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華民族共同體與民族符號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49541
- 條形碼:9787569049541 ; 978-7-5690-4954-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民族共同體與民族符號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將多民族文化的整體作為一個系統來進行觀察和討論。書中以基本的生物符號學理論,即自生系統論為起點,試圖突破語言符號學到文化符號學的路徑,而轉向以生命符號學的整體模式來描述和研究民族文化現象的路徑,再切入符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結合當今媒介建構的意義現象,進行民族文化領域內的討論。
中華民族共同體與民族符號學研究 目錄
緒論 民族符號學:歷史、現狀與跨學科的可能
**節 民族符號學發展概況
一、民族符號學之發端:20世紀50-60年代末
二、20世紀70-80年代:正式形成期
三、20世紀90年代至今:全面發展時期
第二節 民族符號學與生命符號學的融合發展可能
一、西方符號學界的生物學轉向
二、民族符號學的多重面向
**章 作為自生系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節 自生系統論作為民族文化的描述模式
一、自生系統論的提出和發展
二、自生系統論與符號域范式
第二節 自生系統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
一、民族符號學對自生系統論的引入
二、從民族、族群與族體的三分關系論中華民族共同體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自生系統模式
第二章 民族自生系統與當代媒介自生系統的耦合
**節 媒介自生系統論
一、自生系統論的二階觀察模式
二、媒介的自生系統論
第二節 民族文化自生系統與媒介自生系統的耦合
一、符號系統論與雅柯布森六要素模式
二、從鯉魚到錦鯉:民俗文化的傳播耦合
第三節 民族共享符號在多重媒介中的生成與傳播
一、文化耦合中的能指建造
二、多重媒介與話語中的符號建造
第三章 指示性作為認知和記憶的基礎
**節 指示性作為認知框架與錨定
一、何為指示性
二、先驗意識的渾成性與指示性框架
三、指示性作為認知的錨定
第二節 指示性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民族記憶的基礎
一、指示性與家族和族群記憶及認同
二、記憶與民族認同
三、“龍”之指示性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召喚
四、影像之指示性:家庭與族群集體記憶的基礎
第四章 “標出性”與民族文化的翻轉
**節 標出性與中項認同的層次性
一、標出性分層
二、中項漩渦:標出性與格雷馬斯方陣
第二節 少數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的標出關系模式
一、藝術的標出性追求與民族藝術的建設可能
二、民族藝術的解碼機制與標出性翻轉
第三節 馬在漢文化-少數族裔文化中的標出性改變
一、對馬和“舞馬”的符號學研究
二、“舞馬”作為異項:格雷馬斯方陣模式下的符碼之“不變”與“變”
結語
參考文獻
**節 民族符號學發展概況
一、民族符號學之發端:20世紀50-60年代末
二、20世紀70-80年代:正式形成期
三、20世紀90年代至今:全面發展時期
第二節 民族符號學與生命符號學的融合發展可能
一、西方符號學界的生物學轉向
二、民族符號學的多重面向
**章 作為自生系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節 自生系統論作為民族文化的描述模式
一、自生系統論的提出和發展
二、自生系統論與符號域范式
第二節 自生系統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
一、民族符號學對自生系統論的引入
二、從民族、族群與族體的三分關系論中華民族共同體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自生系統模式
第二章 民族自生系統與當代媒介自生系統的耦合
**節 媒介自生系統論
一、自生系統論的二階觀察模式
二、媒介的自生系統論
第二節 民族文化自生系統與媒介自生系統的耦合
一、符號系統論與雅柯布森六要素模式
二、從鯉魚到錦鯉:民俗文化的傳播耦合
第三節 民族共享符號在多重媒介中的生成與傳播
一、文化耦合中的能指建造
二、多重媒介與話語中的符號建造
第三章 指示性作為認知和記憶的基礎
**節 指示性作為認知框架與錨定
一、何為指示性
二、先驗意識的渾成性與指示性框架
三、指示性作為認知的錨定
第二節 指示性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民族記憶的基礎
一、指示性與家族和族群記憶及認同
二、記憶與民族認同
三、“龍”之指示性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召喚
四、影像之指示性:家庭與族群集體記憶的基礎
第四章 “標出性”與民族文化的翻轉
**節 標出性與中項認同的層次性
一、標出性分層
二、中項漩渦:標出性與格雷馬斯方陣
第二節 少數民族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的標出關系模式
一、藝術的標出性追求與民族藝術的建設可能
二、民族藝術的解碼機制與標出性翻轉
第三節 馬在漢文化-少數族裔文化中的標出性改變
一、對馬和“舞馬”的符號學研究
二、“舞馬”作為異項:格雷馬斯方陣模式下的符碼之“不變”與“變”
結語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中華民族共同體與民族符號學研究 作者簡介
彭佳,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文化傳播符號學會副秘書長,語言與符號學會常務理事,四川大學符號學一傳媒學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生態符號學、藝術傳播符號學。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