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新經濟反壟斷法:谷歌、耶爾普、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以及信息控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63428
- 條形碼:9787519763428 ; 978-7-5197-634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經濟反壟斷法:谷歌、耶爾普、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以及信息控制 本書特色
一方面,信息希望自己是昂貴的,因為它具有如此巨大的價值。在正確的地點正確的信息完全能夠改變你的一生。另一方面,信息希望自己是免費的,因為它的獲取成本在持續下降。因此,這兩方面的特征處于持續博弈之中。 ——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 如果我們把生產世界中工程師與消費者之間的不對稱性移植到信息世界中,用戶將成為癱瘓的終端,他們對于那些遠程操縱者而言具有巨大的價值,而用戶本以為這些操縱者受其控制。 ——菲利普·艾格雷恩(Philippe Aigrain):《共同事業》(Cause Commune)
新經濟反壟斷法:谷歌、耶爾普、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以及信息控制 內容簡介
新經濟是以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為基礎的新型經濟形態。隨著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產業革命和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新經濟又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數據信息成為經濟活動的焦點,在新經濟發展中居于舉足輕重的位置。正如本書作者所說,隨著信息成為經濟活動中的更大焦點,尤其是隨著信息本身成為待售商品,通過占有信息獲利的機會日益提升。企業已經認識到這種機會,并經常尋求利用其對市場信息的控制。這些信息利用行為經常取得成功,部分是由于信息本身的性質通常有利于規模更大的企業。這種局面有時導致了大型信息提供者的產生,有時導致集體信息生產行為。其結果是在信息世界中再現了有形商品和服務領域出現的那些類型的壟斷和共謀問題。本書基于信息經濟學原理及市場實際,在深入剖析信息及信息作為產品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探索了信息和信息提供等引發的壟斷以及獨特的壟斷認定機制,并對于信息問題涉及的反壟斷各領域進行了深入分析。本書內容體系性強,問題意識突出,很有針對性,資料翔實,論點新意迭出,論述鞭辟入里,讀來經常引人入勝,相信讀者閱讀后一定會收獲滿滿。
新經濟反壟斷法:谷歌、耶爾普、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以及信息控制 目錄
導論
一、引言
二、反壟斷法的作用
三、產品分銷中的信息
四、市場信息提供者
五、信息質量
六、信息不對稱
七、作為產品的信息
八、作為言論的信息
九、本書結構
**部分信息的市場效應:說服力和市場勢力
**章競爭與消費者保護
一、引言
二、從欺詐到虛假廣告
三、虛假陳述與大眾信息
四、信賴真實與信賴市場
五、“純粹”信息提供者
六、信息市場
七、信息與市場進入
第二章信息經濟學
一、引言
二、高固定成本與低可變成本
三、信息質量歧視
四、雙邊市場
五、雙邊市場上的信息質量
六、有機信息和贊助信息
七、搜尋品、經驗品和信任品
八、聲譽與信息提供者
第三章信息與市場勢力
一、引言
二、市場勢力、市場份額和信息
三、界定信息市場
四、個性化的市場?
五、測度信息勢力的“**性原理”
六、競爭對手能發現低質量信息嗎?
七、暗箱
八、競爭對手能否在關鍵時刻提供更好的信息?
九、競爭對手是否有提供更好信息的激勵?
十、消費者是否會對更好的信息作出回應?
十一、證明信息勢力
第二部分信息問題與反壟斷法:信息扭曲和信息獲取
第四章信息協議
一、引言
二、標準制定與拒絕交易
三、單源信息抑或多源信息?
四、協議背后的動機
五、強勢言論有可能促進競爭嗎?
六、強迫與說服
七、信息勢力
八、標準制定者之間的競爭
九、評估標準制定行為
十、誰是合謀者?
第五章信息排斥行為
一、引言
二、單邊排斥行為
三、信息性排斥行為
四、信息排斥行為的類型
五、以不實陳述方式實施的排斥競爭行為
六、以點評方式實施的排斥行為
七、個體評論者實施的排斥行為
八、點評網站實施的排斥行為
九、利用搜索結果實施排斥行為
第六章“困惑型壟斷”與信息不對稱
一、引言
二、玩具反斗城案
三、話費和機票套餐
四、柯達案
五、從復印機到健身合同
六、測度不確定性
七、信息領域的寡頭問題
八、拆包、產品市場和信息市場
九、市場方案
第七章作為信息品的隱私
一、引言
二、作為商品的隱私和個人信息
三、隱私本身
四、隱私與消費者保護
五、隱私與反壟斷法
六、價格歧視
七、個人信息作為一種競爭優勢
八、利用數據排斥競爭的行為
九、關于隱私的集體行動
第三部分反壟斷法受到的信息限制:知識產權法和言論自由
第八章信息與知識產權
一、引言
二、概率專利
三、“反向支付”和解
四、訴訟與信息出示
五、版權信息中心
六、關于信息投入品和信息產出品的協議
七、標準制定活動中的欺騙行為
八、實施欺騙并非一項專利權
九、專利組合
十、信息與許可行為
十一、專利有效性挑戰的程序成本
第九章貿易限制與言論自由
一、引言
二、信用評級機構與憲法**修正案
三、搜索引擎與憲法**修正案
四、反壟斷法與憲法**修正案
五、商業言論
六、編輯性內容與商業性內容的混同
七、歐洲評判在線言論的方式
八、白皮書之戰
九、關于所提供信息之性質的欺騙行為
十、信息性競爭行為
十一、信息偏見與憲法**修正案
結論
一、引言
二、市場信息的角色變動
三、超越商業
致謝
索引
譯后記
新經濟反壟斷法:谷歌、耶爾普、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以及信息控制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馬克??R.帕特森(Mark R. Patterson) 美國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法學院法學教授、注冊專利律師。1978年和1980年分別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氣工程專業本科學位(*優等生)和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斯坦福 大學法律博士(JD)學位。曾從事反壟斷訴訟和專利申請方面的私人執業,擔任馬薩諸塞州*高法院John M. Greaney法官的法律助理。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學法學院,1995年起任教于美國福特漢姆大學法學院,其間到意大利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西班牙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 of Navarra)、歐洲大學學院(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意大利競爭執法局等機構訪問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信息領域反壟斷法、專利法、互聯網法。 譯者簡介: 蘭磊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獲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作為中美富布賴特學者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法學院進行訪問研究。2014年至2016年在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進行師資博土后研究。2005至2007年間曾在英國富而德(Freshfields)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翻譯,并曾經長期擔任《財富(中文版)》兼職翻譯。主要研究領域為競爭法,以及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交叉領域。在《中外法學》《清華法學》《東方法學》《華政學報》《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國際商務》《競爭政策研究》等期刊發表近30篇學術論文,并有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英美報刊核心商務術語釋義》( 2003)、《英文判例閱讀詳解》( 2006)、《商務英語常用術語釋義》( 2009 )、《反壟斷法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合著2010)、《國際商事合同通則2010》(合譯2012)、《創造無羈限》(譯著2016)、《論反壟斷法多元價值的平衡》(2017)、《大數據與競爭政策》(譯著2019)、《論證、故事與刑事證據:一種混合理論》(合譯2020年)。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