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管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41021
- 條形碼:9787030641021 ; 978-7-03-064102-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管理學 內容簡介
《管理學》全面、系統地研究和闡述了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注重對管理學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與把握;注重對管理學理論和實踐在當今*新發展的介紹與分析,整合了國內外*新的管理學領域的前沿理論與實踐成果,同時又緊扣中國管理特定環境與中國企業現實需要;注重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并通過選配大量案例、學習拓展、思考題和相關知識鏈接的“知識庫”內容等,幫助學生或讀者理解管理的真諦和要義以及管理學的基本理念、分析方法和實際運用。同時強化培養和提升學生或讀者管理類相關專業的認知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管理學類相關專業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管理學 目錄
**篇 管理學導論
**章 管理與管理者 3
**節 管理與管理者的含義 5
第二節 組織與環境 12
第三節 管理學研究 17
第二章 管理理論演變 22
**節 早期西方管理文明 23
第二節 近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 25
第三節 現代管理叢林 38
第四節 中國管理理論演變 41
第三章 信息與信息化管理 48
**節 信息 49
第二節 信息管理 52
第三節 信息管理應用研究 56
第四章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 68
**節 管理與道德 69
第二節 管理道德特征及影響因素 72
第三節 企業社會責任 76
第二篇 決策和計劃
第五章 決策 87
**節 決策概述 88
第二節 決策影響因素 95
第三節 決策方法 99
第六章 計劃 115
**節 計劃概述 116
第二節 計劃的類型與編制過程 118
第三節 計劃的阻力與克服 125
第七章 戰略管理 130
**節 戰略環境分析 131
第二節 戰略選擇 143
第三節 戰略實施與控制 150
第三篇 組 織
第八章 組織結構與工作設計 163
**節 組織結構概述 164
第二節 組織結構設計模式 174
第三節 工作設計 182
第九章 人力資源管理 192
**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念 193
第二節 人員招募和選拔 198
第三節 員工培訓和開發 204
第四節 員工績效管理和薪酬支付 206
第五節 員工職業生涯發展 213
第六節 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 215
第十章 組織變革與組織文化 220
**節 組織變革 221
第二節 組織壓力 229
第三節 組織學習 233
第四節 組織文化 237
第四篇 領導
第十一章 領導 251
**節 領導概述 252
第二節 領導理論 257
第十二章 激勵 266
**節 激勵概述 267
第二節 激勵理論 271
第三節 對員工進行激勵的方法和策略 281
第十三章 溝通 285
**節 溝通概述 286
第二節 人際溝通 289
第三節 群體溝通 293
第四節 組織溝通 295
第五篇 控制
第十四章 控制及過程 303
**節 控制概述 304
第二節 控制程序 308
第三節 有效控制 312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316
**節 常見的控制方式 317
第二節 綜合控制方法 323
第六篇 創新
第十六章 創新管理 333
**節 創新基礎 334
第二節 創新來源 341
第三節 技術創新 349
第四節 管理創新 356
第十七章 創業管理 365
**節 創業活動與創業者 366
第二節 創業的基本過程 372
第三節 創業計劃書 384
參考文獻 399
管理學 節選
**篇管理學導論 **章管理與管理者 本章重點 管理與管理者 組織與環境 管理學內容與方法 引導案例 妙手回春喬布斯 美國發明家、企業家,蘋果(Apple)計算機公司(以下簡稱 “蘋果公司 ”)創始人、前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席執行官)史蒂夫 喬布斯(Steve Jobs)堪稱一位傳奇式人物。 史蒂夫 喬布斯一出世便被父母遺棄,其養父母是典型的藍領工人,不能為他提供優越的成長環境。1972年他在波特蘭市的里德學院上大學,1974年他在印度朝圣之旅之后,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認為愛迪生對世界的貢獻比佛教大師要大得多。于是他回到硅谷,參加了他初中時就認識的人生黃金搭檔、一個電腦天才—史蒂夫 沃茲尼艾克(Steven Wozniak)創立的自制電腦俱樂部。1976年,他與沃茲尼艾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里裝好了**臺電腦。他們兩人變賣值錢的東西籌集了批量生產的資金,于 1976年創建蘋果公司,并接連推出 AppleⅠ、AppleⅡ個人機。后者大獲成功,3年內銷售額超過 1億美元,不僅使個人站穩了腳跟,還掀起了數字化浪潮。1980年,喬布斯擔任蘋果公司董事長,蘋果公司公開上市,蘋果公司的股票當天便從 22美元升到 29美元,公司市值達 12億美元,喬布斯個人財富達 4億美元,成為白手起家的年輕億萬富翁。從 1978年到 1983年,蘋果公司的業務每年平均增長 150%,個人電腦飛速發展的時代來臨了。 一、遭遇放逐 AppleⅡ的成功并沒有讓喬布斯感到多大的滿足。