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智利之夜(精裝)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8131033
- 條形碼:9787208131033 ; 978-7-208-13103-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利之夜(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智利之夜》是波拉尼奧的中篇小說,西語首版于2000年,曾被作者命名為《屎風暴》(Shit Storm),經(jīng)出版人的說服改名為《智利之夜》(西語直譯)。2003年英文版出版之后,在英語世界引起轟動,這也是**部在英文世界出版的波拉尼奧小說。 桑塔格非常喜愛,評價極高:“令人驚嘆的情感之河,聰明的沉思,迷人的幻想——《智利之夜》——是來真的,而且極罕見:這是一本注定要在世界文學中擁有永恒位置的當代小說。” 喁喁獨語的神父,對祖國的獨白,與文學大師的交往,軍政統(tǒng)治下的青春記憶——那些讓自己深陷其中、又愛又恨、無法自拔又諷刺不屑的一切……也許只不過是頭腦里的一場屎風暴 《智利之夜》全書計9萬余字,全書只分兩個自然段,第二段僅一句話,所以在內(nèi)文的處理上,考慮到視覺效果,注釋的部分有特別設(shè)計。
智利之夜(精裝) 內(nèi)容簡介
《智利之夜》講述的是:發(fā)著高燒的神父兼文學評論家、平庸的詩人、天主教主業(yè)會成員塞巴斯蒂安??烏魯?shù)賮??拉克魯瓦以為自己快要死了,在彌留之際,他在一個晚上的時間里回顧了自己一生中的那些重要時光,以下這些人物與情節(jié)依次登場: 與智利文學批評界教父費爾韋爾的交往,使他逐漸意識到他的同性戀傾向;恩斯特·榮格爾,以及那位在巴黎放任自己死于營養(yǎng)不良的危地馬拉畫家,后者對一切善意的幫助嗤之以鼻;兩位身份曖昧的委托人,一項環(huán)游歐洲以尋找教堂建筑保護之法的旅行之邀,一次秘密向皮諾切特將軍教授馬克思主義課程的不情之請;還有一位神秘的女士,在她的那棟郊區(qū)豪宅里聚集著智利文學界杰出的人物,而在它的地下室里卻發(fā)生著堪比恐怖電影的可怕事件……
智利之夜(精裝) 節(jié)選
說到純粹性,或是以純粹之名,某個下午,在薩爾瓦多??雷耶斯先生的家里,當時還有五六位其他客人,費爾韋爾也是其中一員,薩爾瓦多??雷耶斯表示在歐洲他所認識的*為純粹的人之一當屬德國作家恩斯特??榮格爾。費爾韋爾顯然是知道這段往事的,但是他希望我能從薩爾瓦多先生本人口中去得知,所以他要薩爾瓦多向我解釋他當時是如何以及在何種形勢下認識榮格爾的。然后薩爾瓦多先生就在一把帶有描金邊飾的大扶手椅上坐了下來,并說那是發(fā)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是在巴黎,“二戰(zhàn)”期間,當時他被派駐智利使館。接著薩爾瓦多提到了一場宴會,現(xiàn)在我也記不清那是在智利使館,還是在德國使館,又或者是在意大利使館舉行的了,他提到了一位美麗的女士,后者問他是否希望被引見給那位著名的德國作家。薩爾瓦多先生,我估計他當時應(yīng)該還不到五十歲,就是說要比現(xiàn)在的我要年輕得多也精力充沛得多,他回答說是,我非常樂意,喬萬娜,請把我介紹給他吧。于是那位意大利女性,那位對我們的作家兼外交官薩爾瓦多先生頗具好感的意大利女公爵或是女伯爵,帶著他穿過好多間大廳,它們就像是瓣瓣綻放的神秘玫瑰一般,一個接著一個依次開啟。接下來他們抵達了*后那間大廳,那里有一群德意志國防軍的官員還有幾位平民,而眾人關(guān)注的焦點是榮格爾上尉,**次世界大戰(zhàn)的英雄,也是《鋼鐵的暴風雨》《非洲游戲》《在大理石危巖上》和《赫里奧波里斯》的作者。在聽了一會兒這位偉大的德國作家的言談之后,那位意大利女親王著手把智利作家兼外交官薩爾瓦多介紹給榮格爾,他倆用法語交流起來。