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未來產業:引領創新的戰略布局(洞悉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下好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先手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02559
- 條形碼:9787111702559 ; 978-7-111-70255-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來產業:引領創新的戰略布局(洞悉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下好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先手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企業家,高管,管理咨詢專業人士未來產業是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化后形成的,代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方向,對未來5~30年經濟社會變遷起到關鍵性、支撐性和性作用的前沿產業。未來產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新焦點,孕育著國內發展新機遇。 我國發展未來產業面臨哪些機遇?有哪些未來產業正蓬勃興起?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未來產業的布局和發展將產生哪些影響?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對未來產業產生重大影響?我國在把握未來產業發展機遇中面臨哪些挑戰、障礙和風險?中國地區差異較大,如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木桶”,避免各地分別形成缺乏產業競爭力的“小木桶”,各地該如何布局發展未來產業…… 本書聚焦“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重要內容——未來產業,闡述中國的未來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旨在助力企業家和未來產業相關學者、研究者,提升戰略管理能力、戰略預見能力、戰略把控能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產業:引領創新的戰略布局(洞悉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下好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先手棋) 內容簡介
未來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催生的新物種。本書第壹部分從靠前、國內兩個維度對未來產業提出的時代背景進行闡述,主要回答了為什么發展未來產業的問題;第二部分是理論篇,從政治意義、經濟意義、文化意義、社會意義、生態意義、安全意義等維度進行多方位的意義審視和理論解構,嘗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構建未來產業發展的理論架構;第三部分是工具篇,作者在對國內外實踐的分析基礎上,提出未來產業布局的統籌論、規劃編制的方法論、培育的過程論,中國經驗特點突出;第四部分是實踐篇,從企業、科研院所、政府等主體以及技術、人才和資金要素等不同角度和層面,對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路徑進行了系統分析,*后,對未來數字經濟、未來生命健康、未來能源等行業發展進行了展望。本書堅持理論和實踐并重、國內和靠前并重、預見和機制并重、方法和政策并重,旨在助力企業家和未來產業相關學者、研究者提升戰略管理能力、戰略預見能力、戰略把控能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產業:引領創新的戰略布局(洞悉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下好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先手棋) 目錄
推薦序
前 言
第1 章 大變局時期的重要命題
1.1 未來產業提出的時代背景 ...001
1.1.1 共同富!獔允匕倌陿s光中的莊嚴承諾 ...002
1.1.2 攀升高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導航之燈 ...003
1.1.3 科技強國——鑄造新發展格局的循環之錨 ...005
1.1.4 引領未來——奏響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 ...005
1.2 未來產業的全球發展態勢 ...006
1.2.1 美國——理念先行 ...006
1.2.2 歐盟——務實布局 ...007
1.2.3 日韓——精準投資 ...008
1.3 我國未來產業發展的現狀與挑戰 ...008
1.3.1 國家層面的綱領性引導 ...009
1.3.2 區域層面的爭先規劃布局 ...014
1.3.3 產業和企業界的發展憂慮 ...016
1.3.4 理論界需要作答的歷史問卷 ...017
理論篇
第2 章 未來產業的理論解析
2.1 未來產業的理論超越 ...021
2.2 未來產業的概念內涵 ...022
2.3 未來產業的特征闡釋 ...024
2.3.1 以科技創新和培育機制創新為核心驅動力 ...024
2.3.2 面向未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超前布局 ...026
2.3.3 以堅持自主可控和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 ...027
2.3.4 堅持以邁向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為正確方向 ...029
2.3.5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同富裕偉大實踐 ...030
工具篇
第3 章 未來產業布局的統籌論
3.1 意義導向的整合式規劃布局 ...034
3.2 科技創新成果的整合式培育 ...037
3.2.1 來自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啟示 ...038
3.2.2 推動科技成果整合式培育的重點舉措 ...038
3.2.3 整合式培育的落地邏輯與框架分析 ...043
3.2.4 整合式培育的管理系統架構設計方案 ...047
3.3 從傳統到未來的一體化發展 ...055
3.4 科技安全工程學與復盤工程 ...059
第4 章 未來產業編制的方法論
4.1 未來藍圖分析 ...061
