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演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9479
- 條形碼:9787218149479 ; 978-7-218-1494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演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庫》中的一種,以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為研究對象,結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論述,深入闡明技術思維方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全面呈現1949年以來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演進態勢和發展趨勢,并對演進歷程和意義給予中肯且富有前瞻性的評價建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踐密切結合的學術專著,有利于展現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的領導作用和積極意義,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研究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演進研究 目錄
緒 論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相關概念與關系的厘清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創新點
**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研究的理論基礎
**節 馬克思主義關于技術思維方式的相關論述
一、馬克思對近代機械技術思維方式的相關論述
二、馬克思對大工業初期技術思維方式的相關論述
三、馬克思、恩格斯對技術思維方式未來走向的預言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對技術思維方式演進動力的相關分析
一、馬克思對18世紀末以前演進動力的相關分析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18世紀末以后演進動力的相關分析
三、列寧、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國家技術思維方式演進動力的相關分析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對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階級因素分析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西方資產階級作用的分析與啟示
二、馬克思、對中國資產階級困境的分析與啟示
三、恩格斯、對中國各階級革命力量的分析與啟示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邏輯關系
**節 技術思維方式類型的劃分及其演進的一般態勢
一、中西技術思維方式類型的劃分及其依據
二、傳統與現代技術思維方式類型的劃分及其界限
三、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一般態勢:少有形態形成后持續演進
第二節 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百年困局與破局
一、明末清初: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核心要素在西方孕育和成長
二、清末民國:少有形態在西方形成后持續演進
三、明清至民國的困局:各要素在中國有萌芽但未整合成形
四、困局之源:中國資產階級無力整合和推動
五、破局之本: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肩負使命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新演進態勢的內在關系
一、1949 年以后: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總體上持續演進
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新演進態勢的根本保證
三、新演進態勢: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領導方式與作用
一、 發達國家的政府行為對該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影響及啟示
二、中國共產黨的三種基本領導方式及其相互關系
三、中國共產黨對演進的政治領導及作用
四、中國共產黨對演進的思想領導及作用
五、中國共產黨對演進的組織領導及作用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形成和曲折發展(1949—1976)
**節 1949—1976 年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及時代背景
一、大科學助推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第二個形態快速形成
二、思維工具的革新助推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新舊時代成功轉換
三、新技術浪潮助推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第三形態的興起
四、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推動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三個形態在中國興起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形成和初步發展的思想領導
一、中國共產黨思想領導的方式:發展技術思想
二、技術思想的早期建構(1937年)
三、1949—1965 年技術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形成和初步發展的政治領導
一、中國共產黨政治領導的方式:領導制定兩個科技發展規劃
二、《1956—1967 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三、《1963—1972 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四、兩個科技發展規劃的演變:追趕戰略和措施的演變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實踐基礎的組織領導
一、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世界前沿和高很好技術研制
二、中國共產黨對技術實踐活動的早期探索(1937—1949)
三、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研制
四、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兩彈一星”的研制
第五節 1949—1965 年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形成和初步發展
一、1949—1958 年:現代技術思維方式少有形態在中國形成
二、1959—1965 年:少有形態在中國發展為第二個形態
第六節 1957—1976 年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遭遇的曲折及其根源
一、少有形態在中國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遭遇的曲折及其根源
二、第三個形態在中國的興起受阻及其根源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發展的歷史轉折(1977—1988)
**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發展歷史轉折的思想領導
一、歷史轉折中中國共產黨思想領導的前提
二、歷史轉折中中國共產黨思想領導的根本
三、歷史轉折中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領導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歷史轉折的政治領導:領導制定兩個科技規劃
一、 《1978—1985 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及其基本內容
二、《1986—2000 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制定及其基本內容
三、兩個科技規劃的制定:技術創新意識從無到有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發展環境的改善
一、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科技工作者歷史地位的尊重和科學定位
二、中國共產黨對科教機構及其工作的恢復和調整
三、中國共產黨科技工作重心的轉移和對規律的尊重
四、中國共產黨啟動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推動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新形態的興起
一、將中國技術實踐活動引到創新的方向上來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系列科技計劃的啟動實施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持續發展(1989—2012)
