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猛將還鄉:洞庭東山的新江南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89057
- 條形碼:9787520189057 ; 978-7-5201-8905-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猛將還鄉:洞庭東山的新江南史 本書特色
歷史學者趙世瑜教授重磅新作,5年磨一劍,多次田野實地考察的潛心之作 一部呈現洞庭東山的“編外民眾”水上人群體歸化帝國( )治理的新江南史 從水上人到岸上人,從東山到上海,重新解構江南的社會結構 追溯從明朝開始,延續數百年的劉猛將信仰的歷史故事 50多幅實地勘察圖片、10余幅清繪地圖,全彩印制
猛將還鄉:洞庭東山的新江南史 內容簡介
江南史研究已取得累累碩果,在農業開發、市鎮興起以及社會與文化的發展等諸多領域有了豐富的認識。而對這一過程的另一面,即水上人上岸成為定居人群的過程,特別是對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能動行為,以及由此造成的社會結構變化及其內在邏輯,尚有待深入挖掘。本書以太湖東山的劉猛將信仰為切入點,試圖對東太湖地區水上人上岸的過程及其對江南社會經濟的影響加以梳理,為江南地區農業聚落的形成、商業與市鎮的繁榮和宗族建構等問題尋找一條新的解釋路徑。本書的探討不僅有助于認識江南社會呈現出已知面貌的“所以然”,而且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社會不同區域發展道路的共性。
猛將還鄉:洞庭東山的新江南史 目錄
序篇 從田野開始的歷史
一 走進東山
從島嶼到半島
《柳毅傳》與唐宋以來的開發
東山的進路
進入東山之內
文字史更早的西山
東山社會的早期故事
東山聚落的變遷
二 猛將出世
前山與后山:東山劉猛將的社會-文化空間
葑山寺的故事
東山猛將溯源
上方山的五通與猛將
作為社神的猛將
里社、土地與城隍
猛將作為社神的制度改革背景
軒轅宮的歷史層累
靈佑廟
口述傳統:劉猛將到底是誰的神
三 從水上人到岸上人
上岸漁民的口述故事
無法確知的漁民人口與“湖權”
東太湖的漁民生活
水上人如何上岸
潦里:一個過渡帶社區
早期的東山岸上居民
參照:回到當代漁民社會
四 洞庭商人與東山宗族
洞庭商人與贅婿
東山翁氏
合伙制經營與“合伙制社會”
從翁氏到席氏
東山宗族的建構
面對國家:“急公好義”的東山商人
五 社廟與圩廟
江南圩田與東山的開發
東山的圩
圩廟:圩上聚落的社廟
一水之隔:吳江沿湖地區的開發 與社會緊張關系
猛將的“老家”與農業中心論的質疑
從淀山湖三姑祠到金澤陳三姑
青浦的猛將與厲壇
六 新江南史:從離散社會到整合社會
離散社會、整合社會及“共同體”問題
西山的五位洞庭府主
蘇州城西猛將堂
蘇州城北的別樣
蘇州城東的變相
從離散到整合——常熟的縮影
終 篇 從東山到上海:關于傳統社會現代化的再思考
后 記
猛將還鄉:洞庭東山的新江南史 節選
東山猛將溯源 鉤稽文獻,民間以“猛將”為名的神為數不少,且出現的時間早于明代。如元延祐《四明志》中就記載鄞縣有“猛將廟”,這當然不是劉猛將的廟,該猛將的故事是這樣的: 猛將廟,縣東二里。神姓李名顯忠,高宗避難,神扈駕防,送御舟出海,祥飆送帆,賜爵猛將,重節武功大夫。水旱疫癘,蕃船海舶有禱輒應。撥官地一片興建祠宇。 這位猛將姓李,其起源與南宋初的史事相聯系,這一特點在江南地區非常普遍。從其神跡來看,應該也是個類似媽祖的水上人的神,但應該是在受封賜之后也管到了“水旱疫癘”,這其實是江南許多神靈故事變化的一個基本模式。 