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深度報道采寫概論(本科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265948
- 條形碼:9787302265948 ; 978-7-302-26594-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深度報道采寫概論(本科教材) 內容簡介
深度報道是主流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類新聞媒體獲取社會影響力的主要打拼場,業界亟需培育一批深諳深度報道采寫的骨干新聞人才。 《深度報道采寫概論》系統論述了深度報道采寫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個案帶領主題,理論與業界一線資訊相結合,深入淺出,內涵豐富。適合用作本科高年級和研究生階段專業教材。
深度報道采寫概論(本科教材) 目錄
**節 深度報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一、深度報道的歷史軌跡
二、深度報道興旺發達的原因
第二節 深度報道:我是誰
一、界定:深度報道之謎
二、內涵:深度報道是什么
三、外延:深度報道包括什么
第三節 深度報道的特點
一、內容的深刻性
二、思考的科學性
三、表現的豐富性
四、目標的主流化
第二章 深度報道的選題
**節 深度報道選題的意義
一、什么是深度報道的選題
二、選題的重要性
第二節 深度報道選題的分類
一、事件性新聞選題與非事件性新聞選題
二、正面選題、反面選題與中性選題
三、人物選題、話題選題與事件選題
四、主體選題、反應選題
五、規定選題與自選選題
第三節 媒體選題的個案分析
一、“新華視點”:主流媒體選題之一
二、“觀察”:主流媒體選題之二
三、《長江商報》:大眾化媒體選題之一
四、《楚天金報》:大眾化媒體選題之二
第四節 深度報道的選題原則與主要方法
一、深度報道的選題原則
二、深度報道的主要選題方法
第三章 深度報道的集材
**節 集材的重要性與特點
一、集材的重要性
二、深度報道集材的特點
第二節 背景材料的收集
一、背景材料的作用
二、背景材料的搜集
三、個案分析:《南方周末》記者壽蓓蓓對海南省省長衛留成的一次訪問
第三節 新聞事實材料的收集
一、新聞事實材料的特點與種類
二、收集新聞事實材料的基本原則
三、收集新聞事實材料的基本環節
四、采訪新聞事實材料的方法要點
五、個案分析
……
第四章 深度報道的思想
第五章 深度報道方式
第六章 深度報道的敘事
第七章 深度報道與文體
第八章 解釋性報道的寫作
第九章 調查性報道的寫作
第十章 精確性報道的寫作
第十一章 深度人物報道的寫作
后記
深度報道采寫概論(本科教材) 節選
《深度報道采寫概論》: (一)以真實、準確為關鍵,以厘清新聞事實真相為目標 材料唯有真實、準確才可用于新聞報道。為此,首先記者應盡可能親臨新聞現場,認真觀察、詢問、調查。新聞現場是新聞事實的原發地,即便剛剛過后也容易留下遺跡,由此索取的新聞事實材料*為可靠,又有助于報道者搜集寶貴的細節材料。曾任《南方周末》記者的劉天時在山西省靜樂縣采寫《四個鄉村教師的現實》時,采取了新華社記者穆青的與采訪對象“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三同”采訪方法:采訪對象干什么記者就干什么。“我主要是觀察他們,細致地觀察他們。那個老師做飯,我就幫他燒火,看他切那個已經切了一星期的卷心菜。”在細節材料的獲取上,記者要注意采訪技巧。“比如……”,“您能舉個例子嗎……”,“這是不是像……”,向受訪人這樣提問,有助于提升獲取細節材料的可能性。其次,記者應盡可能接近**信源,重視第二信源。新聞事實的信源有當事人、旁觀者、知情人、轉述人等。其中,當事人屬于**信源,對獲取真實、準確的新聞事實*為直接;旁觀者、知情人的情況較為復雜,可能是當事人,也可能是非當事人,需要記者具體考辨。轉述人一般屬于第二信源。第二信源可以用來驗證已經獲取的新聞事實的真實性,準確性,在信源緊張時又會成為記者獲取新聞事實材料的關鍵性信源。再次,在接近核心信源時,要注意談話方法,講求提問藝術。采訪的談話,講究介紹式、討論式、問答式、閑聊式、誘發式、激發式的合理使用;采訪的提問,善于恰當運用兩面問、正問、反問、側問、設問、追問等方式,注意對問題的開放式提問與閉合式提問的有機配合。比如,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在提問上倡導“粉碎性采訪”。該欄目制片人時間以為:“要讓人說真話。真話是靠你的問題刺激出來的……讓習慣聽真話的民族成熟起來,以后誰講假話,他們都會抗拒。”由此可見這種著意于正面報道反面做的“粉碎性采訪”,實際上屬于激發式談話。激發式談話是這樣的一種談話方式:記者向受訪者提出刺激性的問題以達到采訪目的。意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在專訪中頗偏愛這一談話方式。激發式談話一般用于采訪者與受訪者之間有所敵對或意見不一的采訪活動中,將之用于正面報道之中既淡化了激發式談話的對立氣氛,也有助于減少或克服既往正面報道的宣傳色彩。所以,采訪方法方式的運用,不在照本宣科,而在于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置。 收集材料當以弄清新聞事實真相為目標。真實、準確的新聞事實因其可能僅僅屬于局部、零碎的材料而僅能驗證新聞事實的某一方面,故未必等同于新聞事實真相本身。而深度報道所反映的新聞事實因其復雜,則更不易獲取事實的真相。所以,報道者收集材料既要注意全面、系統與動態,又要認真考核材料的真偽、性質、價值,辨析信源與新聞事實之間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對新聞事實真實、準確的影響。同時,注意信源的權威性。一般說來,**手材料要比第二手材料接近事實真相。