接下來,很自然地,出于禮貌,榮格爾問我們的作家,是否能找到其著作的法語版本,薩爾瓦多隨即快速地給出了肯定的答復(fù),沒錯,他有一本書已經(jīng)被譯成法語了,如果榮格爾想要讀的話,他將十分榮幸能將其饋贈給他,榮格爾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他們互換了名片,并約了一個時間一起吃晚飯,或是午餐或早餐,因為當時除了那些每天都有可能冒出來的、將會無可避免地打亂任意一個事先許下的約定的意外事件,榮格爾的日程表也已經(jīng)安排得很滿,充滿了各種不可拒絕的約定。薩爾瓦多說,至少他倆預(yù)約了一個日子共進下午茶,一頓智利下午茶,這將使榮格爾得以了解智利下午茶有多么精美,讓他不會產(chǎn)生我們智利人依舊處于用羽毛裝飾身體的原始狀態(tài)的印象。接下來,薩爾瓦多先生就向榮格爾告辭,他和那位意大利女伯爵或是女公爵又或者是女親王一起,再次穿過那些相互連通的大廳,它們就像神秘的玫瑰花一樣,**朵向第二朵綻開它的花瓣,而后者又向下一朵綻開,然后一直到時間的盡頭,同時他們用意大利語談?wù)撝『偷〉呐藗儯贿^在這個情況下,我想說,從談話的本質(zhì)而言,談?wù)撪嚹险诤退募伺畟円彩且粯拥摹滋熘螅_爾瓦多和榮格爾在一個危地馬拉畫家藏身的閣樓里相遇了。巴黎被占后,那位畫家無法離開那里,薩爾瓦多間或會帶上各種食物去看望他:面包和肉醬,一小瓶波爾多紅葡萄酒,一公斤用粗紙包起來的意大利面,茶葉和糖,大米、油還有卷煙,其他一切他能在使館的廚房或者是黑市里找到的食物。而這個承蒙薩爾瓦多救濟的危地馬拉畫家卻從來不曾向他致謝,即使薩爾瓦多帶去一罐魚子醬、李子醬和香檳,他也從未向他表示過感謝,沒有說過一次“謝謝,薩爾瓦多”或是“謝謝,薩爾瓦多先生”,甚至于,在某次看望過程中,我們這位可敬的外交官帶著他的一本小說,原本是準備送給另外一個人的,她的名字出于謹慎*好還是不說為妙,因為那是一位已婚人士,當時薩爾瓦多一看到那位危地馬拉畫家是如此潦倒,當即決定把那本小說送給他,或是借給他。一個月后,當薩爾瓦多再次去看望那位畫家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那本小說,依舊被放在當時的那張桌子(或是椅子)上。當畫家被問及他是否不喜歡這本小說,還是恰恰相反,他已經(jīng)在其字里行間找到了閱讀的樂趣的時候,畫家本人卻是一副中氣不足、無精打采的樣子,正如他平時所一貫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勉強做出回答,表明自己根本就沒讀過那本書。對此,薩爾瓦多先生說,帶著一種作家們所固有的沮喪感(至少智利和阿根廷作家們是那樣子的),他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這樣一種窘境:因此,其實你不喜歡這本書。危地馬拉人則回答說那本書既沒有使他喜歡也沒有使他討厭,他單純就是沒有看而已。然后薩爾瓦多拿起他的書,發(fā)現(xiàn)封面上積了一層灰,就是書本長久不被使用時上面通常會積上的灰塵(其他東西也一樣!),于是在那一刻他明白了危地馬拉人所說的是實情,從那以后他就不怎么把那位畫家放在心上了,一直又耽擱了至少兩個月才再次出現(xiàn)在那間小閣樓里。這次他現(xiàn)身的時候,那個危地馬拉畫家看上去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為消瘦,就好像在過去的兩個月里,他一口飯也沒吃過似的,仿佛他就想要一邊凝視著巴黎的街景一邊放任自己慢慢死去似的。他受到疾病的折磨,在那個時候有些外科醫(yī)生把它稱為抑郁癥,現(xiàn)在則被叫做厭食癥,患者主要是一些年輕女人,那些在圣地亞哥城虛幻的街道上被肆虐的風兒吹過來又吹過去的小蘿莉們。但是在那些年,在那個屈服于日耳曼民族統(tǒng)治之下的城市里,藏身于陰暗的、高聳的閣樓之上的危地馬拉畫家所患的病,在當時還不叫厭食癥,而被叫做抑郁癥,拉丁語叫做morbus melancholicus,它被認為是一種專門攻擊怯懦者的疾病。