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越專注,越安寧:瑜伽與冥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44600
- 條形碼:9787569944600 ; 978-7-5699-4460-0
- 裝幀:78g輕涂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越專注,越安寧:瑜伽與冥想 本書特色
² 焦慮與內卷時代回歸清心的生活方式,緩解壓力、平靜心神、自我接納的精神修習良方 腦科學研究表明:瑜伽可以改變大腦,提升專注力、記憶力和創造力,改善睡眠。對于受亞健康和失眠困擾的現代人來說,每天十分鐘的瑜伽練習,可以有效舒緩壓力、放松身心,回歸靜心、快樂的生活。 ² 企業高管、政界大佬、文化學者、明星名流、普羅大眾都在修習的幸福哲學 喬布斯、比爾蓋茨、邁克爾·杰克遜、披頭士樂隊推崇備至的心靈指南,孫儷、李冰冰、林志玲、王菲、莫文蔚都熱衷的健身指南。 ² 關于瘦身、女性經期保養、情緒管理、優雅體態練習、飲食健康的實用哲學 ² 瑜伽入門版,體式、呼吸親身示范,詳盡動作解讀,彩色插圖 真人瑜伽動作插圖配合文字要點解讀,適合零基礎和初學者。無需裝備,無需儀式,輕松跟隨練習。 ² 專業瑜伽導師、二十余年瑜伽踐行者的溫情分享和指導 “禪心瑜伽與冥想”流派創始人,北京“歸零瑜伽”創辦人,“禪坐九式”系列動功研發人,《瑜伽》雜志專欄作者,《禪客》生活館導師團成員——牟木,經驗、心得溫情分享,專業指導。愿你在本書中找到共鳴,感悟瑜伽和生活之美。
越專注,越安寧:瑜伽與冥想 內容簡介
在日常的忙碌中,我們總是慌亂地面對各種事情,低效、三心二意、身心俱疲。如何訓練自己忙而不亂的能力,高效但不匆忙地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無論忙閑都保持專注又放松的心態,瑜伽和冥想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禪心瑜伽與冥想”流派和“歸零瑜伽”的創始人牟木修習與傳播瑜伽十余年,一直堅信:瑜伽和冥想是平衡專注和放松的藝術與技術,是可以在生活中扎根的美的對自己的投資。跟隨作者自創的“禪坐九式”系列瑜伽動功堅持練習,化掉拙力,讓身心回歸中正。做好當下事,說好當下話,置心一處,便是歸零。 生活處處是禪修,表里如一地做人,表里如一地做事,表里如一地活著。在本心處,在面對生活的勇氣與淡然中,自覺自省,努力隨緣,這就是瑜伽和冥想讓人回歸快樂的道途。
越專注,越安寧:瑜伽與冥想 目錄
**部分 - 瑜伽與情緒管理
說“太極”,做“太急” 002
我們很忙,但是高效嗎? 006
正念,改變氣場 010
忙而不亂,閑而不散 015
訓練禪心—專注、有序、放松 020
過程堅持,結果放手 024
努力,然后隨緣 027
敞開,接受 033
歸零,是目的,亦是道途 037
第二部分 - 瑜伽,回歸中正
你是誰? 044
心的中正 046
松空冥想 049
肢體的中正 051
優雅體態站姿練習 053
氣血的中正 056
第三部分 - 瑜伽與瘦身
怎么理解瘦 063
瑜伽與飲食控制 065
如何吃健康?怎么吃不胖? 067
減肥也是修行 070
瑜伽,一邊修身,一邊靜心 072
女人的本性,是溫暖 076
第四部分 - 什么是瑜伽
瑜伽,即整合,聯結 080
瑜伽,是實踐的藝術 082
瑜伽,即“不二” 084
瑜伽八支分法與安心之道 087
瑜伽練習的三個階段 092
第五部分 - 從手指,回到掌中
合一的意義 096
瑜伽與太極 098
哈他與陰陽 101
瑜伽與佛教 106
禪修與冥想 112
第六部分 - 冥想,從纏心到禪心
禪修不是詩和遠方 120
從焦慮到靜慮 122
禪修方法與要點 125
女性經期冥想保養 130
禪坐不是犯困就是胡思亂想,怎么辦? 132
禪坐是虛度光陰嗎? 135
我并不孤獨,我只是一個人待著 139
睡眠和噩夢中的禪修 142
你是急性子還是慢性子? 146
靜心培訓有助企業發展 148
冥想時光 151
第七部分 - 在愛中修行
愛不是技巧 158
關于我愛你 159
愛的三個階段 161
不能什么都想要 163
基于“我執”的愛 166
愛是落地的哲學 169
清凈的愛 171
欲望和節制 174
愛是一場修行 179
第八部分 - 九式瑜伽功
越專注,越安寧:瑜伽與冥想 節選