在對事實真相的逼近上,往往物證重于言證,現場材料重于非現場材料,官方材料多重于非官方材料。顯而易見,物證作偽的可能性遠小于言證,現場材料的證實力量強于非現場材料,官方材料在社會資源的占有上遠較非官方材料有優勢。不過,這又不能絕對,有時言證會有特別的證實力量,非現場材料會具備讓真相原形畢露的特殊本領,非官方材料更因其草根性而多具有別樣的證據的生命力。另外,細節材料有時具有特殊的證實或證偽的力量。 記者采訪要注意開挖有關制度、思想等深層信息。這就是說,作為深度報道的報道人,采訪時既要關心何人做了什么,還要關注何人為什么這么做而不那么做,更要關注這么做而不那么做的制度性、觀念性的新聞事實。據龍志的《從“打黑英雄”到“黑社會保護傘”之路》一文介紹,警察肖強2002年因功被提拔到湖南省耒陽市公安局局長的位置之后卻逐漸與當地的黑惡勢力相互勾結,直到2007年1月被政府刑事拘留時已成為黑惡勢力的保護傘而有負黨和人民的重托。一般說來,當下我國內地的地市級公安局的公安局長涉黑未必能構成重大新聞。從昨日黨的好干部、優秀干部蛻變為黨和人民的罪人,目前并不止于原湖南省耒陽市公安局局長肖強一人,因此,記者采訪時若僅關注肖強墮落的事實而不關注他由好變壞背后的制度性、觀念性的復雜社會成因,就難免將新聞報道推向娛樂性報道,變讀者為看客,并因此遠離深度報道應有之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從“打黑英雄”到“黑社會保護傘”之路》尚存未收集更開闊的新聞信息之缺陷。 (二)以苦為樂,拒絕先入為主 從事深度報道的新聞工作者應秉持以苦為樂的精神狀態。新聞工作比較辛苦,從事深度報道更添其一份工作的艱難,不過,深度報道又以追求事實真相為目標,通過向社會傳播較為重要的真實新聞信息并以之趨向于維護社會公正,推動社會進步,其工作的社會意義是重大的,有助于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提升。一方面,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深度報道采訪的艱辛是有機會開花結果的。當今的各行各業,很少脫離得了操勞。不勞而獲并不光榮。另一方面,報道者應秉持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態度,過于功利反而于事業有害。人是動物又不止于動物,對于一個有志于以筆來維護社會公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心人,從事深度報道是幸運,也是責任,有助于實現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指向的人生*高境界。 拒絕先人為主。從事深度報道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夠的。深度報道所面對的新聞事實的復雜性要求報道者在采訪時必須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因此,為了弄清新聞事實真相,記者不可以憑概念框限自己的采訪,將生活簡單化,而應尊重事實,摒除先在的好惡,在事實不明的情況下一概中立,冷靜方能從容。《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李鴻谷以為:“一個媒體的記者應該跟矛盾雙方都保持足夠的距離關系。”李鴻谷在石家莊采訪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時說:“我來不是來做你的敵人的,當然你也不要希望我會做你的朋友。我是你的傾聽者:你告訴我,我來作個判斷。我的判斷可以跟你來討論,你再看有沒有道理。”新華社記者吳錦才在分析近年來我國城鎮拆遷糾紛這一報道對象時說:“通過一定量的調查,把握拆遷戶的利益訴求是否正確,十分復雜。從整體情況看,多數情況下,拆遷工作符合經濟發展的大局,但也有一些政府出于錯誤的政績觀的支配,甚至有的地方還因為官商勾結的目的通過拆遷損害群眾利益;就微觀情況看,多數拆遷戶是識大體,顧大局的,是循法知理的,同時也有少數拆遷戶存在缺少大局觀等思想傾向,有時出現過激行為。媒體組織這一題材的監督報道時,首先要下足的工夫是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引發拆遷的實施方與被拆遷方之間糾紛的多種原因,理性進行判斷。”記者吳錦才發現了房屋拆遷工作的復雜性,但僅僅如此則是不夠的。房屋是房主的個人財產。按照國家的法律,政府的工作應充分尊重房屋業主對自己所擁有產權的處置權力,并在此基礎上處理政府利益與民眾利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減少乃至于消除我國近年來在房屋拆遷中頻發的暴力事件,尤其是房屋拆遷中的群體暴力事件。生活之復雜,常常超乎記者的想象,故記者應高度警惕,盡力避免因先人為主而不慎掉入不明的泥淖之內。 ……
深度報道采寫概論(本科教材) 作者簡介
歐陽明,常用筆名田辛苦,祖籍湖南省常寧縣,1957年生于遼寧省鐵嶺市。1983年畢業于河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后在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在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全國編輯出版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理事等。出版專著和教材4部,發表以新聞學為主的學術論文100多篇,發表散文、小說多篇,創作的文學作品曾多次獲獎。先后為研究生、本科生講授新聞編輯學研究、深度報道、外國新聞傳播史、書刊編輯學、新聞敘事學、中外新聞作品研究等課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