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未曾抵達的彼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5368
- 條形碼:9787100205368 ; 978-7-100-20536-8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曾抵達的彼岸 本書特色
災難造就歷史,探險成就輝煌! “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傳奇故事。在這個故事中,生存取決于領導力、團隊精神、 超人的耐力,以及戰勝冰山和北極熊的能力……一部敘事性非虛構作品的杰作。”――《凍結時代》和《墜落與重生》的作者 米切爾·祖科夫“內涵豐富、驚心動魄……滿了諸多誘人的驚喜。在各個層面上閱讀這本書都是一種享受。”――《船熱》和《“獨角鯨”號的遠航》的作者 安德烈婭·巴雷特“一場在未知的、冰封的北極地區為生存而進行的史詩般的戰斗。安德里亞·匹策爾精致的描寫,讓我對文中的每個文字都異常癡迷。 ――《薩阿拉上的骷髏》和《恩怨》的作者 迪恩·金“令人嘆……除了耀眼的太陽在極地冰面上反射的光芒,以及夜空中閃爍的極光外,*重要的是那不屈不撓的、屬于人類的、純粹而頑強的力量。”――《測毒小隊》 的作者 黛博拉·布魯姆“一本令人著迷的書。我沉浸在這些細節中,發現自己竟然忘卻了故事的結局。”――《世界中心的島》的作者 蕭拉瑟
未曾抵達的彼岸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一位荷蘭航海探險家威廉?巴倫支三次帶領他的船隊不畏艱險,試圖穿越北極,尋找一條連接歐洲與中國的北方航道的故事。但第三次的航行卻把他們困在了北極高地的冰封之中。他們被迫忍受嚴寒,在惡劣的氣候中掙扎求生,并在北極極夜的情況下度過了整個冬天,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次。他們在經歷災難的同時也改變了歷史。雖然他們*終沒有抵達彼岸的中國,但他們拓展了地圖世界的邊緣,做出了科學的發現,激勵了無數的探險者。他們所到之處,對于前人來說無一不是未曾抵達過的彼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探險活動的細節已逐漸從公眾的記憶中消失,其文學典故也隨之被人們遺忘。本書將挖掘整個精彩的故事,展現出其中人性的光輝。
未曾抵達的彼岸 目錄
開放的極地海
遠離地圖的邊緣
北極里的死亡
進發極地
荒島幸存
安全屋
新地島之王
午夜的太陽與虛假的黎明
脫險
步履蹣跚的回家路
寫在*后:新地島的海岸
致謝
尾注
關于作者
未曾抵達的彼岸 節選
《未曾抵達的彼岸(地平線系列)》: 當船隊離開北極土著人的領地,進入不適合人類居住地的時候,日歷上顯示,他們已經離開阿姆斯特丹六個星期了。離開基利金島不到兩個星期,他們再次被大霧籠罩。在進入威廉王島旁的一個峽灣時,他們發現了一些動靜——他們看到了他們從未見過的東西,并認出了那是一只熊,但那是一只白熊。一只巨大的白熊在水中游動。 巴倫支和他的手下,從大船跳到了他們的小船上。與此同時,他們誕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把這只熊運回荷蘭,當作新奇物種來展示。于是一個水上裝上火槍,結結實實地射中了熊。但是熊重新站了起來,開始游走。船員們努力追趕著這只動物,并設法靠近它。其中一個人成功地揮動套索,套住了它的脖子,并將這只動物拖回他們身邊。這些人在后面使勁地拉著它。 巴倫支雖沒有任何與北極熊打交道的經驗。但他和他的部下并不愿意屈服,而是很有沖動地去捕捉一只熊從而滿足于自己的探險精神。即使在后來整個歐洲對北極熊這種動物廣為人知,且了解了北極熊的兇猛本性和力量之后,二十世紀的極地探險家羅阿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還是要求漢堡動物園的園長,將北極熊馴服成能夠在極地探險中拉雪橇的馱獸。與阿蒙森同行的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認為這個計劃值得嘗試,但對其可行性仍有疑問。在真正的冰面上被拖行的北極熊很快就會察覺。