說“太極”,做“太急” 有一天和朋友說起一個人,我隨口說:“過去的事,我總懶得想,就讓它過去吧。”回來后掂量了一下,發現自己有點改變了。從前總喜歡抓著一些記憶不放手。美好的,怕失去了,不舍得忘記;不堪的,又總是想方設法繞道走,偏偏越繞道越忘不了。自己覺得正確的就要認真執守,一本正經地宣說,恨不得讓每個人都明白、都認同。人家不理解、不認同的,自己心里就會給他貼個標簽“這人和我們不是一類”“這人不行”,日后當和其他朋友談起此人時,就會分明地亮出觀點,說出那人的種種以獲得面前這個人的認同,期待某種安全感。 現在,我覺察到自己偶爾還會這樣。但基于長期的禪修,天天在瑜伽中松開身體的界限感,在禪坐中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漸漸培養出對自己旁觀的能力。再和朋友因為觀點不同要辯駁的時候,旁觀的“我”就會忽然跳出來,看看此刻的自己認真嚴肅非要證明什么的樣子,還挺可笑的,也就欲言又止了。一次次的欲言又止,并沒有讓我變得壓抑,反而感受到了沉默的美感。木心先生說:“人之一生必需說清楚的話實在不多。” “有那么嚴重嗎?”這是我常問自己的**個問題。這就把自己問住了,于是不愿意繼續爭辯下去。這些原本可能繼續下去的爭執和煩惱,隨著這一問,也就減卻了。轉向下一件事情時,便能更投入,心里沒殘留太多執著,反而有一股輕松之感,覺得自己又把那個特別當真、較勁的自我馴服了,這便是生活里的禪修吧。 有意識地這樣練習,剛開始是有點別扭的,如同每天習慣了順著一條路走,忽然有一天換路線了,多少都需要幾次走回老路、掉頭重來、慢慢習慣新路的過程。慢慢地,新習慣徹底取代了老習慣,也就適應了。所以改習氣不能急,要給自己一點時間來適應,出了錯就重新改正;但不能耍賴放縱自己。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習慣,日復一日地,慢慢來。長此以往,我們發現自己不那么在意別人怎么看自己了,也就不那么爭強好勝了。如果對方因為一些事和我爭辯、鬧情緒,我就只管住自己別鬧情緒,就事論事地解決;如果對方繼續冷眼相對,對我的看法并不接受,自己也別太緊追不舍,非要爭個對錯高下不可,過段時間再說。 這樣,寬容就會慢慢產生。反思過去,其實很多事沒干成,很多人沒留下,就是自己當時太著急想要結果了,太想證明自己了。當下努力過了,就留給時間吧。隨著因緣,聚聚散散。 “急什么啊?”這是我常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生活里似乎所有的工作、生活,從一制訂計劃開始,就被“趕緊完成”推動著。緊迫感不是由于真的沒時間,而是著急。整個人變得焦慮、恐慌,行為粗枝大葉,不能真正專注做好眼下的事,對自己和家人的飲食起居與交流也越來越缺少耐心,甚至都忘了開懷地笑。 著急經常伴隨著粗糙的行為、快速的言語和激動的情緒,而且聽不見對方在說什么,好像和誰說話,自己都是郭德綱,對方永遠是于謙。誰都害怕和著急的人長久在一起工作與生活,誰愿意天天伴著龍卷風呢?一個“急”字,毀了一個人的清心。 記得大學時我就是過分努力的那種人,同學對我的印象就是,總低著頭往前沖,好像總有事情趕著去完成。后來上班,這種習氣日復一日變得理所應當,直到身體生了病,才知道停下來反思調整,把每天下班的時間固定安排給瑜伽。持續一兩年的練習,身體漸漸得到了修復,精氣神恢復了,肩膀放松了,脖子都修長了,一下子痩了20斤,眉宇間的緊張皺紋也慢慢消失了,氣質也改變了。幾年后大學同學聚會的時候,都說我的變化是脫胎換骨的。 著急的心態,首先就會影響我們的呼吸質量,讓呼吸變得短促、不勻、粗淺,臟腑得不到良好的氣血滋養,從而影響了健康狀況。在我的瑜伽課堂上,我發現剛開始練習瑜伽的伙伴們都有呼吸短促不勻的現象,和我從前一樣,都是日復一日的思維與行為習慣導致的。我總向大家提醒:“呼吸是自然的,不是你的。你就是在數它,看它,隨它,別急著推動它,完成它。給它空間,它自然會慢下來,運化開來。順其自然。” 瑜伽是自身習慣的放大鏡。看著只是做些動作,練習身體,其內在的運作邏輯卻是身體、意識、呼吸全方位的專注合一訓練。 我經常和大家分享“慢下來”“停下來”的重要性。蔣勛先生曾在他書里說,為什么半山腰上都會安一個亭子,“亭”,就是提醒人們,別著急低頭趕路往山頂爬,要懂得停下來,看看眼下風景,領略美景。只顧低頭往前沖會失去對眼下*細微的覺知。那些覺知,正關乎生活的品質。 我經常和大家開玩笑說:現在生活好了,我們從不缺詩和遠方,我們可以在山里、海邊,甚至國外買個房子,把我們的詩和遠方往那兒一放,聊天的時候可以和朋友吹吹牛,但實際上自己卻總懷抱著“累成狗”的心,一年也去不了一兩次遠方。滿臉看不見晴天的樣子,更別說把生活過成詩了。我們真的需要做些減法。 我特別喜歡德國包豪斯設計的風格理念——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精簡并不是偷懶,而是更注重當下品質的完善,更在意細節,把多余減卻,留下必要的,然后做得妥妥帖帖,盡如心意,這樣的美學態度會留有更多的空間與品味。所以,少不是沒有。包豪斯的另一個設計理念就是——God is in the details(上帝在細節里)。慢下來、專注下來,沉入眼下事,一分一秒地把時光雕刻。 前段時間看見某個圖很有寓意。左邊是個太極圖,標注“太極”;右邊是一團亂麻,標注“太急”。想想我們自己,雖然朋友圈里每天充滿著心靈雞湯,卻總也難免在現實里讓自己掉入太執著、太著急的境地。《瑜伽經》說:瑜伽,是通過修行和不執達成的。在總是說“太極”,做“太急”的時候,問問自己:有那么嚴重嗎?急什么啊?
越專注,越安寧:瑜伽與冥想 作者簡介
牟木 “禪心瑜伽與冥想”流派創始人,北京“歸零瑜伽”創辦人,“禪坐九式”系列動功研發人。 《瑜伽》雜志專欄作者。吳式太極傳人。 《禪客》生活館導師團成員。《禪客》“都市禪堂堂主培訓項目”瑜伽課程導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