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廣西壯族傳統聚落及民居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72310
- 條形碼:9787112272310 ; 978-7-112-2723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西壯族傳統聚落及民居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建筑學的基礎上,融入其他學科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趯炎宓貐^人文與自然背景的全面分析,從民族學和自然、人文地理學等視角出發,以聚落形態、建筑平面形制與構架類型作為依據,采用了文化圈屬的分類方法,對廣西壯族人居建筑文化進行了區劃,總結了建筑文化分區的真正原因。 本書適于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和設計學等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廣西壯族傳統聚落及民居研究 目錄
序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的意義
1.1.1 干欄遺構,百越余韻
1.1.2 壯漢交匯,涵化漢化
1.1.3 保護歷史,賡續傳統
1.2 研究的范圍
1.2.1 空間界域
1.2.2 族群范疇
1.3 研究的對象
1.3.1 聚落
1.3.2 民居
1.4 研究內容框架與方法
1.4.1 研究內容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廣西壯族人居文化
背景研究
2.1 廣西壯族的自然環境背景
2.1.1 地形地貌
2.1.2 氣候特點
2.2 廣西壯族的歷史文化背景
2.2.1 壯族自主發展時期歷史文化
2.2.2 中央王朝統治時期歷史文化
2.3 廣西壯族的文化特點
2.3.1 信仰多元化
2.3.2 語言多元化
2.3.3 區域發展不平衡
第3章 廣西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區域分布
3.1 廣西壯族文化分區
3.2 廣西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區劃
3.2.1 建筑文化分區的原因
3.2.2 建筑文化分區的依據
3.2.3 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區劃
3.2.4 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各分區比較
3.3 建筑文化分區特點總結
第4章 廣西壯族傳統聚落類型及特點
4.1 壯族傳統聚落的類型
4.1.1 桂西北干欄區壯族傳統聚落
4.1.2 桂西及桂西南干欄區壯族傳統聚落
4.1.3 桂中西部次生干欄區壯族傳統聚落
4.1.4 桂東地居區壯族傳統聚落
4.2 壯族傳統聚落空間形態
4.2.1 聚落空間形態
4.2.2 聚落空間要素
4.3 壯族傳統聚落空間意向
4.3.1 傳統聚落生態意向
4.3.2 聚落文化意向
4.4 壯族傳統聚落公共建筑
4.4.1 寨門
4.4.2 風雨橋
4.4.3 涼亭
4.4.4 谷倉
4.4.5 祠堂
4.4.6 土地廟
4.5 壯族與廣西其他民族傳統聚落比較研究
4.5.1 壯侗族傳統聚落比較
4.5.2 壯漢族傳統聚落比較
第5章 廣西壯族民居類型及特點
5.1 壯族民居基本特點
5.1.1 干欄文化
5.1.2 壯族民居平面構成
5.1.3 壯族民居結構形式
5.2 桂西北干欄區壯族民居
5.2.1 平面特色
5.2.2 結構特點
5.2.3 民居立面
5.3 桂西及桂西南干欄區壯族民居
5.3.1 平面特色
5.3.2 結構特點
513.3 民居立面
5.4 桂中西部次生干欄區壯族民居
5.4.1 平面特色
5.4.2 結構特點
5.4.3 民居立面
5.5 桂東地居區壯族民居
5.5.1 平面特色
5.5.2 結構特點
5.5.3 民居立面
5.6 壯侗傳統干欄民居比較研究
5.6.1 平面形制
5.6.2 結構構架
5.6.3 結論
5.7 壯族民居的演變
5.7.1 壯族民居平面形式的演變
5.7.2 壯族民居結構形式的演變
第6章 廣西壯族民居建造文化與經驗
6.1 壯族民居裝飾
6.1.1 屋脊
6.1.2 挑手
6.1.3 其他檐下構件
6.1 14柱礎
6.1.5 門窗及欄桿
6.2 壯族民居建造文化
6.2.1 營造過程
6.2.2 魯班尺與丈桿
6.3 壯族民居營建經驗
6.3.1 壯族民居氣候的適應性
6.3.2 壯族民居自然環境的適應性
