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紅星照耀黃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999346
- 條形碼:9787540999346 ; 978-7-5409-993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星照耀黃河 本書特色
該書是一部系統、完整、全面記錄循化紅色歷史的紀實文學作品,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20年度少數民族文學重點扶持項目。該書的發行,對于循化縣人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提供了詳實的參考,對推動循化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具有現實意義。
紅星照耀黃河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獻禮作品,本書以紀實文學的形式,講述了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兩段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以及新時期循化各族人民傳承紅軍精神緬懷革命先烈以及撒拉之鄉的紅色人物等內容,史料比較豐富,結構合理,是一部完整反映循化各族人民革命史、民族團結史的作品,更是青海省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和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根鑄魂**的教育讀本。
紅星照耀黃河 目錄
**章 紅軍渡
第二章 患難見真情
第三章 刻在磚瓦上的忠誠
第四章 村莊的革命密碼
第五章 槍口下的組織生活
第六章 紅軍戰士融入百姓
第七章 鄉親相救紅軍戰士
第八章 沉痛追憶紅軍父輩
第九章 紅軍戰士的筏工日子
第十章 紅軍赤膽除暴安民
第十一章 紅軍戰士立功蘭州戰役
第二部 紅日
第十二章 解放軍挺進青海
第十三章 循化,青海解放從這里開始
第十四章 黃河上的英雄灣
第十五章 循化人民支持解放軍
第三部 紅星照耀黃河
第十六章 全國唯一紅軍修建的學校
第十七章 紅星照耀黃河
第十八章 紅軍后代尋根之旅
第十九章 人民軍隊賡續紅軍傳統
第二十章 青海的“井岡山”
第二十一章 紅色文化的感召力
第二十二章 系列教育活動助力精準脫貧
第二十三章 不忘初心
紅星照耀黃河 節選
**章 紅軍渡 2010年9月7日,這是我來到這個叫“贊卜乎”的小村莊的第三天,我面對這座破敗的村莊和四面都殘墻斷垣的學校,內心非常的失落,一股難掩的情緒籠罩在我心頭。每天下班回家,都悶不吭聲的陪伴年老的父親吃飯。原本對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有所研究,尤其是民族地區學生習作方面的課題摸索了十幾年,剛剛有所成果,并且在鄉里的中心學校大力推廣之時,卻被組織上安排到這個即將要合并的小學任校長,這對于我這樣二位研究型的教師來說是不太喜歡的崗位。加上贊卜乎的村容村貌,學校的基礎設施使我心生絕望。我極度壓抑的心情被父親敏銳地捕捉到了,知子莫若父。父親淡淡地對我說:“孩子,領導讓你去當校長,你一定要好好珍惜,絕對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尤其是你的那個學校,你千萬不要小瞧它,他可是紅軍修建的學校,撒拉族人民不應該忘記紅軍的恩情……” 父親的一番話讓我震驚,真的是那樣嗎?學校真是紅軍修建的嗎?一連串的疑問在我腦海里出現。 “那時候,學校剛剛修好,是你的伯父擔任了**任校長,也算是咱們家和那個學校有緣,你伯父比我大12歲,我那時候十幾歲了,經常去贊卜乎村,親眼見到的和你伯父口中聽到的事情特別多。” 我從83歲的父親口中聽到了很多,思緒逐漸漫游在70多年的歷史隧道中,眼前浮現出那些人和那些事…… 1939年,3月的青海高原,春暖還寒。一支百姓不像百姓,士兵不像士兵的400多人的隊伍,沿著湟水河迤邐前行。 他們是從西寧出發的,是被國民黨士兵在河西俘虜的紅軍戰士。他們在國民黨士兵的押解下,懷著悲愴的心情一步一步向前走,誰也不知道此去前途命運如何。大家身穿單衣單褲,腳上用羊毛織片和麻袋片包裹著。在平安驛每人就著涼水吃了一小把炒面,在國民黨士兵的呵斥下起來繼續趕路。過了古城,過了石壁,道路開始上行,山上的植被越來越矮小和稀疏。 大部分戰士在這里出現了反應,有的戰士輕的就頭疼,從頭頂開始脹痛,一點點向下延伸,到眉骨,到下眼眶。有的戰士則開始嘔吐,把中午吃的炒面連同黃水吐完了,接著是那種翻江倒海的干嘔,畢竟胃里面沒有什么可以吐的東西了。*后嘴唇、舌頭都已經變紫了。有幾名小戰士發起了高燒導致腳下發軟,任憑戰友們怎么扶都站不直,不想說話,冒虛汗,他們的反應漸漸變慢,眼睛發直,傻傻地看著前方慢慢地倒了下去。 “報告長官,有人昏迷了”背負戰士當中有人向騎著高頭大馬的馬家軍長官報告。長官策馬往前,看了看那些小戰士,馬鞭一揮:“來人吶,叫幾個老共產把這幾個小共產背著走,日媽媽地,就這么個屁本事還想鬧革命?還想占馬主席的地盤?繼續給額走。” 幾名年長的紅軍戰士過來背著那些昏過去的小戰士艱難的一步一步往青沙山頂走去。 青沙山是昆侖山系的一個支脈,橫亙在青海平安區和化隆縣之間,山峰海拔約3500多米,是湟水谷地和黃河谷地的分界線,亦是西寧至循化必經之路。自此路過的人們多會嚴重,進而產生高原反應,當地人稱為“煙瘴”。這里的氣候變化異常,青沙山山頂有很厚的積雪,加之高原空氣稀薄,爬山時大家都氣喘吁吁,不時有人滑倒,衣服濺滿泥水,有人還被劃破手臉,鮮血直流。那些年長的戰士們除了自己負重行軍,還要背著昏迷的病號,翻越海拔3100米的青沙山埡口時,山上空氣更加稀薄。盡管內地三月份正是艷陽天,此地卻冰凍三尺,寒風凜冽,戰士們普遍有強烈的高山反應,導致呼吸急促,心跳過速,嘴臉干裂,還出現臉腫、眼腫、流鼻血、頭暈等癥狀。屋漏偏遭連夜雨,三月的青沙山天氣說變就變。時值下午,寒風突然從坡面呼嘯而來,貼著地面卷起塵土和雪花。 P2-3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