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蕭何:漢朝開國大管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3781
- 條形碼:9787205103781 ; 978-7-205-1037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蕭何:漢朝開國大管家 本書特色
蕭何正可謂是識時務者為俊杰。為讓漢高祖踏實,將家族子弟送往前線,伴劉邦左右,打消劉邦猜疑心,謂知君;入宮不搶金銀寶物、對美女宮娥視而不見,唯對典籍愛不釋手,是謀國;成也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拜帥力挽狂瀾,敗也蕭何,國之建立,韓信成威脅,使計亡之,即不結黨營私,一切為國;自污即自保,既謀國又謀身,為大智慧。
蕭何:漢朝開國大管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歷史人物傳記,主人公是漢朝開國功臣之一的蕭何。蕭何是西漢“漢初三杰”之一,與韓信、張良齊名,是漢高祖劉邦亦師亦友的莫逆之交,同時也是劉邦的經紀人,他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協助劉邦穩定了漢朝初年的政局,真可謂是“鎮國家、撫百姓”的治世能臣,一代名相的典范。“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他留給后人的千古名句。本書為蕭何作傳,通過“秦王暴政天下亂”“人杰蕭何識英才”“成也蕭何保韓信”“居中持重守后方”“名相建造未央宮”“敗也蕭何滅韓信”“自毀名譽以保身”等八個章節,將蕭何的一生躍然紙上。
蕭何:漢朝開國大管家 目錄
序言……001
**章 秦王暴政天下亂
一、硝煙四起……002
二、楚國人蕭何……005
第二章 人杰蕭何識英才
一、布衣皇帝劉邦……012
二、起義這件事兒……013
三、逼上“梁山”……018
四、縣令反悔了……025
五、下山會師……032
六、智取沛縣……037
七、巧施妙計舉沛公……041
第三章 團隊又添新成員
一、叛徒雍齒……047
二、投靠項家軍……054
三、懷王之約……058
四、再見子房……063
第四章 財如糞土書如寶
一、西進滅秦……068
二、不要財物,只要文書……071
第五章 成也蕭何舉韓信
一、關中新王得民心……076
二、項羽怒殺宋義破鉅鹿……079
三、鴻門之宴……086
四、項莊舞劍……093
五、放虎歸山……097
六、休養生息……102
七、蕭何月下追韓信……106
八、拜帥韓信……116
第六章 居中持重守后方
一、持“家”有道……124
二、彭城之戰……126
三、一片赤誠卻遭猜忌……130
四、垓下之圍……134
五、蕭何籌建未央宮……141
第七章 敗也蕭何滅韓信
一、淮陰侯韓信……148
二、韓信的謀反計劃……154
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57
第八章 自毀名譽以保身
一、圣眷日隆……166
二、功高蓋主遭記恨……169
三、關入大牢……175
四、安度晚年,蕭規曹隨……186
附錄……192
后記……194
蕭何:漢朝開國大管家 節選
一、硝煙四起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無數次上演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朝代更迭的戲碼。 中華文明也在這樣不斷被沖刷的同時,逐漸壯大,延綿至今。 在一場又一場權力爭奪的游戲中,勝負往往出人意料,也難以估計。 如果將中國古代歷史看作是一盤棋局沙盤推演的話,那么秦末漢初的這段則更為精彩斑斕。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了短短10年的時間率領秦國強悍的軍隊先后吞并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華夏腹地。 東周列國分治天下的時代徹底結束了,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如今看來,秦滅六國標志著華夏一統,從此車同軌、書同文,中央集權加強,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千秋偉業。 但換到兩千多年前的時代,嬴政的這一舉措并沒有徹底讓天下民心所向、趨于太平,反而使得各地百姓與中央統治階級的矛盾越發激烈,各地反秦事件頻發。 這一狀況讓當時本來人口就少的秦國始料未及。 經過長年殘酷的戰爭洗禮,秦雖統一了六國,但也導致國內消耗巨大,加之此時的秦國正面臨著勞動力缺乏和老齡化嚴重等一系列問題,統治階級根本無暇應對更多復雜的問題。 而更為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秦國的皇宮內又發生了一場爭奪繼承權的血腥游戲,讓剛統一天下,但還未坐穩江山的秦國更加搖搖欲墜。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嬴政出游途中病故于沙丘皮平臺。 丞相李斯與趙高二人合謀全力支持嬴政的第十八子胡亥繼位。 胡亥為了搶奪皇位,不惜殘忍殺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共計20余人,逼死了公子扶蘇,從而毫無阻礙地登上了皇帝寶座,史稱“秦二世”。 