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格桑花姿姿勢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23817
- 條形碼:9787570223817 ; 978-7-5702-238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格桑花姿姿勢勢 本書特色
學者劉瓊個人散文集 從塞外到江南,游歷于文學與歷史之河 橫跨二十余年的寫作點滴,慰藉現代人的精神世界
格桑花姿姿勢勢 內容簡介
《格桑花姿姿勢勢》是作者劉瓊個人散文集,共分為三輯:“格桑花姿姿勢勢”“敘述、存在與歷史”“文學與人文”。此書匯集了劉瓊多年寫作生涯的思想精髓。作為一名專業的批評家,劉瓊博學慎思、感覺敏銳,她用精煉獨到的語言以及犀利的眼光向讀者傳達出她對人生的思索,對生命的感悟,對文學的見解,讓讀者在閃耀著思想火花的文字之中,享受到心靈的震顫。
格桑花姿姿勢勢 目錄
**輯:格桑花姿姿勢勢
格桑花姿姿勢勢……003
剛察往事……016
泗水流,靜靜流……023
通往查濟的路上……038
福清的小和大……062
找回張掖……069
環滁皆水也……079
祖父的青春……086
姨媽……096
第二輯:敘述、存在與歷史
敘述、存在與歷史……121
從非虛構寫作勃發看文學的漫溢……135
從扎耳洞開談……150
畫像石、西王母與審美變遷……157
新媒體時代的春節文化……170
現實主義的實……178
讀書與讀人……185
第三輯:文學與人文
文學與人文……191
重建文學寫作的有效性……207
女性與文學五題……231
一個人的“五四”——首先想到魯迅……241
一個人的“五四”——《兩只蝴蝶》及新詩……250
重建寫作的高度 —— 致敬李修文和《山河袈裟》……263
后記:是記錄,是喚醒……282
格桑花姿姿勢勢 節選
格桑花姿姿勢勢 從張掖城區驅車兩個半小時,然后棄車,爬上一道緩坡,用彩色藏文刻在石碑上的“馬蹄寺”三字出現了。 愿意的話,停下來,轉一轉經輪。對面是祁連山,山頂的皚皚積雪此刻看得*清楚。馬蹄寺掛在左邊的石壁上,需要繼續上坡。雖然深陷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合圍的黑河沖積川地,畢竟海拔也有2400多米,這會兒節奏放慢點兒好。坡道兩邊,格桑花姿姿勢勢,在缺水少雨的西北高寒腹地,頭頂八片纖秀的花瓣,淺粉、玫紅、醬紫、橘黃……一枝一枝,一簇一簇,從意想不到的角落又一次冒了出來。 **次看見這花,是在樓下鄰居家的院墻上。小區落成不久,因為涉外,外國人以及臺灣、香港人不少。他們是英格蘭人,一大家子,夫妻倆加上三個大男孩,還有保姆,體形都很健碩,看起來更像北歐人。健碩的女主人經常穿著白色長袍在庭院里走動,影影綽綽間,我總把他們當作印巴人。或許是有在印巴生活的經歷吧?沒有問過,碰面只是微笑。他們的英倫特點其實很典型,比如安靜的性格,比如對園藝的熱愛。對園藝的熱愛,使他們即便在北京這樣一個雨水少沾、風沙肆虐的城市暫居,也不忘種花植草。庭院像一枚狹長的書簽,栽在盆里、掛在墻上的,便是這種花草。在北京,它們叫波斯菊。波斯菊蓬蓬勃勃,又纖纖柔柔,從仲夏一直開到初秋。初秋之后,我看見他們家的庭院里曾種過另一種枝葉和花都十分細小的草本植物。 花有千姿百態,各花入各眼。比如土生土長的“老北京”,甚至包括我們這些已經被改造的一代二代移民,有了露天陽臺或者院子之后,首先種的總歸是月季之類。各種各類各顏各色的月季,構成了北京的花草背景。如果是在風清氣朗的日子,又恰好是月季盛開的日子,你就會看到全天下的月季似乎都被栽到了北京城,單瓣的、雙瓣的,大棵的、小枝的,有香味的、無香味的,雜交的、純種的,應有盡有,飽滿、生動以至完美。此時此刻,仿佛所有的辛勞、疲倦、不適,所有的懷舊、比較、不滿,都可以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是眼前這北京的好。