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全譯求化機制論——基于錢鍾書“化境”譯論與譯藝的考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5665
- 條形碼:9787100205665 ; 978-7-100-20566-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譯求化機制論——基于錢鍾書“化境”譯論與譯藝的考察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譯學研究者、高校翻譯本書從文字學、哲學、美學、錢說自解等方面,對翻譯理論的‘化境說’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又用大量的語料庫數據,實踐‘化境說’,具有較強的實證研究意義。
全譯求化機制論——基于錢鍾書“化境”譯論與譯藝的考察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十余年潛心全譯研究和“化境”研究的結晶。全書以小句中樞說和小句中樞全譯說為理論基礎,基于語表形式-語里意義-語用價值即“表-里-值”小三角和語際比較-思維轉換-文化交流即“語-思-文”大三角的研究思路,采取以錢解錢、以錢證錢的研究方法,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統計相結合、理論建構與實踐觀照相融合,通過自建錢鍾書作品全譯語料庫,嘗試對錢鍾書“化境”思想進行全新闡釋和“化境”體系建構,旨在發揚光大中國傳統翻譯思想,深入推進全譯理論建設。
全譯求化機制論——基于錢鍾書“化境”譯論與譯藝的考察 目錄
**章 緒論
**節 “化境說”研究述評
一、研究綜述
二、研究簡評
第二節 本書的研究思路、方法、內容與價值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內容
四、研究價值
第二章 全譯“化境”實質論
**節 全譯屬性
一、全譯定義的演變
二、全譯行為的特征
第二節 “化境”探源
一、“化”之探
二、“境”之尋
三、“化境”流變
第三節 “化”體現為全譯的本質
一、“化”是全譯*高標準與*高理想的通約
二、“化”是全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
三、“化”是全譯主體與客體的融合
四、“化”是原文保真與譯文求美的結晶
五、“化”是原文與譯文藝術價值的共現
第三章 全譯求化原則論
**節 全譯求化極似律
……
第四章 全譯求化單一機制論
第五章 全譯求化組合機制論
第六章 結論
附錄:錢鍾書作品全譯語料庫來源
參考文獻
后記
全譯求化機制論——基于錢鍾書“化境”譯論與譯藝的考察 節選
全譯求化機制論, 以考察全譯及其屬性為起點, 以解讀錢鐘書的“化(境)” 為切入點,以小句中樞說和小句中樞全譯說為理論基點, 以漢英對比為參照點, 以幾個大型語料庫和自建 的全譯語料庫中為支撐點, 嘗試建立完整、 客觀、 可操作、 能驗證的全譯求化機制體系。 全文遵循“三個充分” (觀察充分、 描述充分、 解釋充分)的研究要求, 按照兩個三角(“表一里一值” 小三角和“語一思一文” 大三角)的研究思路, 通過論證全譯的本質——化, 揭示全譯的核心——求化, 探究全譯求化的關鍵——求化機制, 著重闡述7種單一機制的內涵、 外延、 理據、 類型及其組合能力和概率, 挖掘57種組合機制在實際運用中的傾向性規律。 全譯求化機制體系的建立, 將豐富錢鐘書的“化境” 翻譯思想, 推動全譯理論的深入研究, 深化翻譯共性問題的探討, 指導譯學方法論建設, 為全譯實踐、 全譯教學(包括外語專業的漢外互譯教學和對外漢語專業的翻譯教學)、 譯文評估、 機器翻譯提供理論幫助和語料支撐。 全文分為五章: **章為緒論, 第二至四章為正文, 第二章為第三、 四章作鋪墊, 第三章為全文的核心, 第四章為次重點, 第五章為結論。**章為緒論, 介紹本研究的選題緣由, 對國內“化(境)” 研究、 國內外全譯轉換研究進行文獻綜述, 指出本文的研究內容、 方法、 意義, 并對整個研究框架作出說明。第二章闡述全譯的本質及核心。 先從全譯的定義入手, 在闡明全譯活動的主體、 客體、 工具、 目的和屬性之后, 指出全譯求似律決定全譯行為必須遵循的三大原則, 即: 語用價值**、語里意義第二、 語表形式第三。 然后考察全譯微觀活動的三個階段, 即: 原語理解、 語際轉化、譯語表達, 提出全譯活動操作于以小句為中軸, 語素、 詞、 短語、 復句、 句群和語篇為脈絡的全譯單位體系。 通過“化” 的文字學原解、 哲學通解、 美學專解和錢鐘書自解, 賦予譯學新解,詳論“化” 體現為全譯本質的五大特征, 進而指出全譯的核心是求化, 求化的關鍵是建立求化機制體系。 第三章考察全譯求化7種單一機制。 全譯求化單一機制的建立和運用必須遵循全譯的三大原則, 以完整再現原文的語用價值和準確傳達其語里意義為目的, 力圖改變或保留原文的語表形式。 全章七節在逐一考察7種求化單一機制的內涵、 外延、 理據之后, 以語料庫中的全譯事實為依據, 著重闡述每種機制及其次類的操作過程和方式。等化機制的運用理據主要是: 原語和譯語具有極強的文化互文性和兼容性, 原語和譯語具有相同或近似的思維方式, 原語和譯語的表達順序與思維順序同構, 符合語言表達中的像似性規律。 其操作原則是對形等義同值, 多操作于小句及以下語言單位, 主要包括五種類型: 詞等化、 短語等化、 小句等化、 復句等化和旬群等化。繁化機制的理據在于: 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 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 漢英語言文字系統的差異, 后者又體現在: 運用語言形式的差異, 傳達語里意義的差異, 反映語用價值的差異。 ……
全譯求化機制論——基于錢鍾書“化境”譯論與譯藝的考察 作者簡介
余承法,博士,湖南省首屆青年“芙蓉學者”,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主要從事翻譯學、翻譯傳播學和錢鍾書研究,出版著作11部、譯著5部、教材5部,主編叢書2套,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重點項目、后期資助項目各1項,省部級教科研項目9項。榮獲第八屆高等學校優秀社科青年成果獎1項,省社科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社科聯社科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翻譯協會優秀社科成果獎一等獎2項等。兼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含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教育部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項目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等評審專家,以及國內外多家學術期刊編委或評審專家。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