到明代地方文獻中,關于劉猛將的記錄開始出現,如: 宋劉猛將廟,在馬陸村。元至正十一年里人陸純杰建,祀宋將劉銳,即锜弟也。 按此記錄,我們所說的劉猛將廟在元代的嘉定也出現了,當然,故事也與南宋初抗金的史事相聯系。但劉銳生平不詳,他與劉锜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在民間建構出來的。所以后世為了把劉猛將的正統性坐實,干脆就說他是劉锜。 明代文獻中甚至把劉猛將的神靈祭祀系于更早的宋代。我們僅舉崇禎《吳縣志》中的幾段材料為例: 元日,通玄寺多士庶禮觀音大士,三日競游開元寺,十三日詣吉祥庵,謁揚威侯,俗呼劉猛將。燃巨燭如杯棬,至半月始滅。……七月初,田夫耕耘甫畢,各醵錢祀猛將,曰燒青苗,橫塘、木瀆等處尤盛。 這里尚未提及劉猛將的歷史淵源,但說到劉猛將的正式名稱叫揚威侯,民間于正月和七月舉行祭祀活動,是定居農業人群的習俗。因此,學術界多認為劉猛將是岸上農耕人群的神,30年前我本人也將其理解為與農事活動密切相關的驅蝗神。 崇禎《吳縣志》記載說: 猛將廟在中街路仁風坊之北,宋景定間因瓦塔而創。神姓劉,名銳,或云即宋名將劉锜弟,嘗為先鋒,陷敵保土者也。初封揚威侯,加封吉祥王,故廟亦名吉祥庵。相傳其神能驅蝗,吳人事之甚嚴,累著靈異。入本朝,家戶戶祝,香火愈盛,廟遇圯〔圮〕即葺。崇禎十一、十二年,巡撫都御史張國維,十三、十四年巡撫都御史黃希憲、知縣牛若麟為民詣禱,崇神禋祀。 仔細閱讀這段材料。首先,我們知道在明末的時候吳縣縣城里有個猛將廟,南宋理宗景定年間開始有了這座廟,是因為這里有一座瓦塔,但當時是不是猛將廟,并不確定。其次,劉猛將被封為揚威侯和吉祥王,似乎是南宋敕封的,但我們找不到南宋敕封的直接證據。再次,至晚在明末,劉猛將已經被民間和地方官府視為驅蝗神,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明末吳縣知縣牛若麟作《驅蝗告廟文》,其中說:“前朝景定間,阜蟲禍宋,曾憑法力驅除,今上庚辰歲,螟戕吳,旋仗英靈殄滅,流毒復萌于今夏,蕩氛倍急于當年。電掃為期,奚啻旌旗奏凱;雨施是賴,庶幾云漢寢謠。”此神在南宋景定間曾有驅蝗的神跡,在明末已經廣為流傳,但是否得到過朝廷的封賜,仍不明確。*后一點是很有意思的,材料中說劉銳“嘗為先鋒”,在現在江南許多地方的猛將廟中,往往有幾尊“先鋒”的塑像,他們是真實存在的漁民的香社頭目,配享于猛將神像之旁。
——出自第二章“猛將出世”
猛將還鄉:洞庭東山的新江南史 作者簡介
趙世瑜,1959年生,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任第六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員、第十屆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第九屆北京市文聯副主席、第六屆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社會史、民俗學、歷史人類學。近五年出版有《在空間中理解時間——從區域社會史到歷史人類學》(2017) 、《說不盡的大槐樹》(2018) 、《 眼隨心動——歷史研究的大處與小處》(2019) 、《歷史人類學的旨趣——一種實踐的歷史學》(2020)等著作,主編有The Chinese Empire in Local Sociey:Ming Military Instutions and Their Legacy(2021)、《“鄉校”記憶—— 歷史人類學訓練的起步》(2021) 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