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實用社交禮儀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高等開放教育系列教材;互聯網+遠程一體化智慧數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0108
- 條形碼:9787300300108 ; 978-7-300-3001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用社交禮儀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高等開放教育系列教材;互聯網+遠程一體化智慧數字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從闡述禮儀的起源與發展、禮儀的原則及功能入手,系統介紹了個人禮儀、會面禮儀、商務禮儀、餐飲禮儀、日常禮儀、求職禮儀、旅游禮儀、公共場所禮儀、民俗禮儀等內容與要求。在對禮儀理論知識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職業技能的訓練,突出操作性和實用性,內容上注意吸收有關行業的新觀點、新資料,使學生在理論學習和技能操作中掌握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等禮儀原則和相關的知識。同時,本書在編寫時也注意借鑒了其他相關行業服務禮儀的長處,既有普遍性,也有專業性。
實用社交禮儀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高等開放教育系列教材;互聯網+遠程一體化智慧數字教材) 目錄
模塊一個人禮儀007
單元一儀容禮儀008
單元二表情禮儀018
單元三姿態禮儀024
單元四服飾禮儀032
模塊二會面禮儀043
單元一稱呼、問候禮儀044
單元二介紹、握手禮儀050
單元三鞠躬、名片禮儀056
單元四交談禮儀061
模塊三商務禮儀069
單元一接待禮儀070
單元二拜訪禮儀075
單元三位次禮儀080
單元四商務活動禮儀090
模塊四餐飲禮儀101
單元一中餐禮儀102
單元二西餐禮儀108
單元三自助餐禮儀114
單元四酒會、茶會禮儀119
模塊五通聯禮儀127
單元一電話禮儀128
單元二網絡禮儀132
單元三信函禮儀141
單元四饋贈禮儀1470000
模塊六日常禮儀155
單元一日常聚會禮儀156
單元二日常行路禮儀163
單元三日常乘車禮儀166
單元四日常家庭禮儀173
單元五探望禮儀178
模塊七職場禮儀183
單元一求職禮儀184
單元二辦公室禮儀191
單元三與上司、下屬相處的禮儀195
模塊八公共場所禮儀199
單元一娛樂場所禮儀200
單元二演出場所禮儀204
單元三健身休閑場所禮儀210
單元四其他公共場所禮儀214
模塊九旅游禮儀219
單元一旅行前的禮儀220
單元二住宿禮儀226
單元三旅行中的禮儀229
模塊十民俗禮儀233
單元一國內民俗禮儀234
單元二國外民俗禮儀241
參考文獻255
實用社交禮儀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高等開放教育系列教材;互聯網+遠程一體化智慧數字教材) 節選
禮儀是人際交往的規則,是人類由野蠻到文明的重要標志。律己敬人,待人以禮,禮儀使人與人的交往更舒暢、更和諧。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就指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注重禮儀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氣質風度、素質修養,也代表了單位、組織甚至是國家與民族的形象,它標志著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也是衡量人們教養和道德水準的尺度。尤其在今天,科技的發展、交通的便利、信息傳遞的快捷,縮短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距離,經濟文化的交流更加頻繁,我們只有注重禮儀學習,加強自身修養,方能“有‘禮’走遍天下”。 一、禮儀的含義 禮儀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所形成的互相之間表示友好、尊重并展示文明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是達成社會共識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方式,也是人們文明交往的必要條件。禮儀是禮節、禮貌、儀表、儀式的統稱。 禮貌是人們在交往時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人們主要通過禮貌語言和禮貌行為來表現對他人的謙虛和恭敬。 禮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頌、問候、致意、哀悼、慰問以及給予必要協助和照料的慣用形式。 儀表指人的外表舉止,包括容貌、服飾、體態、風度和個人衛生等它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禮儀素養,是人們交往中的"**形象"。 儀式指在較大的場合舉行的、具有專門規定了的程序化行為規范的活動,如迎接外賓的儀式、結婚慶典儀式等。 二、禮儀的特征 禮儀具有一些自身獨有的特征,主要表現在規范性、民族性、傳承性、時代性、地域性、操作性六個方面。 (一)規范性 禮儀是一種規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待人接物、律己敬人的標準化、規范化做法。禮儀雖然也有地域性和文化差異性,但那僅僅是形式上的差異,其與律己敬人的本質是一致的。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范圍日益擴大以及各國禮儀的互相滲透,許多禮儀規范和表現形式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如握手、微笑、正式場合的著裝禮儀等。 (二)民族性 禮儀與一個民族的風土人情、習俗習慣密切聯系在一起。任何一種禮儀都是在一定的民族發展進程中形成、發展的。因此禮儀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脫離民族文化的禮儀是不存在的。隨著民族間的交往,特別是國際交往的開展,禮儀又有一定的共通性。為此,我們不僅要了解國際交往中的通用性禮儀,同時也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性禮儀,特別是要了解不同民族的習俗與禁忌。 (三)傳承性 任何國家的現代禮儀都是在本國古代禮儀的基礎上繼承、發展而來的。離開了對本國、本民族既往禮儀的傳承,就失去了禮儀的文化根基,就不可能形成現代禮儀。傳統的民族禮儀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應該有揚棄、有繼承、有發展。 (四)時代性 禮儀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同時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是在人類長期的交際活動實踐中形成、發展、完善起來的,但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吐故納新,隨著內外交往日益頻繁而借鑒吸收,以符合人類社會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特征。 (五)地域性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由于民族特點、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生活習慣不同,往往有著不同的禮儀規范。這就要求我們在社交和禮儀活動中尊重民族、地域的不同,尊重差別,謹慎地處理地域間的文化差異。 (六)操作性 禮儀來源于實踐、應用于實踐,我們學習、掌握禮儀的目的在于應用。切實有效、實用可行、規則簡明、易學易會、便于操作,是禮儀的特征。我們要遵循禮儀的基本原則,按照禮儀的具體細節要求在行動中落實。
實用社交禮儀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高等開放教育系列教材;互聯網+遠程一體化智慧數字教材) 作者簡介
竭紅云,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關系。發表的論文多篇,參加省級課題、校級課題數項。出版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張海珍,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公共管理系教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