**節 中國共產黨對持續發展的思想領導:建構和發展科技思想體系
一、科技創新思想的建構和發展
二、科技倫理思想的建構和發展
三、工程科技思想的建構和發展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持續發展的政治領導:領導制定三個科技發展規劃
一、 《1991—2000 年科學技術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二、《全國科技發展“九五”計劃和到2010 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三、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四、三個科技發展規劃的意義:中國技術創新模式的發展演變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對持續發展之人才基礎的培育與聚合
一、 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持續發展的人才基礎:三大主體
二、對技術研發主體的培育及其成長發展
三、對市場主體的培育及其成長發展
四、對宏觀調控主體的培育及其成長發展
五、對三大主體的聚合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對持續發展之實踐基礎的組織領導
一、 持續發展的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信息和高鐵技術創新
二、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信息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三、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高鐵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第五節 1989—2012 年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以創新為內核持續發展
一、“創新思維”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技術領域的應用
二、1989—2002 年:第三個形態的形成及倫理傾向的呈現
三、2003—2012 年: 向第四個形態快速發展及其倫理意蘊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新發展(十八大以來)
**節 中國共產黨對新發展的思想領導:完善科技思想體系
一、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相關論述
二、關于工程科技的相關論述
三、關于科技倫理的相關論述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新發展的政治領導:領導制定體系化的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一、 2015 年制定五個行動綱領或意見:順應“互聯網+”融合趨勢
二、 2016 年制定五個規劃或綱要: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對新發展之實踐基礎的領導:組織領導智能制造活動的推進
一、 十八大以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態勢:躋身第三次發展浪潮的潮頭
二、中央領導中央和地方政府進行整體布局
三、 中央領導建立人工智能產業體系:以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研發為基礎
第四節 十八大以來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要素與形態的新發展
一、思維方式機制的發展演變:基于思維工具的革新
二、思維方式主體的發展演變:基于技術創新思維活動主體的壯大
三、思維方式不同層面的深度融合:基于思維活動價值取向的延伸和拓展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評價與展望
**節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歷程的評價
一、1949—1976 年:歷史性突破與不足并存
二、1977—1988 年:實現歷史性轉折
三、1989—2020 年:實現歷史性跨越 / 324
第二節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意義的評價
一、促進馬克思主義兩大思想理論的發展與融合
二、助推中國技術發展態勢的轉變
三、助力中國躋身第四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潮頭
四、助力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五、助力“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
第三節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展望與推動
一、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要素和形態發展的展望
二、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要素和形態發展演進的
進一步推動
本章小結
結 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相關概念與關系的厘清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創新點
**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研究的理論基礎
**節 馬克思主義關于技術思維方式的相關論述
一、馬克思對近代機械技術思維方式的相關論述
二、馬克思對大工業初期技術思維方式的相關論述
三、馬克思、恩格斯對技術思維方式未來走向的預言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對技術思維方式演進動力的相關分析
一、馬克思對18世紀末以前演進動力的相關分析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18世紀末以后演進動力的相關分析
三、列寧、斯大林對社會主義國家技術思維方式演進動力的相關分析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對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階級因素分析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西方資產階級作用的分析與啟示
二、馬克思、對中國資產階級困境的分析與啟示
三、恩格斯、對中國各階級革命力量的分析與啟示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邏輯關系
**節 技術思維方式類型的劃分及其演進的一般態勢
一、中西技術思維方式類型的劃分及其依據
二、傳統與現代技術思維方式類型的劃分及其界限
三、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一般態勢:少有形態形成后持續演進
第二節 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百年困局與破局
一、明末清初: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核心要素在西方孕育和成長
二、清末民國:少有形態在西方形成后持續演進
三、明清至民國的困局:各要素在中國有萌芽但未整合成形
四、困局之源:中國資產階級無力整合和推動
五、破局之本: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肩負使命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新演進態勢的內在關系
一、1949 年以后: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總體上持續演進
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新演進態勢的根本保證
三、新演進態勢: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領導方式與作用
一、 發達國家的政府行為對該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影響及啟示
二、中國共產黨的三種基本領導方式及其相互關系
三、中國共產黨對演進的政治領導及作用
四、中國共產黨對演進的思想領導及作用
五、中國共產黨對演進的組織領導及作用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形成和曲折發展(1949—1976)
**節 1949—1976 年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及時代背景
一、大科學助推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第二個形態快速形成
二、思維工具的革新助推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新舊時代成功轉換
三、新技術浪潮助推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第三形態的興起
四、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推動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三個形態在中國興起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形成和初步發展的思想領導
一、中國共產黨思想領導的方式:發展技術思想
二、技術思想的早期建構(1937年)
