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游牧與棲居——交互時代的文學敘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7711
- 條形碼:9787521217711 ; 978-7-5212-177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游牧與棲居——交互時代的文學敘事 內容簡介
小說孕交往,敘事含交互。本書為作者多年京漂、滬漂、浙漂期間發表于各種文學期刊上的小說評論,從國外現代派文學至當代漢語小說乃至網絡文學,不一而足。由紙媒到論壇,乃至“二微一博”,媒介樣式的頻仍變更,增進了人際共情互動的交往倫理與文心相交的精神生活。可謂眾聲喧嘩歸一處,萬物靜默為一聽。
游牧與棲居——交互時代的文學敘事 目錄
001 自序
輯一
交相呼應:照亮人生的現代文學大師
003 《美國》及卡夫卡的交互敘事
007 陷入莫比烏斯環的安部公房
012 普魯斯特:追憶與交互
016 詹姆斯·喬伊斯的色與味
021 馬爾克斯與人工嗅覺
025 百感交集博爾赫斯
030 你“會看”科塔薩爾嗎?
034 卡爾維諾:沉浸式直播
038 《蜘蛛女之吻》:交互進行曲
041 喬治·佩雷克的褶子
046 諾曼·梅勒:裸裎者的力與美
051 布爾加科夫的絳蟲
056 江戶歌舞伎:一個巴洛克視角的賞析
063 《小團圓》:散居文學的驚詫之美
071 蕭紅《手》的反諷敘事
輯二
游牧寧滬:“當代性”的敘事流變
079 現實主義的流變
092 《啟蒙時代》光影敘事
103 《唐鎮三部曲》
114 頹喪者的故事:李西閩中短篇小說論
121 《東岸紀事》:浦東浮世繪的文學重構
127 “后先鋒”之魅
143 蘇童《米》的重復敘事
150 黃梵二論
155 顧前二論
輯三
詩畫浙麗:從西湖到甌江
167 次生林寫作:大陸當下純文學生態之一瞥
175 網絡文學講述的中國故事,何以風行海外
178 刀劍玫瑰,情義江湖:蔣勝男小說論
190 柳營《閣樓》及其印象
192 簡評胡曉君《樹上的螃蟹》
194 劉小波《楚漢大夢》:以夢為馬,周游世界
197 《麗水詩典》:清辭麗句麗人行
201 迎向靈光永駐的麗水
205 《東街》:莫子易及其龍泉的城市肖像學
209 “一”意孤行笑塵埃
212 喬國永:骨頭之光,照亮詞語深淵中的灰燼
216 陳麗文:石頭影子里的默思者
221 大喜詩歌的發生學
輯四
外省詩學:地域性寫作的多面體察
227 落葉歸根者的尷尬悲劇
236 瓜魔與黑孩
244 秦娥追憶秦樓月
248 趙蘭振《溺水者》:麥田挽歌與記憶捕撈
251 徐則臣二論
258 王方晨四論
267 敘述的可能:劉照如小說論
275 劉玉棟二論
286 李云雷小說簡論
288 陳家橋二論
292 李師江《鞏生與彩霞》
294 一種現象學式的品讀
299 唐棣:變形與轉型
311 陸源《祖先的愛情》:奇跡年代的奇葩愛情
315 盧鑫《爬山虎騎士》:游牧者的通靈敘寫
318 抵抗黑暗的可能
輯五
她們視域:從“70后”到“80后”
323 味蕾上的鄉愁
326 “后青春期文學”的決絕斷乳
329 虛構之刀
343 《寂靜嶺》:周嘉寧的一幀灰白底片
345 超時空記憶
348 任曉雯小說二論
354 方如小說簡論
358 張漫青三論
游牧與棲居——交互時代的文學敘事 節選
