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學會學習叢書:中小學生專注力的培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20186
- 條形碼:9787510020186 ; 978-7-5100-201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會學習叢書:中小學生專注力的培養 本書特色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發現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是引導現代社會發展的關鍵。為了實現自我的終生學習和進行創造性活動,我們必須從“學會”走向“會學”,即培養一種創新性學習能力。
學會學習叢書:中小學生專注力的培養 內容簡介
《學會學習叢書:中小學生專注力的培養(修訂版)》重點談到了中小學生專注力的發展,低年級小學生注意力和集中能力是比較差的,家長對此應該有一定程度理解,但發展很快,到了高年級,注意力和集中能力就有了很大的進步;進入中學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能力也不能掉以輕心,由于升學壓力加大和課程內容枯燥,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也較多,這時家庭和學校也應該關注中學生的專注力問題,特別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發揮主動性和自覺性,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專注力,以堅強的毅力維持專注力,這樣的學生,一定能夠克服種種學習和生活中的障礙,一步一步走向自己開闊的人生。 《學會學習叢書:中小學生專注力的培養(修訂版)》適合家長、教師和孩子閱讀,目的在于讓中小學生意識到專注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讓成年人意識到保護下一代的專注力特質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希望您能通過閱讀該書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專注力的特點,培養一種重視孩子專注力的氛圍,如果發現孩子有專注力障礙,要及時采取措施,對癥下藥。書中也介紹了一些專注力訓練方法,家長和教師可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培養和訓練。
學會學習叢書:中小學生專注力的培養 目錄
從專注到專注力
專注力的兩個關鍵
專注力的主要因素:注意力
影響注意力的因素
中小學生應該專注讀書
第二章 從小培養孩子專注力
0-7歲孩子注意力培養
與其說培養,不如說保護
孩子的專注力真的很差嗎
給孩子一個空間
根據國情培養孩子專注力
學習音樂能提高孩子專注力嗎
飲食和體育活動影響注意力
第三章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
什么是兒童感覺統合失調
怎樣預防兒童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訓練原則
感覺統合訓練效果
家庭感覺統合訓練小方法
第四章 專注力失調
警惕“專注力失調”
孩子有“多動癥”嗎
先天多動癥須及早治療
兒童多動癥常見問題解答
兒童抽動癥與專注力
自閉癥與專注力
第五章 神經衰弱與專注力
青少年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與抑郁癥
神經衰弱的診斷和鑒別
學生神經衰弱的治療
……
第六章 專注力與觀察力訓練
第七章 小學生專注力培養
第八章 中學生專注力培養
第九章 教學方法與學生專注力
學會學習叢書:中小學生專注力的培養 節選
有不少貴族幼兒園也在遵循著這種理念教育孩子,孩子在園里很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老師也從不強迫。而且絕對是以賞識教育為主,即使天天遲到,老師也會說:“不錯,比昨天早了5分鐘到。”不管是不是做得好,“我是*棒的!”都永遠掛在孩子的嘴上。這樣的幼兒園孩子確實愿意去,因為沒有約束,自由自在又天天聽到表揚。所以家長也滿意,因為多數家長是把孩子喜歡的就認為是符合兒童心理的,并且盲目地認可這樣的教育,以為這就是所謂的“西方教育”、所謂的“獨立、自由、愛的教育”。 但結果是大量浮躁的、對抗的、沒有規矩、注意力渙散的孩子出現。課堂上坐不住,知識學不進去;家長喊做什么,不喜歡做的就不做;自己想做的,想方設法也要做到;只能聽表揚,一點不如意就不高興;不能遵守*起碼的規矩;吃不得苦,受不得半點委屈。這樣的孩子確實“個性”很強,孩子越大,家長越覺得難以管教。 已經有一些經過這樣教育的孩子從幼兒園里畢業,走入小學,但因為不能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自己提出退學;同樣,也有一些小學,尤其是有名的重點小學,也拒收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孩子。人不是物品,產品做壞了,可以淘汰重做。但人一旦教育出了問題,那要花費多少精力和心血從新教育,而孩子和家長的心里又要承受多少痛苦。因為被改造是痛苦的,糾正壞習慣要比培養好習慣難得多。尤其是當這些孩子11-12歲,進入少年叛逆期時,再教育就更是難上加難。 美國的教育學家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孩子到了11歲還不能糾正壞習慣的話,那就很難糾正了。因為到了叛逆期,生理的發育造成必然的反抗心理,或者說,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一切幾乎都是專門反抗的,你越要我做什么,我就越不做什么,就是要對著干。所以在11歲之前,家長一定要盡快地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而很多的不良習慣,都是在“放任”和“溺愛”中教育出來的。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發達國家的孩子們也都是這樣反抗的嗎?這樣片面的比較沒有意義,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并不了解西方發達國家,不了解他們的國情,不了解他們的文化,不了解他們的傳統,更不了解他們的教育。我們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的皮毛,甚至把他們也認為不正確的,也在努力糾正的東西,當作是好的主流在學習著。 有專家認為,對于中國孩子來說,3歲以前的教育主要是培養幼兒守規矩和服從的習慣。3歲之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才是教育的重點任務。在3歲前孩子已經習慣于守規矩,知道了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是非觀基本形成。這時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行為時,就有了保障的前提,即孩子不會做出格的事情。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國情如此。我國的國情是怎樣的呢?我們并沒有18歲就一定要離開家庭自立的傳統,不但沒有,孩子成長中的各個階段家長都親自設計,幫助他們度過各種難關;戀愛婚姻要插上一手;成家立業后,還要指揮。近年來,甚至退化為家長要“養孩子一輩子”,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啃老族”。一方面是要“養一輩子”的孩子,一方面又要對孩子實施“民主、自由”的“西方式教育”,百般呵護,萬般寵愛下,還要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可以想象,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是什么樣子。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