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法之聲: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25711
- 條形碼:9787301325711 ; 978-7-301-3257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法之聲: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一) 本書特色
“刑法新青年”系列再添新作,在線講座強勁開篇 學術新銳之聲,或許沒有資深學者的通透嘹亮,也未成熟到直接切入實踐痛點,但行動的意義就在于成長,這些具前沿性和沖擊力的聲音,將伴隨中國刑事法治一起成長 本書的出版將對中國刑法的學術創新和傳承、中國刑法理論與實務的融合繼續產生積極影響 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共同出品
刑法之聲: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一) 內容簡介
本書為“刑法新青年”系列作品,是2020年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20講中刑法總論部分10講的文字實錄,由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共同出品。 本書面向刑法司法適用中的核心議題,涵蓋了結果避免可能性、規范保護目的理論、被害人特殊體質案件的主觀歸責、防衛過當中的罪量要素、違法性認識、期待可能性、正犯與主犯的關系、競合論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斷、刑事合規制度的類型化及其實踐意義、認罪認罰案件中的確定刑量刑建議等10個刑法適用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 成書之前的系列講座的主講人、與談人均為“80后”青年刑法學者,主持人則是期刊編輯和律師,集合了更多國內刑法學者中的強勁、精銳力量,繼續尋求*前沿的刑法理論研究與*迫切的刑法實踐需求的結合,妥善回答當代中國的刑法問題,解決中國刑事實務中的難題。講座在2020年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形式,不斷促進“青年”和“實務”的融合,讓青年學者有更大的學術舞臺,讓實務界更多傾聽青年學者的聲音,也讓實踐得到更新鮮的理論滋養。 本書的出版將對中國刑法的學術創新和傳承、中國刑法理論與實務的融合繼續產生積極影響,具有不可忽視的學術價值。
刑法之聲: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一) 目錄
**講結果避免可能性的案例與規則
第二講規范保護目的理論的司法適用
第三講被害人特殊體質案件的主觀歸責
第四講防衛過當中的罪量要素
——兼論防衛過當民刑二元化的立法模式的法律依據
第五講違法性認識的理論與實踐
第六講期待可能性的司法適用
第七講正犯與主犯的關系
第八講競合論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斷
第九講刑事合規制度的類型化及其實踐意義
第十講認罪認罰案件中的確定刑量刑建議
后記把“青年”和“實務”連接在一起
刑法之聲: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一) 節選
后記 把“青年”和“實務”連接在一起 2020年6月1日晚,“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開講了。 自新冠疫情以來,可能每天都有各種講座信息出現在微信朋友圈,也許很多人都感到審美疲勞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舉辦這樣一個系列講座意義何在?我認為主要有兩個關鍵詞。 **個關鍵詞是“青年”。在學術領域,青年時期往往是一個人*有銳氣和激情的學術創造期,很多學者一生當中*有想象力、創造力甚至*重要的作品,可能就是在青年階段出現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常常能從一個學者青年時候的作品中,想象未來這個學者的學術特色和巔峰狀態。而且,青年學者的探索,往往是在推動學科邊界不斷地擴大,可以說一個學科的希望,也承載在青年學者這個群體的身上。 晚近20年來,中國刑法學取得了很大進步,這主要得益于新一輪學術開放的紅利,國外累積的刑法知識不斷輸入;而青年刑法學者,正是輸送各國理論判例、擴寬國內學界視野、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承載中國刑法學希望的重要力量。遺憾的是,相對于資深前輩和學術大咖,整體來說,青年學者發聲的機會是比較少的。因此,盡管各種線上的活動已經鋪天蓋地,我們仍然要推出一個全國青年刑法學者的在線講座,就是希望搭建一個傳播青年學者聲音的平臺,讓他們那些富有銳氣和個人創見的學術研究被更多人知曉和傳播。 第二個關鍵詞是“實務”。中國社會每年有大量的刑事案件,疑難復雜問題層出不窮,不僅媒體輿論高度關注,司法實務前線也急切需要理論馳援。傳統的刑法理論有時候難免捉襟見肘,無力應戰。時代和社會的需求,歷史地把探索*前沿的刑法理論的青年學者們推向前臺。 所以,我們發起這個系列講座活動,就是想要把“青年”和“實務”這兩個關鍵詞連接在一起,將*前沿的刑法理論的開拓者與*迫切的司法實踐需求對接起來,回答中國本土的刑法問題。這一代青年學者要承擔的不僅是學術責任,還有社會責任。基于這樣的考慮,這兩年來我們發起和組織的一些學術活動,都是圍繞著青年和實務的主題。比如2019年9月,在浙江大學舉辦了首屆“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實務論壇”,2020年則是以線上講座的方式,推出“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活動。希望能夠讓青年學者有更大的學術舞臺,讓實務界更多傾聽青年學者的聲音,讓實踐得到更新鮮的理論滋養。 特別要感謝合作方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尤其感謝該所刑委會主任趙春雨律師。趙律師在其中積極協調,鼎力相助,付出了很多,2019年我們的實務論壇也是在盈科律師事務所和趙律師的支持下舉辦的。 2020年的系列講座,共邀請了全國近30所高校的20位“80后”學者作為主講人,20位“80后”學者作為與談人,他們結合自身研究特色,選定了20個面向實務的主題,我們又邀請了20位期刊編輯和律師作為主持人來給活動加持,同時運用盈科和北大法寶學堂兩個直播平臺,共同打造一個高頻次(每周兩講,總論、分論各一講)、長周期(自6月1日起持續兩個月)、大規模(總計40人20講)的系列學術活動。 還要說明的是,按照現在的廣義理解,“青年”這個概念的范圍,可以一直擴展到45歲。如果這樣的話,一些“70后”學者,甚至優秀的“90后”學者,也應當納入,包括還有很多非常出色的“80后”學者,這次還沒有亮相登臺,但是好在我們的論壇、講座等學術活動會持續辦下去,各位優秀的青年學者都會有發表高見的學術舞臺和機會。因此,盡管很多人認為,這次活動是國內“80后”青年刑法學者的一次集體亮相,但是它確實還不是一次完整的亮相,所以我說,無排榜之意,有遺珠之憾。未來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學者通過這些平臺,向學界和實務界展現他們的學術風采。 再次衷心感謝參加這次活動的各位青年學者,感謝各位編輯老師和律師朋友,感謝北大法寶學堂的協辦,感謝和盈科所的愉快合作。 此次講座主題原無特別的安排,我們形成文字實錄后,經過編輯加工,打亂了原來的順序,參照通行的刑法理論體系和現行刑事立法體系,按總論和分論分為兩冊出版,本書即為總論部分,兩冊先出一冊,以饗讀者。 車浩 2021年4月4日于京西見山居
刑法之聲:全國青年刑法學者在線講座(一) 作者簡介
車 浩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第九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著有《階層犯罪論的構造》《刑法教義的本土形塑》《車浩的刑法題》等作品。曾掛職任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趙春雨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盈科全國刑事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盈科刑辯學院院長,北京市律師協會刑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法律碩士校外導師。主編《“盈”的秘密:有效辯護的47個制 勝思維》《“盈”的秘密2:有效辯護的53個證據突 破》系列作品。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