4.2 知識圖譜分析 ...062
4.3 頭腦風暴 ...064
4.4 技術預見 ...066
4.5 情景分析 ...074
4.6 顛覆性技術預測 ...086
4.7 科幻小說的價值 ...087
4.7.1 基于科幻小說的需求提煉 ...087
4.7.2 基于科幻小說的回溯分析 ...093
4.7.3 案例演示——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例 ...095
第5 章 未來產業培育的過程論
5.1 黨領導下的新型舉國體制 ...100
5.1.1 面向應急攻關的政府舉國動員式 ...101
5.1.2 基于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協同式 ...103
5.1.3 以央企為主導的整合式創新模式 ...105
5.2 群眾路線指引下的人民創新 ...107
5.2.1 創新發展的人民中心論 ...107
5.2.2 全球視野下的人民創新 ...109
5.2.3 人民創新驅動未來產業發展 ...110
5.3 開放包容視角下的生態構建 ...115
5.3.1 美國未來產業研究所 ...117
5.3.2 谷歌X 實驗室 ...119
5.3.3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119
5.3.4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 ...120
5.4 未來產業政策的跨周期調節 ...120
5.5 未來科技與產業的四元治理 ...124
實踐篇
第6 章 未來產業的創新發展路徑
6.1 企業為主體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 ...128
6.1.1 發揮科技領軍企業的創新主導作用 ...129
6.1.2 釋放中小企業的科技型創新創業活力 ...135
6.1.3 培育面向未來的共益型企業家精神 ...136
6.1.4 善用“揭榜掛帥”激發全產業創新潛力 ...142
6.2 科研院所的支撐 ...147
6.2.1 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關鍵作用 ...147
6.2.2 中國科學院的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 ...149
6.3 加強高校創新體系建設和未來科技人才培育 ...150
6.3.1 支撐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 ...151
6.3.2 不斷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的重要保障 ...153
6.3.3 可持續推進未來產業發展的長效動力 ...154
6.3.4 高校主導下的國家未來產業戰略力量 ...155
6.3.5 以勞動教育樹立正確的未來產業發展觀 ...161
6.3.6 推進未來科技、未來產業管理學科建設 ...165
6.4 創新知識權益保護和共享激勵模式 ...166
6.5 未來產業的金融支持 ...167
6.5.1 構建未來產業友好的金融支持體系 ...168
6.5.2 打造未來產業金融生態系統 ...172
6.5.3 推動金融科技合理應用和基礎條件建設 ...175
6.5.4 出臺重大攻關任務的專項支持計劃 ...177
6.5.5 提升金融審慎監管的能力和力度 ...177
6.6 未來產業的政府角色 ...178
6.6.1 有為政府的主要抓手 ...178
6.6.2 硅谷奇跡的再認識 ...184
6.6.3 創新發展的西雅圖現象 ...186
6.6.4 大波士頓的未來產業 ...188
6.6.5 德國魯爾地區的轉型 ...192
6.6.6 杭州未來工廠現雛形 ...193
6.6.7 深圳嚴守實體經濟紅線 ...194
6.6.8 創新發展的青島模式 ...196
6.6.9 武漢生物醫藥產業崛起 ...196
第7 章 主要領域的未來展望
7.1 未來數字經濟 ...202
7.1.1 虛擬現實與元宇宙 ...202
7.1.2 云計算、數字孿生與工業互聯網 ...208
7.1.3 大數據融合創新 ...220
7.1.4 量子科技 ...225
7.1.5 萬物互聯與可信智能社會 ...228
7.1.6 人工智能與無機生命 ...248
7.2 未來生命健康 ...253
7.2.1 生物與基因 ...253
7.2.2 醫療與大健康 ...257
7.2.3 生命護盾 ...262
7.3 未來材料 ...268
7.3.1 先進半導體材料 ...268
7.3.2 特種金屬材料 ...278
7.3.3 碳基新材料與復合材料 ...281
7.4 未來能源 ...2
未來產業:引領創新的戰略布局(洞悉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下好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先手棋) 作者簡介
陳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8年中國管理年度價值人物,2021年全球*具影響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長期致力于科技創新的政策與管理研究,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技術創新管理理論,對自主創新、全面創新、開放式創新、協同創新、整合式創新、有意義的創新等有深入研究。獲得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第6屆管理科學獎(學術類)。擔任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主編。 朱子欽 清華大學智庫中心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科技戰略與創新政策研究室主任。現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科技政策與技術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秘書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復雜科學管理分會理事。研究方向為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安全、創新戰略與管理等。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獲授權2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曾獲清華大學“博士后支持計劃”、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國家獎學金、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王補宣青年論文獎”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