當時秦朝實行嚴刑酷法,民眾稍有不慎便會遭受到嚴酷的刑罰。 在秦始皇還在世的時候,他為了抵抗漠北的匈奴等游牧民族,發派30萬兵力及70多萬囚犯在北方邊境地區修建萬里長城,同時在都城附近開始修建華麗非凡的阿房宮。 秦二世胡亥繼位后,政府又向民間各地征調幾十萬的百姓,大規模修建阿房宮和秦始皇陵,完全不顧民間疾苦,只為自己一時的貪圖享樂,因而導致民怨激增。 據現代歷史學家們的推算,自秦滅六國之后全國的總人口數為1000多萬人。而當時服兵役人數就超過200萬人,占全國青年男子的三分之一。 為了完成巨大的國防工程和土木建設,政府又調用大量的勞動力完成浩大的工程,大大動搖了政府的統治基礎。 修建秦始皇陵墓時,胡亥為了在陵墓中裝飾出江河湖海,便命工匠們在陵墓中灌入水銀,將秦始皇的棺槨放置在上面。 為了防止后世有人來盜墓,胡亥又命工匠在陵墓內裝設了防盜設備,*后修建陵墓的工匠們也被他活埋在了墓中。 這樣慘絕人寰的事件在當時發生過很多,底層受苦的百姓早就對秦的暴政不滿,各地反抗事件頻發,這給當時經濟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其中規模*大的反抗事件當數公元前209年發生的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秋,陽城(今河南省方城縣一帶)政府派遣兩名地方軍官征調900多名平民到漁陽(今北京密云一帶)去守防。 臨行前,軍官從這900多人中又挑了兩名精壯、反應機敏、辦事能力強的漢子作為這批人里的屯長來管理這批平民。 這兩名精壯的漢子一個名叫陳勝,是陽城的一名長工;一個名叫吳廣,陽夏人,是個窮苦的農民。 七月,恰逢天降大雨,這900多人在途經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蘄鎮一帶)遭遇道路不通,估計不能按時到達目的地。 按照當時秦朝的嚴刑峻法,不能按時到達目的地,這批人都要被砍頭。 為了眾人性命安危,情急之下,陳勝、吳廣二人殺了軍官,聚眾叛亂,喊出了一句影響后世兩千余年農民起義的豪言壯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是中國歷史上**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也是受苦受難的底層人民向壓迫他們的暴政發出的一次心中的吶喊。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對這場農民起義給予高度評價,他寫道:“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時為陳涉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這場起義風暴迅速席卷全國,各地郡縣此時都已忍受不了秦朝官吏的暴政,百姓紛紛效仿陳勝、吳廣,開始舉起反秦大旗。 一時間,朝廷政權失控,階級矛盾頻發,族群撕裂,九州遍地狼煙滾滾,處在楚齊交界之地的沛縣(今江蘇省徐州市西北部)自然也不例外。 而我們所要講的故事及主人公蕭何的出場地也都將從這小小的沛縣開始。 二、楚國人蕭何 有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沛縣是什么地方,其實它就位于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境內。 今天的徐州市沛縣可是一座非常美麗的縣城,有“濱湖之城”“綠色之都”等稱號,東與北方*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僅有不到5公里的路程,是整個江蘇省乃至華東地區的煤炭主產地,是國家首批的文明縣城、工業百強縣等。 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時期,這里還只不過是整個秦帝國的邊角地帶,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 但它地方雖小,卻是個人杰地靈、人才輩出的寶地,出過不少能人異士。 而*出名的兩位當數被稱作“漢初三杰”之一的蕭何以及開創了西漢兩百余年歷史的漢高祖劉邦。 在史書中并沒有寫明蕭何的出生年月,但現在有一部分史學家經過各種史料推算出蕭何生于公元前257年的楚國沛縣豐邑。 那一年秦始皇嬴政才剛滿兩歲,還在趙國的都城邯鄲跟著他爹嬴異人也就是后來的秦莊襄王一起做人質,并沒有回到秦國登基,更沒有君臨天下。 所以說,蕭何是出生在楚地的楚國人,沒有任何不妥。 蕭何的祖先不是什么王公貴胄,也不是士大夫階層,只是普普通通的平民,因此蕭何并不像其他歷史名人那樣是有著神話般的出生過程,或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雖是如此,但蕭何并不甘愿做一個平凡人。 他自小志存高遠,敏而好學,好讀書,對政治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治國之術研究頗深,*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將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自己畢生奮斗事業的好官。 在那個由暴秦統治的時期,官僚主義非常嚴重,嚴刑酷法使百姓苦不堪言,因此蕭何的這一志向是非常艱巨而偉大的。 