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都鐸王朝:1485-154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090418
- 條形碼:9787502090418 ; 978-7-5020-904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都鐸王朝:1485-1547 本書特色
1. 英國史專家查爾斯·愛德華·莫伯利力作,了解都鐸王朝的必讀佳作。 2.英國 報社超高評價。
都鐸王朝:1485-1547 內容簡介
都鐸王朝是英國君主專制歷的黃金時期,了解都鐸王朝是了解英國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研究現(xiàn)代憲政體制的重要參考。 《都鐸王朝:1485-1547》詳細介紹了都鐸王朝前期的歷史,從亨利七世帶領蘭凱斯特家族建立都鐸王朝寫起,亨利七世勵精圖治,傳位至亨利八世,這位君王為人熟知的竟然是其婚姻史,為了成功離婚,甚至帶領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從此,英國王室不再受到羅馬教廷的約束,專制權力達到。
都鐸王朝:1485-1547 目錄
第1章 15世紀的歐洲專制制度
第1節(jié) 從專制的統(tǒng)一開始
第2節(jié) 西班牙的專制
第3節(jié) 法蘭西的專制
第4節(jié) 英格蘭的專制
第2章 亨利七世的早期統(tǒng)治
第1節(jié) 他登上了王位
第2節(jié) 母親的力量
第3節(jié) 回到英格蘭
第4節(jié) 博斯沃思戰(zhàn)役
第5節(jié) 統(tǒng)治者亨利·都鐸
第6節(jié) 他戴上了皇冠
第7節(jié) 官復原職的人
第8節(jié) 當汗熱病來襲
第9節(jié) 溫和的英格蘭人
第3章 蘭伯特·西姆內爾叛亂與布列塔尼戰(zhàn)爭
第1節(jié) 1485年的英格蘭議會
第2節(jié) 謀反的斯塔福德家族
第3節(jié) 約克王朝的光環(huán)
第4節(jié) 叛亂與戰(zhàn)爭
第5節(jié) 突如其來的戒嚴令
第6節(jié) 布列塔尼事件
第7節(jié) 看法蘭西人做何應對
第8節(jié) 北部暴動及混亂的蘇格蘭
第9節(jié) 在埃塔普勒簽訂的條約
第4章 珀金·沃貝克的叛亂與布萊克希思戰(zhàn)役
第1節(jié) 初出茅廬
第2節(jié) 開始行動
第3節(jié) 康沃爾叛亂及布萊克希思戰(zhàn)役
第4節(jié) 東躲西藏的日子
第5節(jié) 《大通商條約》
第5章 亨利七世執(zhí)政中后期
第1節(jié) 查理八世的意大利狂想
第2節(jié) 以聯(lián)姻結盟
第3節(jié) 拒絕東征
第4節(jié) 一場無奈的婚姻
……
第6章 亨利七世的治國之道
第7章 古典文藝的復興(1390年至1509年)
第8章 繼任者的和平之治(1509年至1511年)
第9章 圖爾奈戰(zhàn)役(1511年至1514年)
第10章 停戰(zhàn)后的英格蘭(1515年至1518年)
第11章 帕維亞戰(zhàn)役(1515年至1527年)
第12章 宗教改革(1521年至1530年)
第13章 托馬斯·莫爾與約翰·費希爾的時代(1531年至1535年)
第14章 解散修道院,以及“祈恩巡禮”(1535年至1538年)
第15章 平叛四方(1538年至1539年)
第16章 亨利八世的離開與一個時代的結束(1541年)
都鐸王朝:1485-1547 節(jié)選
這時,主張新思想的人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什么樣的教育機構可以為下一代創(chuàng)造更優(yōu)秀的教育機會,以便讓下一代好好學習知識并掌握技能。基于這些訴求,一時間冒出了很多與時俱進的高級學校。理查德·福克斯之前出任過達勒姆主教一職,并在當時因抗擊侵略者蘇格蘭大軍而為人熟知。后來,他又出任了溫切斯特主教,并在此期間建立了兩所文法學校,一所在格蘭瑟姆,另一所在湯頓。他原本還想在牛津創(chuàng)辦一家修道院,不過目光長遠的埃克塞特主教休·奧爾德姆勸他說:“把人力和物力放在發(fā)展新興學科上,才是真正有利于國家與教會的,何必興師動眾地修房子養(yǎng)僧人呢?更何況,僧人的供養(yǎng)制度很快就要沒落了。”理查德·福克斯主教聽從了建議,繼而創(chuàng)辦了牛津大學基督圣體學院,致力于新興學科的研究。那個時候,該學院還出臺了一系列規(guī)定:禁止拉丁文教師講授未開化文化;希臘語教師必須用拉丁文誦讀和解釋名家名作。