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中國的文化 地理與建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38497
- 條形碼:9787547438497 ; 978-7-5474-384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的文化 地理與建筑 本書特色
讓中國文化的核心智慧,融入兒童的生命和生活。這套叢書既著眼經典性,又追求兒童性,用中國審美文化滋養兒童成長,讓兒童體驗美的歷程,洋溢著美學精神和氣象。本書是其中的“地理與建筑”分冊,向孩子們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園林建筑、民居建筑等。
中國的文化 地理與建筑 內容簡介
本書重在展示中國的地理知識和建筑智慧,其中地理部分從“海內”與“天下”、九州大地、中原、五岳、黃河等方面來闡述;建筑智慧則側重從宮廷建筑、山林建筑、園林建筑等方面來闡述。
中國的文化 地理與建筑 目錄
九州大地
中原
五岳
黃河
長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農耕文明
向西的丈化交流
向東的文化交流
宮廷建筑
山林建筑
園林建筑
民居建筑
傳統村落
中國的文化 地理與建筑 節選
王勃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范仲淹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古代,關于“中國”,我們常常稱“海內”或者“天下”。但“海內”“天下”完全等同于“中國”嗎?它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場合下,其內涵又有何不同? 在明白這些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 中國地處亞洲東部,西南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北有天山一阿爾泰山作為天然屏障,北面是草原,東南是浩瀚的太平洋。這對中國形成了天然包圍之勢,也構成了相對封閉獨立的大陸空間。 這樣的環境隔絕,某種意義上妨礙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中華文明幾千年綿延不絕,沒有出現像其他古國那樣的文明斷裂,恰與之有莫大的關系。 生活在這樣一片土地上的人們曾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天圓地方,是先民對世界*初的想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人們站在平坦的大地上,看到頭頂的天空像一個圓頂的帳篷,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有極點,地有中心,而自己就位于“天下之中”。 因此,中國的先民*早以“天下”來稱呼自己所處的世界,即天底下就是“中國”。但當時的“中國”與現在我們使用的國家概念里的“中國”完全不同。 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倫的文明都曾中斷過,只有中華文明未出現斷裂。目前生活在埃及的’不是古老的埃及人,而是外來征服者的后代。印度也是如此。 農耕時代,天氣的好壞直接影響農業的收成,先民們靠“天”吃飯,每個人的頭上都頂著一片天。 從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上看,“天”字是一個正面站立著的人,頭頂一個方框(或圓點);到小篆,字形上部則成了“一”,表示自然狀態下人們頭頂的天空。 《論語·泰伯》里講:“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孔子稱贊堯敬天,一切以天為大,效法上天。堯時代奠定了中國人心目中“以天為大”的“敬天”觀念。 人們認識到,天覆蓋著整個大地萬物。天上的日月運行不息,帶來晝夜變化、四時更替,使萬物都得到了孕育。 “蓋天說”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空是蓋在大地上的,不過圓形的天是無法和方形的大地相吻合的。于是后來有人提出,天地并不相連,而是天空像一把巨大的傘一樣懸在上方,地面上有結實的八根支柱支撐,天和地加在一起更像是一個圓頂的亭子。 天不說話,卻周而復始。傳說堯命羲、和二氏觀測、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轉,準確界定“四時”,制定精確的王歷(后世又稱“皇歷”)。人們按照王歷安排生活,生命通過時間的刻度,從混沌走向清晰,從雜亂變得有節律。 羲氏與和氏的合稱,是傳說堯時代掌管天文歷法的官。也有說法將羲、和合二為一,認為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與制定時歷的女神。 中國幾乎所有的民俗節日,比如清明、端午、冬至等都與時令有關,時令就是“天”的呈現。因此,人們認識到天不僅僅是天空這樣的自然現象,而且與人的自身息息相關。天無所不包,對所有人、所有]族群開放,它一視同仁,全然公正,以天道安排人們日常的生活,使天地萬物與之節奏、秩序同步。 因為有了對天的根本認識,居于天之下的人類大地便自然成為“天下”。人與萬物都需要遵循自然的節奏,這種節奏被稱為“天道”。天遍覆大地,一切都在天之中;天無窮無盡,生生不已,沒有邊界,全然廣大。萬物與人都在無限的天之下,遵循天道的法則,于是每一事物、每一個人又構成天下的一部分。 那么,這個似乎包含了所有事物的“天下”有邊界嗎? 《中庸》里說,周武王“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這里“四海”的“海”內涵多有不一。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四海”指全國各處,也指全世界各處。這顯然是現代意義。古代有人解釋說,“海”的本意不是海水之“海”,而是晦暗、荒晦,極遠之地的意思,有“遠”的內涵。P1-5
中國的文化 地理與建筑 作者簡介
曹剛,新生代語文教師。 中國文化的熱愛者和踐行者。 主張“以言語走向善與真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