當時薩爾瓦多??雷耶斯,也可能是費爾韋爾,不過如果是費爾韋爾的話,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了,提到了羅伯特??伯頓的大作《憂郁的解剖》,那本書非常準確地描述了這一疾病的各個方面。在那一刻,所有在場的人都沉默了,我們用一分鐘的時間默哀那些無法抵擋黑色膽汁影響的人。然而,如今黑色膽汁正折磨著我,使我感到無力,使我在聽到那個業(yè)已衰老的年輕人的話語時幾乎要號啕大哭!當時,當我們集體默哀的時候,我們幾個仿佛在偶然之間結(jié)成了一種緊密的聯(lián)盟,就像是從某部無聲電影中截取出來的一個畫面似的,一片白色的屏幕,實驗用的試管和蒸餾瓶,燒毀了的、燒毀了的、燒毀了的電影膠片。在那個時候,薩爾瓦多說到了謝林(據(jù)費爾韋爾說,他從未讀過他的作品),謝林把抑郁癥說成是無限的渴望—就是德語中的“Sehnsucht”(欲望)一詞;薩爾瓦多還講述了神經(jīng)外科所使用的干預(yù)手段,在那里,醫(yī)生們切斷病人腦部連接丘腦和腦前額大腦皮層的神經(jīng)纖維。接下來,薩爾瓦多又開始繼續(xù)講述那個瘦削的、呆板的、佝僂的、虛弱的、羸弱的、干癟的、蒼白的、發(fā)育不全的、憔悴的、軟弱的、瘦小的危地馬拉畫家。總之,當時他的消瘦程度使薩爾瓦多大吃一驚,內(nèi)心暗忖:那誰誰誰,某某某,或是那個中美洲畫家的名字,你都已經(jīng)到這種程度了!隨即薩爾瓦多作為一個善良的智利人,他的**沖動就是邀請畫家去吃晚飯或者點心,但被拒絕了,后者辯稱那是由于在那個時間出門對他而言有點不大那個啥(我也不記得了),然后我們的外交官薩爾瓦多先生對著天空,或者是天花板,大喊了一聲,接著問畫家他從什么時候開始就再也沒有吃過東西了,危地馬拉人說沒隔多久。沒隔多久是多長時間?他自己也不記得了。薩爾瓦多先生倒是還記得這么一個細節(jié):他說完話,然后把帶來的一點點食物放到灶旁的那個櫥柜里去,也就是說,當時寂靜開始再次籠罩危地馬拉人落腳的小閣樓,并且薩爾瓦多先生的存在感開始變?nèi)酢τ谡硎澄铮蚴?*百次觀看四面墻上掛著的畫作,又或者忙于坐下來思考、抽煙,蓄意地或者說是漠然地任由時間流逝(這種毅力只有那些從事外交這一行或者在外交部已經(jīng)工作了很長時間的人才會擁有),那個危地馬拉人則一直坐在另外一把椅子上,刻意地坐在唯一一扇窗戶旁邊。當薩爾瓦多先生坐在房間盡頭的那把椅子上,觀看著自己的靈魂活動的景象虛擲時光的時候,那個憂郁的、佝僂的危地馬拉人,則凝望著巴黎街頭常見或者罕見的各色風貌消磨時光。后來,我們的作家發(fā)現(xiàn)似乎存在著一條看不見的虛線,那個危地馬拉人的視線就沿著那條線趨近或者游離,哦,在那一瞬間,薩爾瓦多心中滑過恐怖的陰影,他想要立刻閉上雙眼,不想再見到那個正凝望著巴黎街頭飄揚的暮色的畫家,他有一種想要逃離或者擁抱他的沖動,有一種想要問他在看些什么并隨即把這一切占為己有的欲望(這一欲望包藏著合理的野心);然而同時薩爾瓦多卻又害怕會聽到那些無法被聽到的,那些我們既無法聽到,也完全不可能被說出來的,*基本的真理。就是在那里,在那間小閣樓里,一段時間以后,薩爾瓦多??雷耶斯和恩斯特??榮格爾不期而遇,后者是出于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尤其是他那永不衰竭的好奇心,過去看望那位危地馬拉畫家的。當薩爾瓦多繞過畫家居所的門梁,他首先看到的,就是穿著德意志國防軍官員制服的榮格爾,他正專注地研究著一幅兩米乘兩米大小的油畫。那幅畫薩爾瓦多本人已經(jīng)看過無數(shù)次了,它有個奇怪的名字:《日出前一小時的墨城風光》。那幅畫無可避免地帶有來自超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那位危地馬拉畫家把超現(xiàn)實主義更多地看成是一種意圖而不是一種成功,因為它從未得到布勒東流派的追隨者的官方贊美;在那幅畫上還能發(fā)現(xiàn)一點兒那些意大利風景畫家的邊緣影響,包括對法國象征主義畫家雷東或是莫羅的喜好,而這一點是那些荒誕的、高度敏銳的中美洲畫家所特有的。