他立志要開發更容易使用的電腦,運用當時施樂公司的新技術制造一臺施樂型的電腦,而且性能還要更好,價格還要更低。于是新電腦麥金托什(Macintosh)被列入議程,1984年,世界上**臺多媒體電腦 Macintosh面世,使用它的用戶不必逐個打字,只需通過圖標、窗口、菜單、鼠標就可以進行操作,這是電腦發展史上革命性的突破。然而相比 AppleⅡ50萬美元的研發費用,Macintosh的研發費用達到了 8000萬美元,大大超過了預算。電腦業巨人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挑戰,加上 Macintosh過于超前,配套軟件跟不上,導致 Macintosh滯銷,使公司赤字達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喬布斯的固執態度也引起人們不滿。 1985年,他被董事會解除了總裁職務,離開了蘋果公司。喬布斯被放逐了,他賣掉了他所有的蘋果公司股票,但仍保留一股以便獲得年度財務報告,并用以寄托他對蘋果公司的深情。 二、王者歸來 被擠出蘋果公司時他感到失落,但不久就振作起來。他雖然不是技術人員,但卻是獨具慧眼、善于開拓新產品的奇才。喬布斯創立了 Next公司,為研究機構和學院提供專業配置的電腦,以加速研發的進程。同時,他收購了影視動畫技術公司 —Pixar(皮克斯公司)。Next電腦雖然用了許多新技術,但并沒有贏得市場;而他對 Pixar傾注了 10年心血,結出了碩果。 1995年,Pixar和迪斯尼合作的電影《玩具總動員》在全球上映引起轟動效應,票房收入達到 4億美元。Pixar借勢公開上市,喬布斯擁有的股票價值超過了 5億美元。1996年底,蘋果公司為了使用 Next的新技術,用 4億美元收購了 Next。此時的蘋果公司經歷了高層領導的不斷更迭和經營不善之后,營運情況每況愈下,市場份額也由鼎盛時期的 16%跌到 4%,財務收入開始萎縮。1997年 7月,因連續 5個季度虧損,CEO阿默利歐只好辭職,當時蘋果公司已接近破產邊緣,人們又想起了喬布斯,于是在緊急關頭他又被聘任為臨時總裁兼 CEO。 三、再造輝煌 1997年 9月,重返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對奄奄一息的蘋果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組,并采取一連串新產品降價促銷的措施。**,縮短戰線。他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沒有特色的業務,把正在開發的 15種產品縮減到 4種,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員,節省了營運費用。第二,發揚蘋果公司的特色。蘋果公司素以消費市場作為目標,所以他要使蘋果公司成為電腦界的索尼。他上任伊始便著手開發 iMac,Mac是麥金托什的簡稱,i表示適于連接在互聯網上使用,它非常適合家庭使用。創新的外殼顏色透明設計使得產品大賣,并讓蘋果公司度過財政危機。隨后蘋果公司又推出 MacOS X操作系統。并先后開發出 iTunes和 iPod,隨后 Apple TV和 iTunes Store等一系列產品受到了市場的好評和認可。2007年 6月 29日,蘋果公司又推出自主設計的 iPhone手機,使用 iOS系統,隨后發布新一代 iPhone 3G以及 iPhone 3GS。2010年 6月 8日,蘋果公司又發布第四代產品 iPhone4,每次上市都引發極大反響和銷售熱潮。除了 iPhone系列之外,還發布使用 iOS系統的 iPad平板電腦,這一開始時不被眾人看好的產品,*后獲得了巨大成功。第三,開拓銷售渠道。讓 CompUSA成為蘋果公司在全美的專賣商,使 Mac機銷量大增。第四,調整結盟力量。同宿敵微軟和解,取得微軟對它的 1.5億美元投資,并繼續為蘋果機器開發軟件。同時收回了對兼容廠家的技術使用許可,使它們不能再靠蘋果公司的技術賺錢。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后領導和推出了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信、娛樂、生活方式。人們認為喬布斯具有技術、管理和文化三張面孔。在技術方面,他是使電腦成為消費產品的倡導者;在管理方面,他是善于隨機應變的企業家;在文化方面,他是電腦文化的革命家。 1985年,他被里根總統授予國家科技勛章;1987年,他獲杰弗遜杰出公共服務獎;1997年,他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史蒂夫 喬布斯被《財富》雜志評為年度*偉大商人;2009年,他被《財富》雜志評選為這 10年美國*佳 CEO,同年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之一。微軟創始人比爾 蓋茨對他的評論是:“我不過是喬布斯第二,在我之前,蘋果電腦的飛速發展給人以太深的印象。”英特爾公司前 CEO葛魯夫一直贊賞喬布斯,他說:“史蒂夫將永遠是史蒂夫(指始終充滿活力),唯一可能的變化是,他將會不斷失去更多的頭發。” 資料來源:MBA智庫 百科,百度百科(有改動) **節管理與管理者的含義 叔孫通制定禮儀 公元前 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漢朝初年,草莽出身的劉邦不懂禮儀,跟隨他一同起事打下江山的一眾武官更是粗陋無禮,因此在國家初建時,這些功臣悍將為了邀功請賞相互攻訐,酗酒鬧事,甚至拔刀相向。劉邦十分擔憂長此以往,對國家不利。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劉邦便找精通儒術的叔孫通商議對策。叔孫通建議劉邦征召儒生,研究古代禮儀,商定當今朝儀。獲劉邦準許后,叔孫通便奉命召集了 30位儒生、100多位儒家弟子以及有學問的大臣,一起到郊外平地,用稻草編成人形,按尊卑順序成排站立,將研定的禮儀悉心練習一個多月。劉邦看后認為可行,便讓大臣們按照這些禮儀練習。公元前 200年,長安的長樂宮建成。十月,進行朝拜歲*(秦統一中國,以十月為歲*;漢初沿襲,直到漢武帝時改正月為歲*)的儀式。到了舉行儀式這一天,天亮之前,參加朝拜儀式的人被帶著按順序進入長樂宮。