在自己的主場環境下,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地強大,所以隨后會馬上進行反抗。 此時威廉??巴倫支生平**次見到北極熊時的高漲情緒將是曇花一現。盡管北極熊的身體直接挨了一槍,但被套住的動物還是咆哮著繼續掙扎反抗。即使荷蘭人還沒有看到全部危險,但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只動物的兇猛。他們放棄了之前的幻想,決定殺死并剝掉該動物的皮。這樣比把它當寵物養著要更安全。當北極熊想奮力掙脫的時候,船員們巧妙地使用繩子來加速消耗獵物的體力。 巴倫支還不時地用船鉤激怒著北極熊。沒過多會兒,這只熊就劃到了船尾,并用它自己的前爪抓著船。巴倫支認為這只動物想從掙扎中解脫出來,于是叫人注意著它,并預言“她將要死了”。 那只笨重的熊也許是感覺到自己快要被束縛了,因此并沒有做任何休息,艱難地爬了起來,并將自己的半拉身子爬上了船。船員們驚恐地逃到船的另一端。但他們套在熊脖子上的繩索遠端卻意外地卡在了船舵之下。此時被拴住的熊,一半在船里,一半在船外,正在窒息中。被困住的熊,雖未完全放棄,但也無法靠近襲擊它的船員們。 其中一個船員意識到當前的處境,便從船頭站了出來,用半截長矛刺向它。北極熊隨即倒在水中,并被船拖著走了一段路。在熊筋疲力盡后,船員們終于打死了它,并將它拖到船上且剝了它的皮。這是荷蘭人遇到的**只北極熊。日后他們*終還是會回到阿姆斯特丹的。 船員們將這個地方命名為貝倫福特(Berenfort),以紀念他們對北極熊的征服。從那里,他們回到了威廉王島,然后又到了這個小群島的下一個漂浮的陸地。在那里他們又一次離開了大船,乘著小船上了岸,穿過懸崖和巖石,徒步上山,并在高處發現了一對大十字架。他們當時還沒有完全超越歷史的界限,因為至少有一艘波莫爾船在他們之前到過這里。他們把這個地方命名為克羅斯島(Cross Island),然后繼續前進,一邊行走,一邊測繪并命名。在繼續向北的路中,這將會是他們看到的*后一處具有人類生活跡象的地方。 即使在有地圖和知道終點的情況下,航海也還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更不用說是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還日復一日地航行到未知的海域。這完全是另一番不同的體驗。船員們不可預知,接下來會出現什么樣的海岸、動物、天氣。當然,巴倫支也有可能明天將帶領他的船員們抵達一片開放海域并*終指引他們前往中國;或者,他們月復一月地頂著冰雪向北行進,直到抵達世界之巔,成為**批抵達北極的人類;也或者他們被咆哮的大海吞噬。他們別無選擇,必須在不知道終點和所需時間的情況下繼續前進。 標志著*長白晝的夏至日已經過去了,然而真正的黑暗在幾個月后才會到來,屆時情況將發生逆轉,極地的黑夜已經悄悄來臨。在那個夏天,站在新地島陽光明媚的沙灘上,此時的威廉??巴倫支思考著離家這么遠,遠到可以感受出無盡的黑夜正逐漸地吞噬光亮。 ……
未曾抵達的彼岸 作者簡介
安德里亞??匹策爾,美國西弗吉尼亞州人,是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基金會的敘事性非小說版塊“尼曼故事”的創始人,也是一名記者,曾在喬治敦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她喜歡發掘那些被遺忘的歷史,并在《華盛頓郵報》《紐約書評》《戶外》《每日野獸》等報刊上多次撰文。目前她與家人居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附近。 譯者簡介: 江民彬,首都師范大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相關工作十余年。曾在Esri China和Esri Australia 擔任顧問,期間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各種GIS解決方案。現為澳大利亞NGIS公司高級軟件工程師,NATTI 三級筆譯員。 張鑫竹,澳大利亞莫納什教育學碩士,從事心理學教學應用多年,現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