《美國》及卡夫卡的交互敘事 卡夫卡的小說代入感很強,即便第三人稱亦如同你自己,大概寓言體小說文本蘊含的雋永魅力即在于此。卡夫卡的主人公喜歡大段自辯,滔滔不絕卻感覺無的放矢,如同拳擊在棉花垛,一種以頭撞墻的荒誕況味。而讀者又默認了卡夫卡筆下的主人公其自省意識非常明確,其智商、情商乃至演講水準一貫高屋建瓴,唯獨其受眾卻不知所云,由此形成了絕妙的情境反諷。 在有些無引號的心理描寫中,卡夫卡卻使用了**人稱,比如《訴訟》:“K一聲不吭地看著她又開始干活。當我提起這事時她似乎很驚訝,K想,好像我不該談。可越是這樣,我就越應該弄清楚,這樣的事只有跟一位老太太才好談。”這種描寫手段與巴赫金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復調”一樣,聲音溢出文本框而增強了沉浸感,并磕碰出了綿延回音。確實,卡夫卡尤為注重“現在”這一時間標識,由此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在場體驗。 卡夫卡沒去過美國,反倒寫了《失蹤者》(《美國》)這樣的作品。至若卡夫卡為何寫這個故事,或者說卡夫卡葆有怎樣的“美國夢”?在此不論。單看文本構型及其故事本身,則無異于一個虛擬現實。是的,《美國》儼然承繼了卡夫卡*為拿手的夢魘般的異域想象。他設想了一個十六歲的被父母驅逐的卡爾,直接進入美國紐約。與《海上鋼琴師》主人公的孤島漂移的悲慘境遇相比,卡爾在輪船上的遭遇僅是一個楔子,真正的故事則發生于美國大陸。 本為伊甸園的“美國夢”,卻反轉成了“反烏托邦”,卡爾的流浪遭際本身也表征了某種猶太性的家園訴求乃至悖謬命運。但我以為卡爾的遭遇與約瑟夫·K們并無多大區別,即透過卡夫卡小說的交互敘事文本所流露出來的一個20世紀現代文學才有的“陌生人境遇”。卡爾在陌生的船上首先迷失了,*終誤打誤撞進入一扇小門。這是交互敘事*奇特的旅行。 偶然中他遇到了司爐,由此二人對話,繼而進入另一個空間。空間中位相和景深相異的三位先生,其中有一個是其舅舅。小說情節線時而碎裂,時而聚集。當卡爾滔滔不絕為司爐辯護的時候,我們又仿佛聽到了約瑟夫·K在法庭上的大段闡述,這種天真和激情或來自卡夫卡固有的自言自語習性,又來自寓言體文本中主人公被人為設置成了先知式的“圣愚”。如果將兩段并置而互文觀賞,會發現它們實質源于卡夫卡人格面具下的真實一面。一種潛意識閾限下浮現出來的幽靈聲線從此衍生滋長。 讀卡夫卡的小說,會不期然發現自己被帶入了既往去不了的地方。無論是主人公的意識還是記憶中,抑或所處的仄逼幽暗空間,莫不令人產生虛擬現實世界才有的基本原則和潛在暗示。而這由“生”到“熟”過程,既是一種適應,又是進化和升級,好像我們在VR主題公園里,主人公訴求及其行動將會影響接下來的事件進展,卻又不知如何做出選擇。這也意味著存在即故事,境遇即交互。與之相應的那些情緒與感受,本然成了故事肌體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由此生成逼真迷人的臨場感。這一方面誘發了恐懼和共鳴,比如《城堡》中的鄉村酒吧,抑或《訴訟》中處于貧民窟中的法院,乃至《美國》中卡爾做電梯工時的大酒店。主人公總是被一大群人包圍著而產生幽閉恐懼,而身體臨場感猶如小說中的卡爾穿過克拉克家的別墅長廊抑或遠洋輪船甲板時的詭奇效果。當《訴訟》里的約瑟夫·K與弗麗達在酒吧臺桌子下面的地板上做愛時,他的感知又在讀者心目中喚起了某種云端里行走的虛擬體驗。而這種虛擬體驗又在互文性的超語際旅行中,與《百年孤獨》中阿卡迪奧與占卜女人特爾內拉的初次私通形成交互。 