那幅畫所展示的,是從一個小山丘上,或者是從某棟高樓的陽臺上所看到的墨西哥城。主色調(diào)是綠色和灰色。一些街區(qū)看上去像是波浪。另一些街區(qū)看上去就像是照片的底片。畫面上看不到有人,哦,不,還是有人的,在這里,在那里,有些模模糊糊的骨架,既可以被看成是人也可能被看成是動物。榮格爾見到薩爾瓦多先生的時候,一絲輕微的驚訝,然后是一絲同樣輕微的喜悅感,在他臉上交替出現(xiàn)。當然,他倆熱情地打了招呼,并按照慣例寒暄了一陣子。然后榮格爾開始談?wù)摾L畫。薩爾瓦多先生就他所不了解的德國繪畫藝術(shù)向榮格爾請教。他當時有這么一個印象,就是使榮格爾真正感興趣的唯有丟勒,因為有一段時間他倆只討論丟勒一個人。然后他倆的熱情開始逐漸升溫。突然,薩爾瓦多發(fā)現(xiàn)自己從抵達這里開始還一句話都沒有和此間的主人說過呢。他開始找他,同時內(nèi)心涌現(xiàn)起一陣輕微的恐慌。我們追問他那是種什么樣的驚惶感,他告訴我們說他當時擔心危地馬拉畫家已經(jīng)被法國警察,或者更慘一點,被蓋世太保逮捕了。不過幸好,危地馬拉人還在那里,他坐在窗邊,入神地(雖然其實不能用“入神”這個詞,他從沒有聚精會神過)凝望著巴黎街頭。帶著一絲寬慰,我們的外交官機智地轉(zhuǎn)變了話題,他詢問榮格爾對這位沉默的中美洲畫家作品的看法。榮格爾回答說這位畫家像是在遭受嚴重的貧血癥的折磨,毫無疑問他*需要的就是進食。到了這個時候,薩爾瓦多才意識到他給危地馬拉人帶來的食物還在他自己手上呢:一點點茶葉,一點點糖,一條兩磅多重的大面包,還有半公斤羊奶奶酪—沒有任何智利人喜歡吃這個,于是他就從我們大使館的廚房里偷偷給帶了出來。薩爾瓦多先生感到有點窘迫,隨后就邊動手把食物放在擱板上,邊對畫家說:“我給你帶了點食物過來。”那個危地馬拉人,和往常一樣,既沒有道謝,也沒有回過頭來看他帶來了哪些東西。薩爾瓦多記得,大概有那么幾秒鐘,那場景簡直沒法更尷尬了。
智利之夜(精裝) 作者簡介
羅貝托??波拉尼奧(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yè)余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shù)學和統(tǒng)計學。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動了融合超現(xiàn)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xiàn)實以下主義”(Infra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fā)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年他前往歐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jié)婚定居。2003年因為肝臟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 波拉尼奧四十歲才開始寫小說,作品數(shù)量卻十分驚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發(fā)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致以杰作、偉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贊譽。蘇珊??桑塔格、約翰??班維爾、科爾姆??托賓、斯蒂芬??金等眾多作家對波拉尼奧贊賞有加,更有評論認為此書的出版自此將作者帶至塞萬提斯、斯特恩、梅爾維爾、普魯斯特、穆齊爾與品欽的同一隊列。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