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延遲退休政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94686
- 條形碼:9787520194686 ; 978-7-5201-946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延遲退休政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大量的微觀調查,系統地分析職工對退休年齡問題與延遲退休政策的認知,以及延遲退休年齡改革的現實與理論基礎。采用理論與實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延遲退休年齡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償付能力、代際負擔公平性和青年就業的影響,并給出量化分析的結果。在對比分析退休年齡制度改革靠前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對職工退休決策影響因素的系統分析,提出中國延遲退休年齡改革的模式及政策路徑設計。
中國延遲退休政策研究 目錄
緒論001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001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004
三研究思路、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012
上篇政策取向
**章中國退休年齡政策的現狀及問題017
一退休年齡政策相關概念界定017
二中國退休年齡政策的歷史沿革020
三中國退休年齡政策存在的問題022
四本章主要結論028
第二章職工對退休年齡問題及延遲退休政策的認知030
一調查的內容和方案設計030
二樣本的基本情況036
三職工對退休年齡問題認知差異的描述性分析041
四職工對延遲退休政策認知差異的描述性分析049
五職工對延遲退休態度差異的描述性分析055
六本章主要結論080
第三章延遲退休改革的現實基礎及理論依據084
一延遲退休改革的現實基礎084
二延遲退休的理論依據089
三本章主要結論095
中篇經濟效應
第四章延遲退休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破產邊界及償付能力的影響099
一引言099
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破產邊界及償付能力測算100
三延遲退休對制度破產邊界和償付能力的影響134
四本章主要結論141
第五章延遲退休對代際負擔公平性的影響144
一引言144
二模型構建145
三數值模擬與分析147
四延遲退休對代際負擔率的影響150
五本章主要結論152
第六章延遲退休對青年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154
一引言154
二基于數據層面的推斷分析155
三基于行業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162
四本章主要結論171
下篇路徑設計
第七章退休年齡改革的國際現狀與經驗175
一退休年齡改革的國際現狀175
二退休年齡改革的國際經驗178
三本章主要結論181
第八章職工延遲退休決策的影響因素分析183
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職工退休決策的影響183
二職工個體及工作特質與延遲退休態度相關性的統計檢驗189
三職工延遲退休決策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196
四本章主要結論205
第九章中國延遲退休改革的路徑設計207
一男女職工同齡或差齡退休的政策選擇207
二*優法定退休年齡的選擇217
三延遲退休改革的漸進方案及配套措施227
四本章主要結論238
參考文獻240
圖目錄
圖0-1技術路線013
圖2-1抽樣過程與抽樣方法031
圖2-2各經濟區域樣本量占比036
圖2-310個省份樣本數分布037
圖4-12009~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收益率111
圖4-22009~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工資系數113
圖4-3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償付能力充足率曲線(分賬管理)123
圖4-4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償付能力充足率曲線(混賬管理)130
圖4-5不同退休年齡下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償付能力充足率曲線141
圖5-1不同退休年齡下青年代代際負擔率曲線152
圖6-12007~2014年新增就業人數與新增離退休人數的變化趨勢158
圖9-1勞動—閑暇模型219
表目錄
表1-12014年部分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平均壽命及退休后的平均生存年限(OECD成員)024
表1-22014年部分國家和地區法定退休年齡、平均壽命及退休后的平均生存年限(亞洲)025
表1-3中國分年齡、性別的就業和退休人口比例027
表2-1省份分組和抽樣結果032
表2-2城市分組和抽樣結果033
表2-3被調查者個人特質具體屬性的樣本分布037
表2-4被調查者工作特質具體屬性的樣本分布039
表2-5被調查者在工作方面主觀感受的樣本分布041
表2-6職工對現行退休年齡政策合理性的看法043
表2-7不同性別和學歷職工對現行退休年齡政策合理性的看法045
表2-8職工對“工作一定年限允許退休”的看法046
表2-9職工對“彈性退休年齡制度”的看法048
表2-10職工對延遲退休原因的看法(多選)050
表2-11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程度051
表2-12延遲退休對緩解養老金財務壓力的作用053
表2-13延遲退休對促進人力資源利用的效果054
表2-14職工對延遲退休政策的認可程度055
表2-15職工的退休準備偏好及延遲退休態度056
表2-16不同經濟區域職工對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057
表2-17基于個體特質因素形成的不同職工群體對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058
