養比,即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與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的比值,將增長得更快。預計到2050年,日本每100個工齡人口中就有73個老年人,比2010年增加35個。盡管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結構相對較為年輕,但由于生育率低于自然替代水平,也開始與老齡化做斗爭。我國與發達國家老齡化社會的不同之處在于,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占世界人口的近20%)、收入水平較低、經濟發展階段較晚,因此面臨的人口老齡化挑戰更為嚴峻。 老齡化是人口過渡的必然路徑,是低生育率、高預期壽命的必然結果(Lee,2003)。我國人口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經歷了一次人口過渡,具體來看可分為三個階段:死亡率主導階段(1949~1970年)、生育率主導階段(1971~1999年)、加速老齡化階段(2000年以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的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Kincannon et al.,2005)。在1978年經濟改革的同時,我國經歷了復雜的社會經濟發展(Thompson,2010)。此外,由于20世紀70年代末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我國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的6(指育齡婦女平均生育6個子女)下降到1991年的2.1,到2000年總和生育率降到了1.7。生育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以及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改變了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我國人口老齡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達到總人口的7%,表明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社會的定義為: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14%)。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標志著我國失去**個人口紅利。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政府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例如,2014年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即允許至少有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妻生育兩個孩子;2016年,全面放開了二孩政策,即所有夫妻均被允許生育兩個孩子,并鼓勵生育二孩。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政策的影響有限(翟振武和李龍,2015)。2017年,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1.38%。根據聯合國人口預測,我國將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成為一個超老齡化國家(即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20%)。老齡化的增長超過了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增長,這將給老年人、居民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蔡昉,2012),并將影響勞動力市場、居民儲蓄和消費模式、居民的住房及交通等方面(He and Wen,2017;Harper,2014)。在老齡化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我國家庭規模(即平均每戶家庭的人口數)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歷了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過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家庭規模向著小型化的趨勢轉變。1953年,我國平均家庭規模為4.33人/戶,到1973年增加到了4.81人/戶,之后開始下降,2017年,我國平均家庭規模為3.03人/戶。與此同時,我國家庭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家庭代際結構不斷簡化,多代同居家庭數量減少,單身家庭、獨居家庭、離婚家庭數量增多(胡湛和彭希哲,2014;李漢東等,2018)。家庭規模及結構的不斷變化對能源消耗、經濟發展、家庭儲蓄率、住房需求等方面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沈可和史倩,2018;傅崇輝,2016;Bick and Choi,2012)。總體來看,近年來我國人口結構呈現出人口老齡化和家庭戶小型化兩個特征。 房地產市場作為我國的支柱型產業,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房地產市場繁榮時期。《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04~2014年,我國房價持續以年均10.7%的速度增長,是1998~2003年的3.92倍左右。房價的快速上漲可歸因于住房需求和住房供給兩方面。在住房需求方面,公共住房分配制度的終結和城鎮化過程中流動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大量的住房需求(Wu et al.,2012);此外,從過去十年的經驗來看,住房投資回報率高于其他投資回報率的特點推動了大量投資型需求的增加。在住房供給方面,限制土地供應的相關政策導致了土地供給不足,房價大幅上漲(Brueckner et al.,2017;Wu et al.,2012)。在現代經濟中,住房需求占總需求的很大一部分,也占個人投資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研究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情況,政府多次出臺相關政策進行調整,試圖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數政策僅呈現出短期效果,這歸咎于政策主要是通過對住房供給的調控進行調整,即限制土地供應,卻忽視了住房需求在我國房地產市場中的作用。對住房需求*重要的長期影響因素是人口,人口結構對住房需求的總量及結構均會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在目前我國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及家庭戶小型化的背景下,二者對住房需求的影響機理及未來趨勢甚為重要。 住房需求的*基本單元為人口,人口的變化必然會影響住房需求的變化。首先,從人口數量上來看,人口規模會對住房需求的總量產生影響。然后,從人口結構上來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及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又會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住房市場。