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紀念關工委成立30周年系列叢書:家庭教育公開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7359385
- 條形碼:9787107359385 ; 978-7-107-3593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紀念關工委成立30周年系列叢書:家庭教育公開課 內容簡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教育部關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矚目成就的三十年,也是各級教育系統關工委和廣大“五老”為黨的教育事業薪火相傳、做出積極貢獻的三十年。 值此之際,教育部關工委出版該套“紀念教育部關工委成立30周年”系列叢書。全套書用樸實的文字記錄了三十年來教育系統關工委在做什么、為什么做以及產生了什么影響,這是教育系統關工委三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歷程的見證和忠實記錄,也是“五老”風采的集中展示。 這些“故事”為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而書寫,為服務社會、服務家庭而書寫,為關工委自身建設發展而書寫,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教育系統關工委助力立德樹人的鮮活實踐的凝練。
紀念關工委成立30周年系列叢書:家庭教育公開課 目錄
專題導語
專家簡介
我的人生,因為自己而精彩
孩子,媽媽總有一天也會離開你
愛人愛己,愛周圍,愛世界
向陽生長——倔強的小樹苗
以“心”換“心”——讓我的家充滿愛
家長感言
專題二 家校社合作——培養好孩子、好學生、好公民
專題導語
專家簡介
Hi!當心被“叫家長”
“養育”和“智育”手拉手
校園大事——家長早知道
家長VS教師:針尖對麥芒?
社會大課堂——我的實踐能獲獎
家長感言
專題三 合理使用手機——做網絡世界的高素養公民
專題導語
專家簡介
“空中課堂”寬天下
相隔屏幕,想要管理不容易
走出電子游戲,擁抱生活
提高媒介素養,做高素質網絡公民
媽媽,我在屏幕這邊給您加油!
手機——美好生活的幫助者or無聊生活的填充者?
手機——家庭矛盾的聚集點?這個“鍋”手機不能背
合理使用手機,避免手機成癮
孩子,爸爸陪你一起玩游戲
玩游戲真的有助于促進學習進步嗎?
家長感言
專題四 管理情緒——做自身情緒的主人
專題導語
專家簡介
“小”情緒變“大”,“小”大人長“大”
突如其來的“抱大腿”
你好!我的小情緒!謝謝你!
管理孩子情緒的關鍵——讓情緒“有處安放”
對話式閱讀,開啟和孩子的情緒之旅
幸福就在“轉念間”
家長感言
……
專題五 做人,做事,共處——良好品格伴我行
專題六 學會學習——做樂學、善學的學生
專題七 道德教育——幫助孩子培養良好道德情操與習慣
專題八 “叛逆期”不叛逆
專題九 成長規劃——幫助兒童體驗、找尋未來發展方向
后記
紀念關工委成立30周年系列叢書:家庭教育公開課 節選
《家庭教育公開課》: 黃翯青:小孩子的特點就是率真和無邪,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按照自己本心的想法表現出來,家長應該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有的孩子不僅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還懂得通過一些方式如畫畫、唱歌、舞蹈等調節自己的情緒。 王異芳:對,孩子畫完畫或者跳完舞可能就沒那么緊張了,他把自己的緊張情緒就轉移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得到了一種宣泄,長此以往,孩子就逐漸學會了如何去正確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其實溝通很重要,親子間的溝通為什么很多家長覺得難?我前段時間接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同行的家長就問自己的孩子:“寶貝,你今天開心嗎?”孩子回答:“開心。”“怎么個開心法啊?”“我也不知道。”這其實是孩子很正常的回答,特別是各類信息在他的大腦里頭加工了一天,這時候孩子的大腦其實是處于抑制狀態的,很難去提取信息出來。那么這個時候我覺得家長就可以通過問題分享、快樂分享、情緒分享的方法,先從自己開始說起,例如今天我經歷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今天在接你放學的路上經歷了一件什么事情,可能是高興的,也可能是包含其他情緒的。家長把這些事情分享給孩子,孩子就會通過觀察模仿來學習。他一看你說,馬上就會搶著說“我也有這樣的事,我也怎么怎么樣”。這時候孩子的話匣子就打開了,我們就可以和孩子進行一次特別好的溝通。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親子閱讀。其實孩子只要在0~9歲,我還是比較贊成親子閱讀的方法。我們習慣于和孩子進行“認知式閱讀”,例如在和孩子讀一《家庭教育公開課》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問孩子:“寶貝,你數一數這一頁有多少只羊呀!這里面有多少馬是黑色的呀?”但是實質上這種“認知式閱讀”只是親子閱讀中比較初級的方法。我們可以做一些“對話式閱讀”,例如詢問孩子:“繪本中的這個小女孩為什么傷心了?你看她好難過啊!”孩子就會說:“她因為什么事這么難過呀?”這時我們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以互相討論、互相溝通的方式開展親子閱讀,我們的親子閱讀質量就會提高。 其實家長跟孩子讀書的過程是一次人生的探討,也是一次情緒之旅。雖然故事書中發生的這件事也許永遠不會發生在孩子身上,但是在多次探討過程中,孩子在你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類似的社會學習,故事中的主人公替孩子進行了一次“替代性強化”,孩子不需要自己經歷故事書中的這件事情,但通過和家長一起閱讀及思考,也能夠學習和成長。所以我覺得閱讀其實就是去看別人的人生路是怎么走的。我們通過看別人的生活經歷,警示自己日后千萬別走彎路。這時再和孩子討論與交流某一個具體形象和事物的時候,孩子是很容易聽進去的。 黃翯青:其實我覺得孩子們有不同的個性,他們有很多表達個性的方式,家長其實要學會當觀眾,學會去“分擔”孩子們表達出來的情緒,然后去欣賞他們表達情緒的過程。有的孩子會說一個很長的關于一整天情緒的故事,比如孩子說:“我早上來到幼兒園的時候特別開心,在幼兒園玩耍的時候我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了,那時候我又變得特別傷心,后來我們又和好了,我又開始快樂起來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孩子的情緒是有變化的。父母要津津有味地聽,要用心去感受孩子心情的變化,那你就會感受到他的勇敢、他的善良,你會鼓勵他下次再怎么做,怎么做會更好。要讓孩子能夠特別充分地表達他的情緒,首先得做一個很好的欣賞者,走到孩子的那個世界里去。父母不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法官”,“評判”孩子的某些事情。家長如果站在一個特別中立的立場上,那么我們家長跟其他人又有什么分別呢? ……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