北京的好,當然不止這一條。我在北京三四環邊上住了二十多年,眼瞅著人多了、樓高了、路堵了,間或有外地朋友特別是那些一直住在山清水秀地方的朋友會調笑,問,住在北京到底有什么好?北京的不好顯而易見,可以枚舉,比如房價高、交通擁堵。但北京的好更好,比如冬天有暖氣夏天干爽,比如開放包容,等等,難以言盡。只冬天有暖氣這一條,江南的朋友就艷羨不已。四季分明的江南,一進三九,大家只能生扛著挨過潮濕寒冷的冬天,那種陰冷的滋味可真是刻骨銘心。北京的四季里,*令人掛懷的還是老舍先生曾經懷戀和吟詠過的“北平的秋”。北京秋季的好,也與植物有關,比如銀杏,比如秋菊,比如火柿子。天安門城樓旁邊的太廟勞動文化宮,以前每年秋天都舉辦菊展,熙熙攘攘,去看的人不少。比起菊花,我更愛銀杏。三里屯東五街的銀杏大道,在我的眼里,真是比巴黎的楓丹白露還要美。銀杏的美是高貴的美,精致的造型,燦爛的顏色,美得如此洋氣,卻不嬌氣,銀杏比楊槐好養。有了銀杏的北京,整整一秋,都散發著詩意。在這樣的季節,在北京,再加上枝頭掛著的那些火紅的柿子,不需要去什么香山后海,隨時隨地,都可以入畫。 比較起來,波斯菊是北京庭院的外來戶,不常見。因此,**次在英國人的庭院里看見時,我想一定是它們的主人把鄉愁種到了北京,溫濕的西歐才是它的故鄉。它們的模樣看起來即便不是長在“牛奶和蜜之所”,也應該長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波斯菊這個名字,聽起來似乎也是洋妞在北京。所以,很長時間里,我都沒有把它們與格桑花,與高寒聯系在一起。雖然,格桑花在我的記憶里,像唐古拉山,像青藏高原,像珠穆朗瑪峰,仿佛比傳說還要久遠。 使勁想了想,**次接觸格桑花,應該是很小的時候。從一個雙卡錄音機里,聽到藏歌《格桑花》。“格桑拉,祝我們大家幸福喲,祝我們大家吉祥,格桑拉……格桑拉,今天我們在一起,手捧潔白的哈達,格桑拉……”一遍一遍,循環地唱,自此,記住了。格桑花,又名格桑梅朵,是藏語和藏文化地區的本地叫法,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格桑花名氣大,大概也與“美好”之寓意有關。 格桑花究竟是不是波斯菊?為什么又叫波斯菊?爭議不少。手頭有廣東科技出版社2018年6月剛剛出版的《中國植物(西北分冊)》,從頭翻到尾,既沒看見“格桑花”字樣,也沒看見與波斯菊相關的圖樣。無奈,只能借助互聯網,用“百度百科”搜索,在“格桑花”的詞條下,圖片很多,大致都是眼前這花的模樣。“這是一種生在高原上的花朵,從植物學特征上講,菊科紫菀屬植物和拉薩至昌都常見的栽培植物翠菊,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征。”按這個解釋,格桑花是個集合,即便在高原上,也還存在著大于一種的格桑花。那么,為什么會出現波斯菊的叫法?或者說是先有格桑花后有波斯菊,還是先有波斯菊后有格桑花?往下翻,看到一段補充,大意是說波斯菊植株要比格桑花高一點,只在七八月份開,也屬于格桑花的一種。這就對了。波斯菊,大抵是青藏高原以外的叫法,它不只長在高原,在平原地帶,在亞洲,在歐美,都是庭院草坪的主角。至于在西南、西北高寒地帶,大概因為生長期拉長,實際開花時間比平原地帶要更長一些。這是我的估猜,也不知道對不對。 不過,在干旱得滴水不存,連人畜吃水都要到十幾里外的山上去驢拉肩馱的臨夏東鄉族自治縣布塄溝村,幾枝玫紅色的格桑花——在西北還是叫它格桑花吧,突然從落成不久的食品加工廠的大門邊上冒出來,至少是我,吃了一大驚。
格桑花姿姿勢勢 作者簡介
劉瓊,藝術學博士,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現居北京。曾獲《文學報·新批評》 優秀評論獎、《雨花》文學獎、《當代作家評論》優秀評論獎、中國報人散文獎等。著有《聶耳:匆匆卻永恒》《通往查濟的路上》《花間詞外》等專著。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