宮中道路兩旁,整齊排列著騎兵和士兵,手持武器,張掛旗幟,隊列嚴整。皇帝聽政的大殿下,郎中按照臺階成排站立,每級臺階上有幾百人。大殿的西側,按官銜大小順序面向東站立的是功臣、諸侯;大殿的東側,按官銜大小順序面向西站立的是文官丞相以下的官員;接待賓客的禮官設九卿,上下傳話都要按照順序。當皇上從大殿出來,由專人帶諸侯王以下到俸祿六百石的官員依次向皇上祝賀。禮儀結束之后,朝拜的人都趴在地上,然后低著頭,以尊卑順序一個個向皇帝上壽禮。儀式進行過程中要喝酒,當喝過九杯之后,掌管賓客的禮官就下令:“停止喝酒。”并讓御史前去執行,有違抗命令、不按儀式規定做的就帶走治罪,在整個儀式過程中沒有敢喧嘩無禮的人。劉邦**次感受到天子之威,大為高興地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貴啊!”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初定朝儀”。此事之后,文武百官都必須按照禮儀辦事,漢代的禮儀才得以慢慢傳播開來,整個社會變得井然有序。 上述歷史故事說明規范的管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于一個社會的重要性。企業發展也是如此。一個規范的企業,*先必須有規范的管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完善良好的管理及管理制度,也許在一段時間內它能夠運轉下去,甚至在某一階段還會顯得很有效率,但是從長遠來看,它是無法立足的。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夠規范企業的日常運作,能夠保證工作的流程和效率,同時還能為突發事件做出有效的預案,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證之一。 管理是由人們的勞動協作引起的,管理對于每個組織或社會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古今亦然。任何人,只要存在于一定的組織或社會中,都離不開管理。他的角色,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或者自我管理者。了解管理,有助于人們更好地融入組織或社會,處理好身邊的各種問題。而掌握管理這門學問,必須先弄清管理的定義、作用和職能,管理者的職責和技能要求,以及管理適用的對象和環境等基本概念。 一、管理的定義 “管理”一詞含義較廣。古往今來,國內外諸多學者立足于不同的出發點對管理有多種不同的見解和定義。 在管理學研究初期,人們就開始了對管理內涵的探討,提出了管理的經典定義。“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 W.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年)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好的方法去干”。管理的目的是使雇主實現*大限度的富裕,也使每個雇員實現*大限度的富裕。 現代管理理論創始人亨利 法約爾(Henri Fayol,1841—1925年)在其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提出,“管理是所有的人類組織(不論是家庭、企業或政府)都有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由五項要素組成: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后來的管理學家則提出了內容更加具體的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 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2001年)指出“管理就是決策”,他認為,決策貫穿于管理的全過程和管理的所有方面,任何組織都離不開對目標的選擇,任何工作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比較、評價、拍板后才能開始。如果決策錯了,執行得越好,所造成的損失就越大。所以只有說管理就是決策,才能真正反映管理的真諦。 哈羅德 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年)認為,“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任務”。為了達成管理的目的,要進行計劃、組織、人事、領導、控制,管理就是由這幾項工作組成的。 羅賓斯(Robbins)和庫爾塔(Coultar)認為,管理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過其他人來切實有效完成活動的過程。這一定義將管理視作過程,既強調了人的因素,又強調了管理的雙重目標: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講究效率。 我國的一些管理學教材也給管理下了定義。如周三多教授認為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芮明杰教授認為管理是對組織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達到既定目標與責任的動態創造性活動;楊文士教授則認為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揮與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綜上學術界關于管理的各種說法,本書將管理定義為:在特定的環境下,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環節,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與職能的活動,實現組織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