宅心仁厚的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也在劍橋大學做了很多不錯的嘗試。她是個單純的教徒,從不用批判的眼光看世界,同時也不太喜歡探究未知,不過,她很信任約翰·費希爾主教——她的告解神父和專職教士。她聽從了約翰·費希爾主教的建議,在劍橋大學里開辦了基督學院和圣約翰學院,以弘揚新興學科。她為這兩座學院選好了地址,將原址上的破敗房屋推倒重建,并承擔了學院教師和學者的酬勞。現(xiàn)在看來,大家的酬勞其實不算高,不過足以維持生活,而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也因此備受大家的尊敬。在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去世之前,基督學院已完工。受她邀請,身為學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約翰·費希爾主教成為基督學院的顧問;她要求全體師生務必以約翰·費希爾的思想為行動準則。基督學院規(guī)定:每年都會對教師進行等級評定,并基于不同等級來發(fā)放津貼,*低不低于13先令4便士,*高不高于16先令8便士;普通教師不僅每周可以拿到1先令的酬勞,每年還有13先令4便士的“服裝費”可以領取,這足以讓他們在全國聞名的斯陶爾布里奇(Stourbridge)市場里買上一些純色布料。無論是什么選舉,經(jīng)濟條件欠佳的候選人都具有優(yōu)先權;所有收入在10英鎊以上的人都不能申請成為學院教師;禁止攜帶犬類與鷹隼入內;在圣誕假期,除了學院大堂,其他地方都不允許玩牌,以慶祝“圣主誕生”。在約翰·科利特教長的主持下,圣保羅學院在1510年正式完工。就整個建設過程而言,我們非常明確地體會到了那時候的世俗教育,也就是非經(jīng)院教育的建設過程。該學院錄取了153位男性學員,他們將學習“西塞羅、塞勒斯特、維吉爾、特倫斯時代傳統(tǒng)純正的、羅馬式的拉丁語演講,而不會接觸由愚蠢之人胡亂發(fā)明的混合式拉丁語”。 如果“條件允許”,希臘語也將成為他們的課程之一。這一規(guī)定言之謹慎,大概是為了避免有人質疑學院教授異教用語。在約翰·科利特的邀請下,學富五車的托馬斯·利納克爾為學院編撰了一本講解拉丁語語法的教材。不過,約翰·科利特后來覺得托馬斯·利納克爾編撰的語法書太復雜,不適合那些“年紀輕輕的入門者”學習。威廉·利利(William Lily)出任了圣保羅學院的**任院長,他的教父是威廉·格羅辛,同時他和托馬斯·莫爾還是好朋友。他的拉丁語是在意大利學的,而為了研究希臘語,他還曾移居希臘羅得島( Rhode)數(shù)年。在伊拉斯謨眼中,他精通青年教育,堪稱一代大師。伊拉斯謨還曾在信中寫道,威廉·利利在閑暇之余還研究過很多名人,譬如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詩人荷馬、奧維德;地理學家蓬波尼烏斯·梅拉、托勒密、老普林尼、斯特拉博。在伊拉斯謨看來:“身為教師,理應有能力去探究詞源,去了解君士坦丁堡、意大利、西班牙、法蘭西等各地語言的演化過程;了解各種植物、動物、器具、服飾、珠寶等的專有名稱。然而令人震驚的是,一說到那些專有名稱,就連學識*淵博之人也會抓耳撓腮……我期待,教師們可以翻越知識的高山和海洋,可以幫助莘莘學子輕松從容地學習與探索。”作為圣保羅學院的院長,卓越的約翰·科利特認為體罰可以促進學習,不過他同時又十分反對“只有鞭子能管住壞學生”的暴戾態(tài)度。但是我們要知道,在那個時候,沒有什么規(guī)則是完善的。在基督學院,在印有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影像的琉璃窗下,常常可以看到違反紀律的學生被鞭笞,而這種教育方式在當時被認為是合理的。瑪格麗特·博福特夫人有時候會提醒說“慢一點兒,慢一點兒”,除此之外便不再干涉。在吃晚飯的時候,一些年齡相對較小的學院也會被鞭打,即便是有客人在的時候。他們之所以被打,不是因為他們犯了錯,只是因為他們有犯錯的可能。約翰·科利特邀請了“倫敦呢絨商會里*坦誠的人”出任圣保羅學院的顧問,而非神職人員。這是因為他覺得在自己這輩子的新老相識里,只有他們是真正清白的人。
都鐸王朝:1485-1547 作者簡介
[英]查爾斯·愛德華·莫伯利,英國歷史學家,古典學派代表人物,畢業(yè)于牛津大學,是都鐸王朝史研究的領軍人物。《都鐸王朝:1485-1547》是他的代表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jīng)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