三、1949—1965 年技術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形成和初步發展的政治領導
一、中國共產黨政治領導的方式:領導制定兩個科技發展規劃
二、《1956—1967 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三、《1963—1972 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四、兩個科技發展規劃的演變:追趕戰略和措施的演變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實踐基礎的組織領導
一、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世界前沿和高很好技術研制
二、中國共產黨對技術實踐活動的早期探索(1937—1949)
三、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研制
四、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兩彈一星”的研制
第五節 1949—1965 年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形成和初步發展
一、1949—1958 年:現代技術思維方式少有形態在中國形成
二、1959—1965 年:少有形態在中國發展為第二個形態
第六節 1957—1976 年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遭遇的曲折及其根源
一、少有形態在中國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遭遇的曲折及其根源
二、第三個形態在中國的興起受阻及其根源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發展的歷史轉折(1977—1988)
**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發展歷史轉折的思想領導
一、歷史轉折中中國共產黨思想領導的前提
二、歷史轉折中中國共產黨思想領導的根本
三、歷史轉折中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領導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歷史轉折的政治領導:領導制定兩個科技規劃
一、 《1978—1985 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及其基本內容
二、《1986—2000 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制定及其基本內容
三、兩個科技規劃的制定:技術創新意識從無到有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發展環境的改善
一、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科技工作者歷史地位的尊重和科學定位
二、中國共產黨對科教機構及其工作的恢復和調整
三、中國共產黨科技工作重心的轉移和對規律的尊重
四、中國共產黨啟動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推動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新形態的興起
一、將中國技術實踐活動引到創新的方向上來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系列科技計劃的啟動實施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持續發展(1989—2012)
**節 中國共產黨對持續發展的思想領導:建構和發展科技思想體系
一、科技創新思想的建構和發展
二、科技倫理思想的建構和發展
三、工程科技思想的建構和發展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持續發展的政治領導:領導制定三個科技發展規劃
一、 《1991—2000 年科學技術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二、《全國科技發展“九五”計劃和到2010 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三、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的制定與基本內容
四、三個科技發展規劃的意義:中國技術創新模式的發展演變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對持續發展之人才基礎的培育與聚合
一、 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持續發展的人才基礎:三大主體
二、對技術研發主體的培育及其成長發展
三、對市場主體的培育及其成長發展
四、對宏觀調控主體的培育及其成長發展
五、對三大主體的聚合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對持續發展之實踐基礎的組織領導
一、 持續發展的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信息和高鐵技術創新
二、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信息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三、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高鐵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第五節 1989—2012 年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以創新為內核持續發展
一、“創新思維”概念的提出及其在技術領域的應用
二、1989—2002 年:第三個形態的形成及倫理傾向的呈現
三、2003—2012 年: 向第四個形態快速發展及其倫理意蘊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新發展(十八大以來)
**節 中國共產黨對新發展的思想領導:完善科技思想體系
一、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相關論述
二、關于工程科技的相關論述
三、關于科技倫理的相關論述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對新發展的政治領導:領導制定體系化的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一、 2015 年制定五個行動綱領或意見:順應“互聯網+”融合趨勢
二、 2016 年制定五個規劃或綱要: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對新發展之實踐基礎的領導:組織領導智能制造活動的推進
一、 十八大以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態勢:躋身第三次發展浪潮的潮頭
二、中央領導中央和地方政府進行整體布局
三、 中央領導建立人工智能產業體系:以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研發為基礎
第四節 十八大以來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要素與形態的新發展
一、思維方式機制的發展演變:基于思維工具的革新
二、思維方式主體的發展演變:基于技術創新思維活動主體的壯大
三、思維方式不同層面的深度融合:基于思維活動價值取向的延伸和拓展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評價與展望
**節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歷程的評價
一、1949—1976 年:歷史性突破與不足并存
二、1977—1988 年:實現歷史性轉折
三、1989—2020 年:實現歷史性跨越 / 324
第二節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意義的評價
一、促進馬克思主義兩大思想理論的發展與融合
二、助推中國技術發展態勢的轉變
三、助力中國躋身第四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潮頭
四、助力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五、助力“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
第三節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演進的展望與推動
一、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要素和形態發展的展望
二、對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要素和形態發展演進的
進一步推動
本章小結
結 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展開全部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現代技術思維方式的演進研究 作者簡介
曾丹鳳,女,1982年生,廣東省梅州市人,法學博士。肇慶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科技、文化創新。先后在《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東北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主持和參與多項重量、省部級科研項目。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