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瓷器(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162029
- 條形碼:9787513162029 ; 978-7-5131-6202-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瓷器(全2冊)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系列中的一卷,本卷以時間為線索,對歷史時期的瓷器進行分期,結合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研究不同時期的燒制技術,瓷器的工藝和形制等,并探討瓷器所代表或反映的各時期的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信息,深入揭示各時期的瓷器及社會文化。 作為研究瓷器的專著,本書更多地是從考古資料出發,從物質文化的視角來探討問題。全書分時期進行研究,對每個時期的瓷器進行詳細的類型分析,并探討相應的燒制技術、社會文化等。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瓷器(全2冊) 內容簡介
本書稿以陶瓷文化的發展為基本線索、按照歷史時期的順序依次展開。按照歷史時期的斷代和瓷器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分為27個篇章,歷史時代涵蓋先秦原始瓷、夏商周、秦漢、隋唐五代、宋金、元、明。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截至隋唐,是中國原始瓷起源、初步初步成熟發展的時期;下卷為宋金、元、明時期,是中國陶瓷文化的大發展和全面輝煌時期并在宋代陶瓷全面輝煌之后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在具體內容上,一是介紹了陶瓷的起源及各個歷史時期陶瓷發展的情況,包括原始瓷的發現,瓷器的種類、特點、生產、各種用途、地域特征、不同形制等,以及其所反映的精神文化內涵。二是總結了各個歷史時期瓷器發展的特征、成就和影響,這在內容的安排上也有很好的體現。如夏商周時期主要是陶器的起源和發展;兩漢以后瓷器開始出現并發展起來;兩晉南北朝時期重點介紹了江南瓷器及其生產;隋唐五代重在瓷器品種、形制、裝飾的多彩多樣,并結合隋唐對外交流頻繁的歷史特征介紹了隋唐瓷器的外銷;宋金時期將定窯、耀州窯、汝窯等各個地區的瓷器分別介紹,討論了各地官窯的發展,逐一析明了各窯陶瓷的不同特色;元明以后陶瓷的新發展即彩瓷和白瓷的大發展,以及受外來影響以后瓷器產品的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瓷器(全2冊) 目錄
**章 原始瓷相關問題概述
一、先秦原始瓷的發現史
二、原始瓷名稱的爭議
三、原始瓷分期與編年的確立
四、科學測試與原始瓷的起源及其早期發展研究
五、全國先秦時期原始瓷出土概況
六、浙江先秦時期原始瓷出土概況
七、先秦原始瓷窯址考古新進展
第二章 夏代原始瓷
一、北方地區夏代“原始瓷”材料
二、東苕溪流域夏代原始瓷材料
三、東苕溪流域原始瓷起源的探索
第三章 商代原始瓷
**節 商代原始瓷出士情況
一、東南地區
二、北方地區
第二節 商代原始瓷分期
一、東南地區商代原始瓷分期
二、北方地區商代原始瓷分期
第三節 商代原始瓷的燒造
一、浙江東苕溪流域商代原始瓷窯址群
二、江西商代窯址
三、福建浦城貓耳弄山商代窯址
第四節 商代原始瓷的技術成就
一、商代原始瓷胎土的選擇
二、商代人工釉的出現
三、商代原始瓷成型技術
四、商代原始瓷裝飾工藝
五、商代原始瓷燒成工藝
……
第四章 兩周時期原始瓷
第五章 社會復雜化與夏商原始瓷起源
第六章 兩周原始瓷發展的政治文化背景
第七章 秦漢原始瓷
第八章 漢六朝時期的早期越窯
第九章 成熟青瓷的起源
第十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越窯
第十一章 漢唐時期的其他窯場
第十二章 漢唐時期窯業的時空特征
第十三章 宋金時期的窯系與名窯
第十四章 宋金時期宮廷介入瓷器生產與官窯的出現
第十五章 宋金時期瓷器監管與國家稅收
第十六章 宋金時期瓷業技術交流與瓷器新品種的出現
第十七章 宋金時期茶、香文化的普及與對瓷器生產的影響
第十八章 宋金時期陶瓷造像藝術的發展
第十九章 宋金時期對外貿易輸出對瓷器生產格局的影響
第二十章 宋金時期瓷器中外交流概況
參考書目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瓷器(全2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鄭建明,復旦大學教授、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長期從事野外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先后主持過越窯、龍泉窯、婺州窯、甌窯、德清窯及原始瓷窯址的調查與發掘工作。近幾年主要承擔國家文物局越窯考古工作規劃的實施與指南針計劃“瓷之源”課題研究,重點探索中國瓷器起源問題,先后發現多個節點性窯址,將中國瓷器的燒造歷史上溯至夏代,同時初步建立從夏商至秦漢時期中國瓷器起源的完整發展過程。已出版多部大型考古發掘報告和專著。 彭曉云,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征集與鑒定部館員,從事古代瓷器的征集鑒定與研究工作。發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兩件元代鈞窯雙耳連座瓶的再認識》《元代景德鎮窯模印瓷器初探》《宋金時期蓮花形瓷爐芻議》等文章,獨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陶煙五色中國瓷》一書,參與《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系列、《海宇會同——元代瓷器文化展》《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等圖錄、書籍的編寫撰稿。 張米,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保管部副研究館員。從事古代瓷器、玉器、雜項、印章等藏品的保管、研究工作。曾參與“館藏古代瓷器藝術展”等40余個展覽的文物籌備、39萬余件古代文物清點移庫、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南海出水瓷片文物整理等工作。主要論著:《“大明萬歷乙卯年”漳窯瓷雕銘文新釋》《元代瓷質酒具的創新及其歷史根源探究》《元代宮廷用瓷之管見》《繁盛和諧 吉祥有魚:考古出土的龍泉窯雙魚紋賞析》等,參與多部圖錄撰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