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寶貝,保護好自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53490
- 條形碼:9787531753490 ; 978-7-5317-5349-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寶貝,保護好自己 本書特色
提高安全指數,大膽說出“我不要”!放學路上,獨自在家,這樣做才會安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要注意安全!勇敢面對校園暴力!《寶貝,保護好自己》——面對危險,勇敢說不,做自己的守護神!
寶貝,保護好自己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一些簡單的模擬場景教會父母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預防侵犯和誘拐。家有兒女,應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很珍貴,別人不可以隨便碰;沒有爸爸媽媽的允許,不能跟陌生人走 ;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 ,對想要誘騙和侵犯自己的壞人,大聲說“不”。
寶貝,保護好自己 目錄
**章 這個世界,不是那么安全
1 測一測孩子的安全指數有多高
2 知道我名字的人,可以相信嗎
3 壞人都長得兇巴巴嗎
4 要不要做一個樂于助人的熱心人
5 陌生人都那么可怕嗎
6 這些標志,你都認識嗎
第二章 遭遇危險時,大膽說出“我不要”
1 遇到拐賣兒童的犯罪嫌疑人,不要慌
2 屬于我的私密地帶,請不要觸碰
3 對親人保守奇怪的秘密,我不要
4 被侵犯時,隨機應變
5 *親密的朋友,也不要“動手動腳”
6 沒有直接接觸身體,就安全嗎
第三章 家與學校之間的安全通道
1 制作安全地圖
2 放學不逗留
3 告訴家人“我回來了”
第四章 當父母不在家
1 電梯內,要懂得自救
2 進家門后要關好門
3 當有人來敲門
4 受傷了,不要怕
5 做自己的守護神
第五章 出門在外,安全**
1 出行篇
2 休閑時刻,切莫掉以輕心
第六章 面對校園暴力,不要怕
1 校園暴力的特征
2 校園暴力的類型
3 遇到校園暴力,怎么辦
寶貝,保護好自己 節選
隨著微信、QQ等手機社交軟件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這些社交軟件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寶爸寶媽們,恨不得把自家寶貝的可愛之處向全世界分享。不過,分享的時候要尤其注意保護隱私,如手機定位、學校的名稱,以及孩子的名字,這些都要注意隱藏起來。 不過,即便如此,一些別有目的的人還是能從其他渠道得到孩子的信息。例如,幼兒園小朋友的衣服上都會印上名字或者繡上名字貼,水壺和書包上面也經常會貼著名字;一些教輔機構以試課的名義獲取孩子的信息。再或者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跟在孩子的后面,聽到別人喊孩子的名字,也能得到孩子的信息。 因此,陌生人叫出孩子的名字,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有陌生人叫出他的名字并且說認識他或者家人,一定要提高警惕。知道自己名字的人不一定是認識的人,更不一定是可以信任的人。 為了讓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你可以跟他進行下面的安全小測試: 一說到壞人,你會想到什么形象? 是吃掉了小紅帽和外婆的大灰狼,還是葫蘆兄弟里面的蛇精?或者是臉上有刀疤、胳膊上有文身、戴著墨鏡的男人? 一說到壞人,孩子會想到什么形象? 是紅色的眼睛,還是毛茸茸的大爪子? 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單純地從外貌上辨別出一個人是不是壞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人,長得普普通通的樣子。壞人的臉上并沒有寫著字。 值得注意的是,在針對孩子的犯罪中,壞人往往都是偽裝成和藹可親、熱情親切或者可憐兮兮的樣子,讓涉世未深的孩子放松警惕。 另外,在一些針對孩子的猥褻、性侵犯案件中,大多數是熟人作案。 也就是說,壞人并不一定是兇巴巴的陌生人,平時笑瞇瞇的親戚、朋友也有可能搖身一變,成為孩子的噩夢。 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下面這幾點: 壞人并不都是長得兇巴巴的樣子。 有的壞人看上去很親切,感覺就像鄰居家的阿姨、爺爺、奶奶一樣親切,他們有的時候還會拿出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來誘導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能上當。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壞人,不要只看他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行動和目的。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讓你感覺不舒服或者很奇怪,不管這個人是鄰居還是親戚朋友,都要堅決拒絕并快速離開。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經常跟孩子進行交流,形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孩子不管有什么事情都樂意向父母分享。只有孩子無條件地信賴父母,才能將遇到好的、不好的事情都跟父母傾訴。一旦有陌生人騷擾、傷害了孩子,父母才能幫孩子解決問題,減輕心理壓力和心理傷害,并能及時讓壞人得到應得的懲罰。 “樂于助人”一直是我們所倡導的社會正能量。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希望能有人來幫助我們。當我們看到別人需要幫助而我們正好有能力幫忙的時候,也會盡量幫上一把。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我們既不希望他們因為“樂于助人”而受到傷害,也不希望他們對別人漠不關心。因此,就需要他們在“樂于助人”和“保護自己”中做到平衡。 在孩子遇到需要幫忙的人和事的時候,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判斷: 要不要幫? 怎么幫? 要不要幫 如果孩子是和父母在一起,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當然可以幫。 如果孩子是獨自外出,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則需要結合下面一點看具體情況。P7-12
寶貝,保護好自己 作者簡介
劉思瑾,心理健康教育碩士、***心理咨詢師、小學一級教師,是湖南省小學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面試官,擁有數十年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經驗;是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陳曉群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名師、天心區未成年人輔導中心特邀咨詢師、優秀心理健康教師,擁有多年小學心理教育咨詢經驗在校從事學生心理咨詢、家長心理咨詢、學生團體輔導等工作,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多次執教小學心理示范課,曾榮獲長沙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競賽一等獎、長沙市心理論文評比一等獎等各級各類獎項,并多次被評為長沙市優秀心理工作者。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