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2020最美醫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710731
- 條形碼:9787514710731 ; 978-7-5147-107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0最美醫生 本書特色
一個諾言,一生追求;一份真情,一世奉獻。2020年,經常出現的畫面是危難中逆行的身影、是出征前終鏘的誓言于平凡中守護著生命。在舉目同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廣大衛生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澆灌著生命之花,用青春和熱血譜寫著健康之歌。為持續做好事跡的宣傳學習,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本書編者收集整理了2020年“醫生”的故事,激勵廣大衛生工作者向榜樣看齊,爭做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奮力譜寫新時代衛生事業的新篇章。
2020最美醫生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搜集整理中央、地方媒體關于2020年“*美醫生”的報道材料,生動展示了以丁文祥、王文濤、王錦萍、楊惠云、肖穎彬、饒明俐、柴嵩巖、徐建國、蔡衛平、魏文斌和健康扶貧團隊為代表的新時代醫療衛生工作者牢記初心使命、堅守工作崗位、精煉醫技醫德的崇高精神,集中展現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位,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的無畏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
2020最美醫生 目錄
以“心”換“心”的“醫生”
丁文祥:92歲仍在出診的小兒先心病“泰斗”
一輩子為小兒“補心”
王文濤
“醫生”王文濤:向“蟲癌”宣戰
以手術刀為武器的“蟲癌”斗士
王錦萍
王錦萍:海島“120”的34年堅守
王錦萍:守護小島30余年的女村醫
全國道德模范王錦萍:小島上的“健康守護神”
楊惠云
“醫生”楊惠云:被需要是一種幸福
陜西“南丁格爾”楊惠云:武漢疫線綻放巾幗之美
“醫生”楊惠云:選擇這個職業就是選擇奉獻
肖穎彬
仁心妙手暖人心
信仰之光
軍醫肖穎彬:以“用心”換取病人的“放心”
饒明俐
“80后”大醫生
饒明俐:耄耋之年醫者心
治病救人是這輩子興的事兒
柴嵩巖
醫術高明的“子孫奶奶”
國醫大師柴嵩巖:辨舌論治妙手除疾,婦科大家醫者慈悲
柴嵩巖:婦科圣手,大家風范
徐建國
徐建國:中國的“病毒獵手”
徐建國:為國家鑄盾,為生命護航
徐建國:銳意科研送走瘟神
蔡衛平
想把生的希望帶給更多人
竭盡把生的希望帶給患者
“老菜”的三重人生
魏文斌
魏文斌:為患者留住光明
魏文斌教授:醫者仁心的大情懷與大格局
魏文斌:業精于“專”
健康扶貧團隊
名醫走基層,再走長征路
縣醫院來了城里醫生:幫扶培養帶不走的團隊
視頻·鏈接
感謝有你,以生命守護生命——致敬2020年“醫生”
矢志攀登醫學高峰——致敬2020年“醫生”
2020最美醫生 節選
以“心”換“心”的“*美醫生” 仇逸 許東遠 “作為醫生,我覺得*重要的就是和患者、家屬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92歲高齡的丁文祥拿著聽診器,略顯蹣跚地走進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重癥監護病房,仔細詢問一個個小患者的情況…… 用一顆真心,去換取無數患兒的心臟健康,這位我國小兒心胸外科的奠基人,成為2020年“*美醫生”獲得者。 “蠻好蠻好。”走出重癥監護病房的丁文祥感慨,原來他需要在病床邊一滴滴地看患兒的排尿情況。“現在,先天性心臟病孩子可以被照顧得很好。” 20世紀60年代,丁文祥帶領著一支敢打敢拼的兒科隊伍創建了我國小兒心胸外科,并為之奉獻一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各地疫病多發,人民缺醫少藥,先天性心臟病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當時在醫療健康領域,不僅缺儀器、設備、手術方法,甚至連相關學術雜志、書籍都很難找到。丁文祥記得,當時科室主任買到一本國外出版的小兒外科學專著,每天上下班都隨身帶著。 丁文祥鼓足勇氣問主任借來翻看。“結果我一看,恍然大悟,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有心胸、泌尿等方面的病痛。”沒承想,一本專著,讓丁文祥受到啟發,促成了我國小兒心胸外科的“茁壯成長”。 此后,丁文祥帶領團隊鉚足了勁,填補了我國小兒胸外科領域的一個個空白…… 1974年,在上海新華醫院工作的丁文祥組建小兒心胸外科,當時只有6名醫生7張病床,每天僅能做一臺手術。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雖然已經起步,但是設備需求還遠不能滿足要求。他把眼光投向了與新華醫院毗鄰的上海電表廠,和工廠里的工程師們一起畫圖紙、建模型、做實驗、測性能……之后,他過上了“醫院工廠兩頭跑”的生活。 功夫不負有心人,**臺自主研發的國產小兒人工心肺機誕生,并成功搶救了一名18個月大的先心病患兒。丁文祥設計并監制的多種小兒心臟手術專用器械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為我國開展嬰幼兒心臟手術提供了基本條件,被稱為“丁氏”器械。 在小兒人工心肺機等必要設備的輔助下,20世紀70年代中期,丁文祥團隊為一位18個月、體重10千克的幼兒成功施行了深低溫體外循環下室間隔缺損直視修補術,開創了國內嬰幼兒深低溫心內直視手術先河。20世紀80年代,經歷整整4年的艱難探索,在丁文祥和其他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國產膜肺終于問世。1985年,首例使用國產膜肺的深低溫停循環心臟直視手術成功實施。 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推動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于1998年6月1日正式開診。1999年,丁文祥所在的小兒心胸外科從新華醫院搬遷至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在丁文祥和學生、同行的努力下,我國小兒心胸外科快速發展。2007年,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建立并啟用心臟中心大樓,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成為世界*大的兒科先天性心臟病臨床中心之一。 “沒有技術攻克技術,沒有設備自己造。”丁文祥弟子、著名心胸外科專家徐志偉教授說,“丁老師不服輸、不怕難的精神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 更讓學生們受益終身的,是丁文祥對病人和病人家屬的愛。“有一次,搶救病人時睛況危急,他就自己獻血給患者。”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原院長劉錦紛說。 如今,每周五的門診診室內,白發蒼蒼的丁文祥還在堅持為患兒看診。考慮到外地來滬就診家庭的實際情況,他還經常主動延長工作時間。 “幫他們當天做完檢查、看完報告,他們就可以省下一天住宿費,早點回家。”丁文祥說。 P2-4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