表2-18兩個個體特質因素復合下的不同職工群體對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061
表2-19基于工作特質因素形成的不同職工群體對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063
表2-20兩個工作特質因素復合下的不同職工群體對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066
表2-21對工作主觀感受不同形成的不同職工群體對延遲退休政策的態度068
表2-22職工反對延遲退休政策的原因(多選)070
表2-23職工支持延遲退休政策的先決條件(多選)072
表2-24延遲退休反對者轉而支持的先決條件(多選)076
表2-25職工對男女同齡退休的態度(1)077
表2-26職工對男女同齡退休的態度(2)077
表2-27職工認可的延遲退休方式(多選)078
表3-12012~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工資制度改革的方向088
表4-12005年規則對老人、中人和新人的界定109
表4-2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時限114
表4-32006~2105年分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企事業單位男性職工群體)116
表4-42006~2105年分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企事業單位女性職工群體)117
表4-52006~2105年分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男性靈活就業人員)118
表4-62006~2105年分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女性靈活就業人員)119
表4-7分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制度整體)121
表4-82006~2105年混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企事業單位男性職工群體)124
表4-92006~2105年混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企事業單位女性職工群體)125
表4-102006~2105年混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男性靈活就業人員)126
表4-112006~2105年混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女性靈活就業人員)127
表4-12混賬管理方式下統籌賬戶收支及結余(制度整體)129
表4-132015年各省份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及其結余情況131
表4-142006~2020年各級財政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總額132
表4-152006~2105年含財政補貼的統籌賬戶結余(分賬管理方式)(制度整體)133
表4-162006~2105年含財政補貼的統籌賬戶結余(混賬管理方式)(制度整體)133
表4-17統籌賬戶收支及盈余(男性60歲、女性55歲退休)135
表4-18統籌賬戶收支及盈余(男女統一60歲退休)136
表4-19統籌賬戶收支及盈余(男女統一65歲退休)137
表4-20統籌賬戶收支及盈余(男女統一70歲退休)138
表5-12006~2105年青年代平均養老負擔額及代際負擔率148
表5-2不同退休年齡下青年代的代際負擔率150
表6-12005~2014年城鎮就業與離退休人口數據156
表6-22005~2015年GDP增長引致的城鎮就業增長量157
表6-316~24歲青年人未參加工作的原因159
表6-4青年人失業前和退休者退休前的職業分布160
表6-5不同性別、不同行業職工年齡分布161
表6-6Hausman檢驗結果164
表6-7男性職工的行業面板數據回歸結果167
表6-8女性職工的行業面板數據回歸結果170
表7-12002~2050年OECD成員法定退休年齡設置與規劃176
表7-2部分OECD成員彈性退休制的設置方案(2014年)180
表8-1不同退休年齡養老金水平及其替代率188
表8-2經濟區域與職工延遲退休態度相關性的卡方檢驗結果191
表8-3個體特質因素與職工延遲退休態度相關性的卡方檢驗192
表8-4個人特質因素與職工延遲退休態度關系的相關性檢驗192
表8-5工作特質因素與職工延遲退休態度相關性的卡方檢驗193
表8-6工作特質因素與延遲退休態度關系的相關性檢驗194
表8-7工作認可度與職工延遲退休態度的相關性檢驗194
表8-8定類變量的設置及賦值197
表8-9定序變量的設置及賦值198
表8-10二分Logistic回歸結果199
表8-11Hosmer-Lemeshow檢驗結果201
表9-1男女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212
表9-2男女職工的養老金收益成本比213
表9-3不同工作偏好因子下的*優退休年齡222
表9-4不同平均壽命下的*優退休年齡223
表9-5不同工資增長率下的*優退休年齡224
表9-62030年、2040年和2050年職工個人主觀*優退休年齡226
表9-7延遲退休改革的漸進路徑規劃233
中國延遲退休政策研究 作者簡介
陳鵬軍,福建廈門人,中國準精算師,畢業于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保險學專業)。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學系主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商業保險、社會保障和人口理論,在《社會主義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經濟與管理研究》等CSSCI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和泉州市社科規劃項目各1項,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多項。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