我國人口結構正呈現出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的特征,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產生了重要影響,老年人口對住房類型的需求也具有其獨*性。*后,從家庭方面來看,家庭結構及規模的變化對住房需求又是一個重要挑戰。可見人口老齡化、家庭規模和結構等影響因素開始在住房需求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基于我國老齡化及家庭結構等人口因素的變化情況,分析我國住房需求的發展趨勢,從而探究我國住房市場的發展方向,擬為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政策建議,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1.2 研 究 內 容 本書主要基于復雜系統理論研究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對我國住房需求的影響,擬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分別總結住房需求、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的影響及采用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SD)研究房地產的文獻 通過系統、全面地總結相關文獻,本書從住房需求、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的影響及采用系統動力學研究房地產四個方面進行文獻分析,并對已有文獻進行評述。住房需求分別從住房需求總量和住房需求結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老齡化對住房需求的影響方面,國內外學者尚未達成統一意見,存在正向影響、負向影響及長短期不同影響等幾種觀點。在家庭結構影響住房需求的研究中均認為家庭規模負向影響住房需求,但多數學者將家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進行研究,且未對其影響機理進行分析。目前采用系統動力學研究房地產市場的適用性已經得到認可,但研究方向多集中于城市住房系統及預警等方面。 2)理清人口老齡化與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影響的理論機理 鑒于我國目前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家庭結構呈現出家庭戶小型化的特征,本書在詳細分析老齡化與家庭結構的基礎上,構建了人口老齡化與家庭結構對我國住房需求影響的理論機制。在人口老齡化方面,主要通過人口老齡化的直接、間接效應對住房需求產生影響;在家庭結構方面,主要通過家庭戶規模、家庭戶數及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產生影響。理論模型的構建以期為后續章節的實證模型的構建提供系統框架。 3)分別構建人口子系統、家庭子系統、住房需求子系統及綜合系統 由于房地產市場本身具有的復雜性及老齡化與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的復雜影響機制,本書擬運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分別構建人口子系統、家庭子系統及住房需求子系統,*后將各子系統進行整合構建綜合系統。一方面,將各子系統分開研究,以便于把其運用到房地產領域的其他研究或其他領域中;另一方面,將各子系統進行整合后的綜合系統又能反映老齡化和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影響的內在機理及發展趨勢。 4)基于我國人口及房地產市場現狀的政策建議 通過構建老齡化及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影響的理論機制和系統動力學仿真模型,預測未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家庭規模的走勢,以及未來住房需求的發展趨勢。同時通過制定不同人口政策及房地產政策,進行情景模擬,以期為政策調控效果提供建議。 本書的研究框架圖如圖1.1所示。 圖1.1 研究框架圖 第2章 相關理論分析 影響住房需求的因素眾多,人口因素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老齡化與家庭結構作為人口結構因素,對住房需求的影響也日益顯著。我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且老齡化以明顯高于發達國家的速度逐步推進。與此同時,出生率及死亡率的降低導致家庭結構逐步呈現出家庭戶小型化的特點。老齡化及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的影響存在著復雜的作用機制,本章首先對住房需求和人口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并介紹系統動力學相關理論,為后面章節的主要研究方法做鋪墊;然后,探討采用系統動力學方法研究我國住房需求的適用性;*后,構建老齡化與家庭結構對住房需求影響的理論機理的系統框架。 2.1 理 論 基 礎 2.1.1 住房需求相關理論 1. 住房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指在一個具體時間段里,人們按照各種價格標準愿意而且能夠進行購買的某商品數量。其中“愿意”是指主觀方面的需求,而“能夠”則是具備購買該種商品的經濟能力。Muth(1960)為“非農住房需求”做出了定義和闡釋,代表著住房需求研究的開端。Muth指出可以用對住房服務的需求代替居民的住房需求,也就是說住房和普通商品有所不同,住房是一種可以自由進行分割的同質服務,所以將“單位時間內單位住房存量提供的服務數量”作為住房服務的定義。*開始的研究都未將住房具有的特殊性考慮在內,西方學者對住房需求的研究在1980年前都圍繞著推測住房需求的價格彈性與收入彈性方面展開,其原因在于當時的學者主要利用住房存量的方式對住房需求進行估算,并未將其當作一種可以直接度量與觀測的變量。1980年后,學者在研究過程中逐漸發現住房具有堅實耐用、無法分割與空間固定的獨*性,從而意識到不能用住房服務代替住房需求,因此將微觀家庭偏好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住房需求如同一般商品,消費者的預算與偏好對其起決定性作用,住房面積就是消費需求中的消費量。因此,住房需求可以作為一種直接進行度量的變量而存在。 在本書中,對住房需求進行如下定義:本書中的住房需求從類型上來看,僅指商品房住宅的需求,而不包括非商品房住宅的需求,是居民為了滿足居住需求和投資需求等各類需求而產生的住房購買。 2. 住房需求的類型 按照不同角度對住房需求的分類有所不同。 1)按照時間段劃分 住房需求按照時間段劃分,包括當前需求與未來需求。其中當前需求主要是指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既有買房的意愿也具備經濟支付的能力。而未來需求主要是指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有買房的意愿而暫時不具備經濟支付的能力(Lindh and Malmberg,2008)。 2)按照購買目的劃分 住房需求按照購買目的劃分,包括自住型需求與投資型需求。其中自住型需求主要是指消費者出于自我居住的動機來購買房產。而投資型需求主要是指消費者在房產具有保值或升值價值的情況下,通過購買房產的形式進行投資,以此來賺取差價利益。本書將自住型與投資型兩種需求共同歸納到住房需求的研究中。 3)按照居住目的劃分 住房需求按照居住目的劃分,包括居住型需求與改善型需求。其中居住型需求主要是指消費者出于生存目的來購買住房。改善型需求主要是指生存目的實現后,消費者為了獲得更好的居住環境與生活品質而購買房產,此時會在住房面積、房屋品質和戶型環境等細節處有較高的要求。在本書中,居住型需求與改善型需求也都在研究范圍之內。 4)按照經濟發展劃分 住房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