6.3.3 壯族民居建材與構造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的意義
1.1.1 干欄遺構,百越余韻
1.1.2 壯漢交匯,涵化漢化
1.1.3 保護歷史,賡續傳統
1.2 研究的范圍
1.2.1 空間界域
1.2.2 族群范疇
1.3 研究的對象
1.3.1 聚落
1.3.2 民居
1.4 研究內容框架與方法
1.4.1 研究內容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廣西壯族人居文化
背景研究
2.1 廣西壯族的自然環境背景
2.1.1 地形地貌
2.1.2 氣候特點
2.2 廣西壯族的歷史文化背景
2.2.1 壯族自主發展時期歷史文化
2.2.2 中央王朝統治時期歷史文化
2.3 廣西壯族的文化特點
2.3.1 信仰多元化
2.3.2 語言多元化
2.3.3 區域發展不平衡
第3章 廣西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區域分布
3.1 廣西壯族文化分區
3.2 廣西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區劃
3.2.1 建筑文化分區的原因
3.2.2 建筑文化分區的依據
3.2.3 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區劃
3.2.4 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各分區比較
3.3 建筑文化分區特點總結
第4章 廣西壯族傳統聚落類型及特點
4.1 壯族傳統聚落的類型
4.1.1 桂西北干欄區壯族傳統聚落
4.1.2 桂西及桂西南干欄區壯族傳統聚落
4.1.3 桂中西部次生干欄區壯族傳統聚落
4.1.4 桂東地居區壯族傳統聚落
4.2 壯族傳統聚落空間形態
4.2.1 聚落空間形態
4.2.2 聚落空間要素
4.3 壯族傳統聚落空間意向
4.3.1 傳統聚落生態意向
4.3.2 聚落文化意向
4.4 壯族傳統聚落公共建筑
4.4.1 寨門
4.4.2 風雨橋
4.4.3 涼亭
4.4.4 谷倉
4.4.5 祠堂
4.4.6 土地廟
4.5 壯族與廣西其他民族傳統聚落比較研究
4.5.1 壯侗族傳統聚落比較
4.5.2 壯漢族傳統聚落比較
第5章 廣西壯族民居類型及特點
5.1 壯族民居基本特點
5.1.1 干欄文化
5.1.2 壯族民居平面構成
5.1.3 壯族民居結構形式
5.2 桂西北干欄區壯族民居
5.2.1 平面特色
5.2.2 結構特點
5.2.3 民居立面
5.3 桂西及桂西南干欄區壯族民居
5.3.1 平面特色
5.3.2 結構特點
513.3 民居立面
5.4 桂中西部次生干欄區壯族民居
5.4.1 平面特色
5.4.2 結構特點
5.4.3 民居立面
5.5 桂東地居區壯族民居
5.5.1 平面特色
5.5.2 結構特點
5.5.3 民居立面
5.6 壯侗傳統干欄民居比較研究
5.6.1 平面形制
5.6.2 結構構架
5.6.3 結論
5.7 壯族民居的演變
5.7.1 壯族民居平面形式的演變
5.7.2 壯族民居結構形式的演變
第6章 廣西壯族民居建造文化與經驗
6.1 壯族民居裝飾
6.1.1 屋脊
6.1.2 挑手
6.1.3 其他檐下構件
6.1 14柱礎
6.1.5 門窗及欄桿
6.2 壯族民居建造文化
6.2.1 營造過程
6.2.2 魯班尺與丈桿
6.3 壯族民居營建經驗
6.3.1 壯族民居氣候的適應性
6.3.2 壯族民居自然環境的適應性
6.3.3 壯族民居建材與構造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展開全部
廣西壯族傳統聚落及民居研究 作者簡介
趙冶,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建規系教師,博士,不錯建筑師,1977年12月生,湖南湘鄉人。研究方向為傳統民居建筑,地域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等。主要社會兼職有廣西漢和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擔任廣西靖西市旅游集散中心、田東天成靠前大酒店、廣西華僑博物館、廣西第五屆園林園藝博覽會主館、南寧市福隆寺等工程建筑的設計總負責和項目主持人。出版專著有《建筑創作構思解析:符號象征隱喻》,參與編著《廣西古建筑(上、下冊)》。已發表《壯族傳統干欄民居的差異性分析》《傳統干欄建筑的現代演變——以龍勝龍脊村為例》《壯族傳統聚落及民居的保護與發展——以龍脊古壯寨為例》《廣西壯族人居建筑文化分區》等多篇學術論文。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