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土壤采樣與分析方法(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19089
- 條形碼:9787121419089 ; 978-7-121-4190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土壤采樣與分析方法(上、下冊) 本書特色
加拿大土壤學會出品,原版在國外影響巨大。 本書的中文版將彌補國內土壤采樣與分析方法完整性、系統性上的缺失。 李保國教授、李永濤教授、任圖生教授、王朝輝教授、徐建明教授共同翻譯!
土壤采樣與分析方法(上、下冊) 內容簡介
本套書《土壤采樣與分析方法》(上、下冊)是為土壤樣品的采集與分析提供常規的、相對簡單易用的分析方法。所有分析方法在材料及操作步驟等方面都提供了詳盡的表述,給出了每種方法的優點與不足,并附上了相應的主要參考文獻,國內在近20年內沒有類似圖書出版。本套書內容包括**篇(土壤樣品采集與處理);第二篇(土壤與環境管理的診斷方法);第三篇(土壤化學分析);第四篇(土壤生物分析);第五篇(土壤有機質分析);第六篇(土壤物理分析);第七篇(土壤水分析);附錄等。
土壤采樣與分析方法(上、下冊) 目錄
**篇(土壤樣品采集與處理)
第1章 土壤采樣設計
第2章 森林土壤采樣
第3章 土壤有機碳儲量的測定
第4章 土壤樣本的處理和存儲
第5章 土壤化學分析中的質量控制
第二篇(土壤與環境管理的診斷方法)
第6章 硝態氮和可交換性銨態氮
第7章 Mehlich 3提取態元素
第8章 碳酸氫鈉—可提取態磷
第9章 硼、鉬和硒
第10章 微量元素測定
第11章 酸性土壤中的易溶性鋁和錳
第12章 石灰需求量
第13章 使用離子交換樹脂測定離子供給率
第14章 環境土壤磷指數
第15章 電導率和可溶性離子
第三篇(土壤化學分析)
第16章 土壤反應和交換性酸
第17章 土壤溶液的采集與測定
……
第25章 用連續浸提法確定土壤有效磷的特征
第26章 土壤中有效態鋁、鐵、錳、硅的元素分析
第27章 森林土壤養分有效性的測定
第28章 有機質土的化學特性
第四篇(土壤生物分析)
第29章 土壤和根相關微生物培養方法
第30章 叢枝菌根
第31章 根瘤菌與共生固氮作用
第32章 小型節肢動物
第33章 線蟲
……
第42章 基于脂質的群落分析
第43章 細菌群落信息的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分析
第44章 土壤食物鏈特性指示物
第五篇(土壤有機質分析)
第45章 碳礦化
第46章 礦化態氮
第47章 物理性非復合有機質
……
第53章 固態13C核磁共振波譜法測定土壤有機質
第54章 穩定性同位素在土壤和環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第六篇(土壤物理分析)
第55章 顆粒大小分布
第56章 土壤收縮
第57章 土壤容重和孔隙
第58章 土壤結持性:塑性上限和下限
……
第66章 森林土壤容重測定
第67章 有機土壤和生長基質的物理性質:土壤粒徑和分解度
第68章 有機土和栽培基質的物理性質:水、空氣的存儲和流體動力學
第七篇(土壤水分析)
第69章 土壤水分析:原理和參數
第70章 土壤含水量
第71章 土水勢
第72章 土壤水分特征曲線(脫水和吸水):張力和壓力法
……
第82章 非飽和水力學特性:田間張力入滲法
第83章 非飽和水力學特性:瞬時剖面法
第84章 土壤水力學特性估算
第85章 土壤特性變異分析法
土壤采樣與分析方法(上、下冊) 作者簡介
李保國,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特聘教授,1990年土壤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現為土壤學與土地資源利用方向的教學和科研的guo*家級團隊的負責人,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國家黑土地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吉林梨樹實驗站站長,農業部華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土壤學會會士,美國農學會會士,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建設、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副組長。主要從事耕地保護、土水資源利用和土壤-土壤作物系統的定量化研究。創建了區域水鹽運動監測預報系統、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土壤過程分布式模型、主要農作物結構-功能模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的“梨樹模式”。研究成果在我國華北平原的鹽堿地改良利用和節水農業、西北地區綠洲農業與鹽漬化荒漠化防治及東北黑土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社會服務優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多個省部級科研與教學成果獎。 李永濤,長期從事土壤質量與水土環境研究。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二級教授、院長,農業資源與環境省一級學科帶頭人、土壤學二級學科帶頭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土壤學崗位專家。農業農村部華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土地利用與整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農田土壤污染修復工程中心主任,國家產地環境重金屬修復創新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土壤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土壤學會副理事長。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建設專家指導組、微生物登記評審委員會、耕地污染攻堅專家組成員。 任圖生,中國農業大學特聘教授。1997年獲加拿大Alberta大學土壤學博士學位,1997-98年在美國Iowa州立大學從事土壤物理學博士后研究。美國土壤學會、國際土壤與耕作研究組織會員,美國土壤學會會士,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常務理事,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專家組成員。曾任Methods of Soil Analysis編輯,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Canadi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和Soil Use and Management副主編。長期從事土壤耕作與物理特性和過程研究,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課題;參與創建了科學保護利用黑土地的“梨樹模式”。發表論文170多篇,取得國家專利6項。 王朝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常務理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土壤學報》和《中國農業科學》編委。長期從事旱地作物水肥管理及其生態環境效應、農作物產量與營養品質調控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內容涉及土壤有機碳氮、土壤微生物體氮、土壤氨揮發損失、土壤硝態氮殘留和淋溶、土壤肥力與定向培肥、小麥等作物的養分吸收轉移利用與產量品質形成、蔬菜硝態氮累積、新型肥料研制等。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公益性行業科技專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各1項,公益性行業科技專項課題2項,中澳合作項目1項。共發表論文200余篇,SCI收錄60余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2部;獲國家發明和新型實用專利5件,制定國家和地方標準4部,獲農業農村部農業主推技術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2完成人),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2完成人),陜西省現代教育成果二等獎1 項(第1 完成人)。2005年被評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拔尖人才;2006年,獲批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8年,被聘為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2010年,被評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團隊帶頭人;2012年,被評為農業部農業科研杰出人才。2018年,被評為農業部科學施肥專家指導組成員。 徐建明,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美國土壤學會和農學會Fellow,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Research、Biogeosciences、Pedosphere副主編,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Biochar、土壤學報、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等刊物編委。長期從事土壤化學與生物化學、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生態效應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以及重點和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40余項,在PNAS、The ISME Journal、Microbiome、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國際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80余篇,主編中、英文著作8部,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7項,主編出版的《土壤學》(第四版)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