臨場感是卡夫卡小說敘事的主要手段,是連接沖突、人物和細節并使之統一和明晰的秘密武器。如果傳統小說屬于電影畫面,那么卡夫卡總能讓身為觀眾的我們經常看到“屏幕”以外的東西,比如“窗子”。《變形記》格里高爾**次看到的是“灰暗的天氣”,第二次看到的是“晨霧”。兩次極簡的分形視景,凝集成了第三次的詳盡描述,“這時屋里屋外已經明亮得多了,街道對面,立著無窮無盡的,灰黑色的房子的一部分——那是一座醫院——這一部分房子上有規則地排列著堅實的、已經打開了的窗戶,雨還在下,下得很大。每一個雨點,很明顯的,是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是主人公在看,其實也是觀眾參與制造新的“視窗”。 從敘事學來講,這仍屬于傳統的視線轉換或敘述聲音引導。要么直接征引一幅畫。《變形記》的這幅畫,也成了卡夫卡一以貫之的嵌套:“房間里靜靜的,四周是熟悉的墻壁,桌上攤開著收集得來的織物樣品,往上看掛著一幅畫,那是他不久前從畫報上剪下來的。鑲嵌在一個美麗的鍍金的相框里,這是一幅夫人的畫像。畫上的夫人頭戴毛帽,頸脖套著狹長的毛圍巾,一副端坐的姿態。胳膊的下部隱藏在毛暖筒里。這幅畫高高在上,對來訪者顯示出一種俯臨人世的氣派。”如果順著這幅畫走,會發現它在小說中至少出現兩次,形成了重復修辭。而且這幅畫走出了這個小說,并進入其他文本空間,比如《訴訟》和《城堡》乃至卡夫卡其他作品。有時聲音是一個異質空間要素,比如《變形記》開始格里高爾看窗子時聽到的雨滴,由此令人“觀看”到了窗外的場景,并將敘事方向分裂了開來。閱讀成了一個自由選擇的冒險故事,而這種選擇又看似是不經意的。沒有暫停,也無人干擾讀者的選擇。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去觀看文本,追隨喜歡的人物或要素。某個微妙的元素,會將讀者帶到未曾想到的地方。這種互文性寫作策略,其實又是跨媒介敘事的典型樣板。 當然,認同機制在這里根深蒂固地發生作用,而且由外到內、由遠及近,從司爐到舅舅,關系在分形、觸接與扭曲、斷裂中構成了卡夫卡生成事件的動力源。關系交互與錯位,即意味著卡夫卡的主人公成了網絡中的離散分子。他們的命運像蟲子一樣,注定坎坷陸離,在掙扎與休歇中成為祭品。 總體而言,卡夫卡的小說,本然是交互敘事文本。交互敘事中,故事展開并不是線性的或固定的,而會根據觀眾對敘事系統的輸入而發生變化,如此在傳達故事主旨的同時,也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卡夫卡的小說即如此,甚至我以為這是表現主義建筑、電影、繪畫和文學戲劇共有的特點。比如表現主義前身的哥特式建筑,其尖頂入云,仿佛你的視線和靈魂乃至氣脈,隨之也被收緊并吸附于此。
游牧與棲居——交互時代的文學敘事 作者簡介
李永濤,筆名肖濤,文學博士,評論家。現任教于浙江麗水學院民族學院中文系“新媒體與創意寫作中心”。著有《南方的神話寫作:蘇童論》《魔力之源:1890年代的上海地理與消費空間》《另一個大后方:抗戰時期文化名人在麗水(1937-1945)》《從“西湖”到“甌江”:浙江山水詩作家群研究》以及小說集《糠市街》《雨城之戀》《貓眼葡萄》等。獲2020年度“傅雷杯”全國文學評論獎和2020“錢潮杯·首屆青年創意家”網絡文學評論獎。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