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形而上學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5979
- 條形碼:9787100205979 ; 978-7-100-20597-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形而上學論 內容簡介
《形而上學論》是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柯林武德的代表作。本書首先明確提出“形而上學是研究保證預設的歷史科學”這一有名論斷,并基于“問答邏輯”予以詳細論證和闡述,倡導形而上學的邏輯-認識論轉向。本書也批判了以心理學和實證主義為代表的“反形而上學”對科學進步的危害及在思想上造成的蒙昧主義。此外,本書就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康德的因果論以及自然科學史背后的形而上學問題提出簡明扼要、富有啟發的闡述。本書對于我們理解20世紀英國哲學史、西方近代思想史乃至整個西方文明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形而上學論 目錄
作者序
**部分 形而上學
**章 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第二章 沒有純粹存在的科學
第三章 沒有本體論的形而上學
第四章 論預設
第五章 絕對預設的科學
第六章 形而上學:一門歷史科學
第七章 形而上學改革
第二部分 反形而上學
第八章 反形而上學是什么
第九章 作為反形而上學的心理學
第十章 作為感受科學的心理學
第十一章 作為思想偽科學的心理學
第十二章 自我否定的偽科學
第十三章 非理性主義之宣傳
第十四章 實證主義的形而上學
第十五章 實證主義者對柏拉圖的一個錯誤解釋
第十六章 實證主義形而上學的自殺
第十七章 孩童之子
第三部分 示例
A 上帝存在
第十八章 “上帝存在”的命題
第十九章 原始社會中的宗教和自然科學
第二十章 多神論科學和一神論科學
第二十一章 無論誰愿意
B 康德的形而上學
第二十二章 康德的問題和今天的問題
第二十三章 形而上學與批判哲學
第二十四章 作為先驗分析論的形而上學
第二十五章 直觀的公理
第二十六章 知覺的預測
第二十七章 經驗的類比
第二十八章 經驗思想的公設
C 論因果
第二十九章 “原因”一詞的三種意義
第三十章 歷史中的因果
第三十一章 實踐自然科學中的因果
第三十二章 理論自然科學中的因果
第三十三章 康德哲學中的因果
第三十四章 結語
附錄
形而上學研究的性質
形而上學在文明中的作用
邏輯論注釋
索引
譯后記
形而上學論 節選
這個問題似乎容易回答,因為預設是人們在心靈中做的事情,相對預設和絕對預設之間的區別是做這件事情的兩種方式之間的區別,因此有人或許以為,一個人只需有普通的智慧和普通的真誠,就可以對他在進行哪一種預設的問題給出精確的答案。 但事情沒這么簡單。首先,人們可能會欺騙自己和相互欺騙。如果人們的心靈中發生的某些東西經常遭到非難,就這些東西確實在其心靈中發生的人們而言,他們會費盡心機地說服自己和別人相信它們沒有發生,這是顯而易見的。在現代歐洲,絕對預設已不再時興。聰明之舉是否認它們的存在。即使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愚蠢的時尚,他們也很可能受到它的極大影響,以至每當關鍵時刻需要以堅定不移的決心斷定某個預設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他們就變得優柔寡斷;且很可能允許某種群體暗示來使他們做出決定,支持它是相對的。 其次,他們自己的誠實正直,甚至加上智慧,對回答這個問題仍無濟于事,因為這個問題不是靠內省就能解決的。內省只不過是能使我們的意識聚焦于某種我們已覺察的東西。但在我們的思考不那么遵從科學的時刻,當知識在我們看來呈現為我們所直接面對的單純的領悟、直觀的面目的時候,我們甚至不會覺察,無論我們對自己或別人陳述什么,都是在對一個問題的回答中陳述;而且更不會察覺,這樣一個問題基于預設。在這種思維中,絕對預設肯定在起作用;但它們是在暗中起作用,意識之光從來沒有照在它們身上。只有通過分析,一個人才能夠知道,他畢竟在做出絕對預設,或他在做出什么絕對預設。 這種分析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如下方式進行。假設“研究者”能找到一個人對之進行實驗,此人在某種科學工作上受過良好訓練,明智而真誠地獻身于自己的工作,卻不習慣于形而上學。我們讓“研究者”探詢他的“對象”在科學教育過程中學會做出的各種預設,要求此人要么證明每一個預設,要么放棄它。如果“研究者”技巧嫻熟,而且“對象”是恰當人選,那么只要問到的是相對預設,這些考察就會平靜地甚至不乏興趣地進行。但只要碰到一個絕對預設,這種要求就會遭到拒斥,甚至會伴隨著某種怒氣。 這種拒斥表明,正在進行這項工作的“對象”已看到,要求他證明或放棄的預設是一個絕對預設;所表達的怒氣表明,他感受到這個絕對預設對于他所獻身的那種工作具有的重要性。這就是我在上一章中所說的“諱言自己的絕對預設”;讀者會看到.這種諱言是智識健全與一種低層次的分析技巧相結合的表現。諱言這一點的人,就像他們所說的,“本能地”知道,絕對預設不需要證明。就我自己的經歷而言,我發現,當自然科學家表達對形而上學的仇視時,他們通常是在表達對他們的絕對預設遭到觸碰的反感。我尊重這一點,并因此佩服他們,盡管我不認為回避這個問題的科學家會在科學世界中登峰造極。 這是一種靠不住的方法,因為它所要求的“對象”的資質過于脆弱。一旦“對象”理解這是怎么回事,他就會不再諱言他的價值所依賴的東西,因為它有賴于反思能力方面的一種純真。這種方法的宗師蘇格拉底被指控“敗壞年輕人”,這個指控或許符合某種正義,假如被譯成“敗壞”的那個詞與用于女孩子時意思是“引誘”的那個詞相同的話。唯一令人完全滿意的方法是分析者在自己身上進行實驗;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對這些實驗的熟悉才會讓實驗對象對研究者來說更有價值,而不是更沒有價值。但這要求更大的決心,欺騙的誘惑也超出人們的想象。
形而上學論 作者簡介
柯林武德(1889—1943),20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牛津大學形而上學哲學韋恩弗利特講席教授,其代表作有《形而上學論》《歷史的觀念》《自然的觀念》《新利維坦》等。 譯者簡介: 段保良,政治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教師,英國卡迪夫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