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PNSO翼龍博物館.翼手龍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41251
- 條形碼:9787547441251 ; 978-7-5474-4125-1
- 裝幀:250g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PNSO翼龍博物館.翼手龍類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4歲★專業有趣的少兒科普:科學藝術家與科學童話作家的夢幻聯動 趙闖,以復原古生物為職業的科學藝術家。作品登上Nature封面的中國人,長期給國家地理雜志供圖,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深度合作,連續兩年恐龍大型特展的供圖者。 楊楊,科學童話作家。過去多年,她大量采訪全國多位古生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以古生物科學為基礎素材,系統創作古生物相關的故事和創作。 2010 年,兩人成立“PNSO 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開始職業化的科學藝術創作與研究事業。 ★大開本帶來高品質審美體驗:實現紙上iMax視覺體驗 每只翼龍用展開近一米的超長全彩拉頁展現,逼真,清晰,大,紙上也有iMax體驗,圓孩子纖毫畢現的翼龍夢。 ★專業的翼龍選擇標準 選取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翼龍,既有知名的風神翼龍,也有擁有奇特頭冠的夜翼龍、沒有牙齒的無齒翼龍等,一次性滿足談資!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實現科學支撐下復原一只翼龍的全過程 趙闖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步都嚴格遵循著科學依據,在化石材料和科學家的研究數據基礎上進行藝術構架,完成化石骨骼結構科學復原、化石生物形象科學復原和化石生態環境科學復原,既有科學的考據與嚴謹,又有藝術的創意與美感。每一只翼龍都有自己的名字,從一只有自己的名字有故事有情感的翼龍認知一個群體,讓孩子真正了解這種古生物。
PNSO翼龍博物館.翼手龍類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全部作品來自“PNSO 地球故事科學藝術創作計劃(2010—2070)” 之“達爾文計劃:生命科學藝術創作工程”的研究成果。趙闖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步都嚴格遵循著科學依據,在化石材料和科學家的研究數據基礎上進行藝術構架,完成化石骨骼結構科學復原、化石生物形象科學復原和化石生態環境科學復原,既有科學的考據與嚴謹,又有藝術的創意與美感。楊楊基于近期新的科學研究,生動地描繪了氣勢磅礴的翼龍世界。《PNSO翼龍博物館》系列圖書是科學思維與藝術審美的結合,是獻給每個喜愛翼龍的大朋友、小朋友的經典之作。
PNSO翼龍博物館.翼手龍類 節選
名副其實的天空統治者——翼龍 如果說初出茅廬的非翼手龍類翼龍,只是在高遠的天空中小試牛刀,那么先進的翼手龍類翼龍,則真正成了天空的統治者。 在侏羅紀較晚期,直至整個白堊紀,翼手龍類作為天空中*有優勢的物種,無論是在數量、種類、分布范圍還是身體結構上,都達到了演化的巔峰。 在這本書中,除了繼續解密翼龍世界中一些令人好奇的問題之外,我們將聚焦于具有強大生存能力的翼手龍家族,向大家展示它們如何一步步登頂天空霸主的位置。 不容易保存的翼龍化石 在大約6600 萬年前,翼龍就已經全部滅絕了。人們今天之所以能夠認識翼龍,了解這種已經滅絕的物種,完全是通過化石實現的。 化石是保存在巖石中的古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并不是所有的動物死后都能留有化石,化石的形成需要極其嚴苛的條件。比如,死去的古生物必須迅速被沙土、淤泥等掩埋,而沒有被分解,也沒有腐壞,經過漫長的時間和極其復雜的過程,它被石化,此后又不再經歷巨大的地質變遷,這樣才有可能形成化石。而即便形成了化石,要被人們發現、研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翼龍因為骨骼纖細中空,增大了化石形成的難度。和恐龍化石相比,翼龍化石并不那么常見。而且中空的骨骼總是會在埋藏過程中被壓扁甚至壓碎,因此能夠遇到保存狀態完好的翼龍化石更是十分難得。目前人們發現的翼龍屬種非常有限,但這并不代表它們生前的真實生存狀況。就拿中國的哈密翼龍動物群來說,僅僅是在70~80 平方千米的范圍內,科學家就發現了上億只哈密翼龍,可想而知,在翼龍生存的時代,天空是如何完全被它們占據的。 翼龍的發現與研究 翼龍是*早被人們認識和研究的古生物之一,它的發現比恐龍還要早很多。 **具翼龍化石是1780 年在德國索倫霍芬發現的,那里也是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因為索倫霍芬極好的自然條件,使得這里的古生物化石保存狀態都非常好。1784 年,意大利自然科學家考斯莫·埃里斯山德·科利尼描述了這具化石,這是人們對翼龍化石的**次描述。當時,科利尼認為,這是一種奇特的海洋動物。這一判斷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認可,他們認為翼龍身上原本為翼膜的結構是像船槳一樣,用來在水中劃動的。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哺乳動物,類似現在長有翅膀的哺乳動物。 雖然1809 年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就將這具化石確定為一種可以飛行的爬行動物,并將它命名為翼手龍,但是關于它的爭議并沒有結束,人們對翼龍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中國翼龍的分布 雖然和恐龍相比,人們目前發現的翼龍屬種少得可憐,但是從僅有的化石來看,翼龍的分布還是相當廣泛的。中國是翼龍化石非常豐富的國家,化石記錄從侏羅紀中期開始,一直延續至白堊紀晚期,屬種繁多。具體來說,侏羅紀中期的翼龍化石集中于四川省自貢市,代表物種有狹鼻翼龍;侏羅紀晚期的翼龍化石集中于燕遼翼龍動物群,目前已發現的翼龍化石有悟空翼龍科、蛙嘴翼龍科、掘頜翼龍科和喙嘴龍科等4 科10 屬12 種,以及沒有確定屬于哪一科的2 屬2 種,是世界侏羅紀翼龍化石豐富的動物群之一;而白堊紀早期的翼龍化石在中國的分布是*廣的,包括哈密翼龍動物群、烏爾禾翼龍動物群、熱河動物群,以及甘肅省慶陽市和山東省萊陽市的一些發現;即便到了翼龍生存的*后階段——白堊紀晚期,科學家也有所發現,如發現于浙江省臨海市的浙江翼龍。
PNSO翼龍博物館.翼手龍類 作者簡介
趙闖,以復原古生物為職業的科學藝術家。 作品登上Nature封面的中國人,長期給國家地理雜志供圖,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深度合作,連續兩年恐龍大型特展的供圖者。 楊楊,科學童話作家。 過去多年,她大量采訪全國多位古生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以古生物科學為基礎素材,系統創作古生物相關的故事和創作。 2010 年,兩人成立“PNSO 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開始職業化的科學藝術創作與研究事業。 過去多年,趙闖和楊楊接受多個實驗室的邀請,為人類前沿科學探索提供科學藝術專業支持,作品多次發表在《自然》《科學》《細胞》等科學期刊上,并在數百家媒體科學報道中刊發,PNSO 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合作推出展覽,幫助不同地區的青少年了解科學藝術的魅力。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