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河上的水電站:蘇聯水利建設的得與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3440
- 條形碼:9787108073440 ; 978-7-108-0734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伏爾加河上的水電站:蘇聯水利建設的得與失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伏爾加河水利史,甚至蘇聯水利史。1930年2月12日,聯共(布)中央決定開始對伏爾加河能源和灌溉問題進行研究,伏爾加河大規模改造由此起步。蘇聯歷史恰恰在幾個月前發生轉折——1929年,“新經濟政策”被中止,個五年計劃上馬,其后延續了一個甲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軍事動員型的“斯大林模式”形成。到1989年*后一座水利樞紐(切博克薩雷)投產,伏爾加河水利設施建設過程與蘇聯興衰之路近乎耦合。在本書中,關于伏爾加河水利樞紐的籌備和建設經過、大規模搬遷、勞改營犯人在工程建設中的作用以及對文化遺產的選擇性搶救的描述,為更廣泛地了解現代社會的水利建設和“斯大林模式”提供了極好的例證。“斯大林模式”被很多人認為是近現代目前集權主義的典型代表;相反,也有推崇者肯定蘇聯政府在國家發展上的巨大成就。在本書描繪的伏爾加河水利建設中很容易找到兩種迥異觀點的證據,既有古拉格、自然和人文生態悲劇,又有發電、航運、科技等千秋之利。但無論如何,“蘇聯”都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一次別開生面的探索。
伏爾加河上的水電站:蘇聯水利建設的得與失 目錄
前 言 …… 1
**章 伏爾加河流域國家水資源開發政策的沿革
1.1 水利建設的萌芽與發展:從彼得一世到斯大林(17 世紀末— 1930 年)
1.2 構想之戰:從薩馬拉“伏爾加工程”到“大伏爾加”(1930— 1938)
1.3 伏爾加河水利樞紐修建因素:優先工業與國防
第二章 伏爾加河上“偉大的共產主義建設”:20 世紀30—80 年代斯大林征服江河計劃的實施
2.1 勘測設計工作
2.2 水利樞紐建設施工:在計劃與日常管理之間
2.3 古拉格囚徒參與伏爾加水電站興建
2.4 人文激變:淹沒區居民疏散與其他措施
第三章 伏爾加河水利建設的成就與代價
3.1 水電站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被顧及和被忽略的后果
3.2 伏爾加河梯級水利樞紐沖擊下的歷史文化遺產
3.3 伏爾加河流域的自然環境:退化還是災難?
結 語
參考文獻
縮略詞
附 錄
一、檔案資料
二、 表格
三、示意圖
注 釋
譯后記
伏爾加河上的水電站:蘇聯水利建設的得與失 節選
細看1921 年通過的俄羅斯國家電氣化計劃能夠發現,這一計劃為電力經濟發展設定了如下發展方向:1)建設大型電站;2)使用當地燃料資源;3)水資源的廣泛使用,以及一系列水電站的建設;4)建設高壓輸電線;5)在俄羅斯境內有計劃地進行能源經濟布局。 這與十月革命前如出一轍。 在對水利樞紐修建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過程中,國家委員會遵循了下述原則:1)挑選出自然條件*為適宜和水利設施利用*有經濟價值的地方;2)建設多用途(包括水能、船閘、灌溉等)的水利設施;3)兼顧河水流量調整;4)偏向于使用高壓設備以減少建設費用;5)在必須組合蒸汽裝置與水壓裝置時,首先建造蒸汽裝置,以滿足工程建設機械化對熱能的需求。 如表1 所示,在國家電氣化計劃初期,8 座總功率達到1048 兆瓦的水利樞紐得以建造。根據現代水電站發電功率的分類,只有第聶伯河水電站(占總功率56%)屬于大型電站,其他皆為中型電站(44%)。而按地理位置劃分,水電站*多的地區是列寧格勒州——3 座,烏克蘭、高加索、阿爾泰和土耳其斯坦各有1 座。在隨后的日子里,高加索的捷列克水電站和伏爾加河中游的塞茲蘭水電站也相繼進入這一名單。 1920 年初,塞茲蘭城的居民找到克日扎諾夫斯基(克氏在1921— 1923 年和1925—1930 年曾擔任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是土生土長的薩馬拉人),請求克氏將塞茲蘭水電站建設納入國家電氣化計劃之內。*后,該電站于1925 年動工,1929 年11 月7 日投入生產。小功率的塞茲蘭水利樞紐(2 兆瓦)是伏爾加河上**座,也是唯一一座電氣化計劃下的水力能源工程。1999 年,俄羅斯國家能源監督管理局授予該水電站全俄唯一一個水利工程安全宣言。 國家電氣化計劃起草人在分析水電站盈利程度時指出:“……水電廠可以說是一個資本結構較高的企業,這即是為什么只有在國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才能普及這類設備。” 因此,國家電氣化計劃的設計者僅限于建造少量的水力發電站,且以中等功率為主。 該計劃的主要任務是擬定項目的實施、水資源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培訓。 沃爾霍夫工程局、斯維里工程局、第聶伯工程局變成了水利建設的專修學校,因為“在水電站建設過程中,**步是培養出熟諳水資源利用的人才隊伍,他們能將想法變成現實,并為未來創造運動慣性而非靜止慣性”。
伏爾加河上的水電站:蘇聯水利建設的得與失 作者簡介
布爾金·葉夫根尼·阿納托利耶維奇,歷史學博士,烏里揚諾夫斯克烏里揚諾夫國立師范大學哲學與文化學系教授,現居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市。研究領域為俄國社會經濟與生態史,以及伏爾加河流域文化和自然遺產。主要著作包括《伏爾加亞特蘭蒂斯:大河悲劇》(2005)、《伏爾加河梯級水電站:俄羅斯的勝利與悲劇》(2011)、《蘇聯的文物保護(1917—1991)》(2013)、《辛比爾斯克-烏里揚諾夫斯克的沉沒瑰寶》(2017)、《追隨救世主:伏爾加河中游地區基督教史(公元7—15世紀)》、《斯帕斯克(古比雪夫):舊城往事與傳說》(2018)、《漁人的命運:伏爾加河中游及卡馬河下游漁業史》(2020)。 譯者簡介 華盾,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青年研究員,俄羅斯科學院普里馬科夫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本科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國際關系專業。研究領域為俄國科技及政治經濟發展。在學術期刊、媒體發表多篇學術文章和評論,譯有《2035年的世界:全球預測》(2019)等著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