為了這一偉大夢想,年輕的蕭何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積攢了不少人脈,*終達成了**階段的小目標,和當時所有讀書人一樣踏上了仕途,在沛縣縣衙內部爭取到了一個職位。 那個年代,官府還并沒有像后世的隋唐那樣對民間人才開設科舉制度的選拔渠道,因此當時任何人若想做官,都要通過有權有勢的人層層推薦才行。 因此能在縣衙任職,對于平民出身的蕭何來說已經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了。 他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可一點兒也不亞于現今官場小說中的勵志男主。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 當九州大地各處開始搖旗吶喊,反抗秦朝暴政統治的時候,蕭何恰好是沛縣縣城里的一名主史掾。 秦朝時衙門里的官員稱作“史掾”,而輔助縣令辦案的人員就稱作“主史掾”。 這個官職照今天來看,相當于某個縣城的公安局局長,直接掌管著縣城內的治安問題,但也有人認為,這個官職應該類似于今天某縣的縣長秘書。 不管怎樣,蕭何的這個官職放到現在那可是有正式編制的,各種福利,一樣不少,而且還有帶薪假期和崗位津貼。 可以想象,當時蕭何在沛縣縣衙內那一定是深受上級領導喜愛,被大力培養的骨干分子之一。 蕭何在擔任主史掾時是縣令的好幫手。 憑借他一向隨和的脾氣,在縣衙上下也有著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好人緣。 進入官府部門工作后的蕭何更是廣結善緣,交友廣泛,平時的應酬自然也少不了,漸漸整個沛縣中三教九流、黑白兩道、有頭有臉的人物和他都能搭上一點兒關系。 而這其中,他跟后來的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丞相曹參、樊噲等這些對中國歷史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關系*是要好,算是好哥們兒的那種。 有一次,朝廷派下來的欽差到泗水郡檢查當地官員們的工作情況,蕭何作為地方領導的代表負責跟隨并陪同欽差工作。 他盡心盡力把欽差交代的每一件事都辦得妥妥當當、明明白白,叫人挑不出一點兒毛病。 蕭何帶著上級領導參觀了沛縣的幾個即將動工的大項目及一些吸引游客觀光旅游的旅游景點,并向秦國的欽差大臣匯報了沛縣未來幾年內招商引資的項目計劃。 秦朝的欽差大臣對蕭何說的這些公務型的條條框框的匯報一點兒也不感興趣,睜著比老鼠眼大不了多少的小眼睛,帶著某種“我不說,你也應該懂”的深意的笑容,看著蕭何道:“小蕭呀,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我是看到了,非常盡心盡力,但是除了公務之外也得有休閑娛樂的時候嘛,你說對不對?” 蕭何是何等智慧機敏之人,瞬間就明白了欽差大臣的意思,當天晚上就安排了類似如今的桑拿按摩K歌泡吧等一系列娛樂活動,使這位欽差大臣心滿意足地頻頻對蕭何點頭,對他的表現很是贊賞。 “年輕人不錯,未來可期呀!”轉天就提拔蕭何做了泗水郡當地的卒史。 在所有官吏的績效考核中蕭何毫無懸念地拿到了**名。 在視察工作完畢時,欽差很想把蕭何征調入朝廷為官,擔當大任,于是將此想法在送別宴上說了出來。 這樣業務能力出眾的員工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各個領域爭搶的優秀員工。 欽差大臣能這么做,說明是在向蕭何拋橄欖枝。 這是一個很誘人的機會,是任何想往上爬的地方小官吏都夢寐以求的機會。 像蕭何這樣憑著自己能力干工作的小官員自然應該牢牢抓住這種機會。 但是蕭何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 蕭何的理由是:“沛縣是我的故鄉,這里有我*熟悉的親朋好友,我非常熱愛這片土地,我愿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片土地,為家鄉為父老鄉親服務奮斗一生。” 緊接著,他又臨場發揮賦詩一首,抒發了自己對故鄉的強烈的熱愛,把欽差大臣都感動得眼眶中閃著亮晶晶的液體。 但其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 他對故鄉的熱愛之情不假,不想跟著欽差大臣到首都做中央官員卻是另有原因。 為官這些年,敏銳的蕭何已經看出了秦朝內部種種復雜問題,暴秦對老百姓的傷害使他對這樣的政權已經沒有任何期待,因此不愿與其為伍,但又不好當面直言回絕不給上級領導面子,所以用這種法子謝絕。 好在這位欽差大臣也不是個強人所難的人,因此蕭何*終沒有被調走,繼續留在了老家沛縣蓄勢待發,等待一個真正屬于他施展才華的機會的到來。
蕭何:漢朝開國大管家 作者簡介
白玉京,原名王兆華,出生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作家協會會員,新浪文學簽約作者,新浪文學男頻霸榜前三。學于上海,現居蘇州。熱愛山河與草原,同時也熱愛江南的潺潺水聲。民族歷史研究愛好者,古風類作品與懸疑類作品優質作者。全國“古龍杯”征文比賽銀獎獲得者。其作品《替生》入選第四屆全國“海峽兩岸征文比賽”優質IP作品獎,曾被著名作家魚人二代稱贊為非常有才情的青年作者,其作品被評價非常具有IP開發價值。出版圖書《荀彧——梟雄曹操背后的男人》,該書入圍dang網新書榜前列。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