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在那高山頂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2330
- 條形碼:9787220122330 ; 978-7-220-12233-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那高山頂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和三農關聯人員作者十二年間七赴二坪采訪,精心構思、用心書寫、匠心打磨,以捍衛文體尊嚴、堅守人民立場的自覺姿態,將鄉村底部的沖突、鄉村生活的秩序、鄉村振興的路徑與光亮,鄉村守望者的赤誠與情義,真爭、立體、透徹且富有詩意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無論創作態度,還是整部作品*終抵達的精神高度、敘述張力、藝術水準,無疑都是近年來主題出版物中的佼佼者。
在那高山頂上 內容簡介
過去的數百年間,高山頂上的二坪村靠直上直下的五道天梯遙望外部世界,開辦僅三年的村小停辦達十年之久。1990年,誤打誤撞來到二坪的李桂林把自己留了下來,并把妻子陸建芬也動員上山,將一家人的未來與懸崖上的村莊嫁接在了一起。三十年過去了,知識的力量改寫了貧困的基因,文明的火光照亮了無邊的寂寞,夫婦二人依然堅守在高山頂上,堅守著不變的夢想與初心……本書以非虛構手法,回放“雙百人物”“好看奮斗者”“感動中國人物”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扎根深山彝寨、播撒知識星火的歷程,還原涼山厚土上掙脫貧困鎖鏈的斗爭,逼真、立體、透徹且富有深意地呈現了鄉村底部的生活、鄉村生活的秩序、鄉村振興的路徑與光亮。
在那高山頂上 目錄
001 序 章 并不如初見
多情的汁液
默默浸泡平壩山岡
浸泡莊稼樹木
浸泡我們
*初和*終的生命
——彝族詩人倮伍拉且《汁液》節錄
023 **章 去二坪
巫師說:
所有的影子都不相同
說完他就咬住了燒紅的鏵口
——彝族詩人吉狄馬加《影子》節錄
067 第二章 阿木爾日
誰打碎了蠻荒的古巢
彝山長出一對美麗的翅膀
——彝族詩人李騫《橫空出世》節錄
097 第三章 “校花”
她可以放心地追隨一條河流
就像每滴水珠
把自己
全部交付給這日日夜夜沉默
又奔涌不息的大河
——彝族詩人魯娟《追隨一條河流》節錄
131 第四章 阿木讀布
那些剛剛從睡眠中醒來的人
被巨大的熱情鼓舞
——彝族詩人沙馬《過灑拉地坡》節錄
159 第五章 夫妻學校
那些深色的旗幡
無數次點燃久病的森林
雪開始滲入一個民族的肌理
從此 冷與暖不再分離
——彝族詩人羅慶春《雪史》節錄
209 第六章 呷呷爾日
為什么我有時是淚
有時是歌
為什么我有時是水
有時是火
——彝族詩人楊佳富《故鄉》節錄
231 第七章 家在二坪村(上)
曾被淚水浸潤的土地
用那金色的手帕擦干
當石榴花開的時候
故鄉的太陽還沒有開放
——彝族詩人李陽喜《山魂》節錄
263 第八章 家在二坪村(下)
我們沒有
面對沖動的世界擺起否定的手勢
只想踟躕母語的山野
發現生存的理由
——彝族詩人魯弘阿立《骨頭》節錄
291 第九章 “英雄”
你那么輕輕一唱就化作了云彩
仿佛輕輕一躍就站在了云端
你那么輕輕一唱就化作了流水
仿佛夏日柳蔭下的一泓碧潭
——彝族詩人克惹曉夫《云端》節錄
317 第十章 二坪村,2020
孤獨的人常在深夜
看見自己的從前在天上閃光
也看見自己的未來
在天上茂盛生長
——彝族詩人發星《大涼山燦爛星空之五》
347 尾 章 兩棵樹
犁鏵犁進深深的土地
土地上,騎馬的白云仰望山頂
美麗的索瑪花一落千丈
騎馬的白云熱淚盈眶
——彝族詩人阿蘇越爾《正視故鄉》節錄
363 后 記
在那高山頂上 節選
**章 去二坪 巫師說: 所有的影子都不相同 說完他就咬住了燒紅的鏵口 ——彝族詩人吉狄馬加《影子》節錄 從漢源縣馬托鄉初級中學畢業,李桂林毫不猶豫回了萬里村。村小正好要招 一名“代民師”,他想試試。 那是1985年夏天。那時候,在當地,初中畢業生比煤油票還要緊缺。 哪怕前邊有個“代”字,畢竟是當老師!在李桂林看來,天底下*好的職業 也就是老師了——門一關就你一個人說了算,誰也不能有意見。當然這只是個玩 笑,但玩笑里邊,老實龍門陣的成分也是有的。因此,如愿以償成為“代民師” 那天,李桂林心里那個高興,三個作文本也寫不完。 李桂林是個死要面子的人,不論什么事都想做到*好,好到別人都做不到的程 度。教書更是如此。工資高低先不去說,教學成績絕不能拉稀擺帶——學生分數 就是老師的面子,何況他也不是不知道,面子和里子通常都裹在一起。他又不傻。 那時候李桂林就曉得彎道超車的道理了,雖然話不是這么說。嫌按部就班來 得慢,他死磨硬纏讓校長多給自己安排幾堂課。課上完,逮著空當,他挖空心思 同老資格的同事套近乎,要么爭取上課時允許他旁聽,要么讓人家抖摟兩句“經 驗之談”。 “代民師”拿的是死工資,李桂林如此認真,不會是走火入魔了吧?提心吊膽 捱到期末,校長眼都直了——李桂林教的學生拿了全學區**。這可不是“撞天 昏”(四川方言,碰運氣之意),接下來的連續幾年,李桂林所教的班,成績在全 學區不是**也是第二。校長看出道道來了,李桂林想當老師,這個“老師”不 是“民師”,前面還沒有“代”字。 校長看破也說破,李桂林沒有覺得難為情。人往高處走,不丟人。 1990年8月里的一天,李桂林到鄉上辦事。已經走出鄉政府大門,他又折了 回來。那些天他有點鬧肚子,水火不留情,得把“問題”解決好。李桂林從廁所 出來,目光落在了一對彝族人打扮的母女身上。他進去時她們就在這兒,差不多 十分鐘過去了,她們還站在這兒。要說她們也想“解決問題”,鄉政府廁所雖然 簡陋卻也寬敞,用不著“輪蹲”;要說她們在等人,旱廁味道大得能把人抬出三 里地,就不知道換個地方? 你們……有什么事?李桂林愛管閑事的毛病說犯就犯。 看看他,母女倆都是一臉茫然。李桂林很快反應過來,把同樣問題重復了一 次。這一次,他打起彝話。 沒什么事。小姑娘臉上泛起紅暈。 不便多問,李桂林拔腿要走。 我們就是想上茅房。中年婦女的話拍打著他的后背。 接下來的交談讓李桂林極為震撼:由于不識字,盡管廁所墻壁上“男” “女”斗大,母女倆還是擔心走錯了地方。 你沒讀過書?李桂林忍不住問。看樣子,姑娘已十四五歲。 讀書?姑娘看了李桂林一眼,目光躲到一邊。 這才知道,母女倆是從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來馬托趕集的。二坪請不來, 更留不住老師,村小已停辦多年。二坪人很少出村,除了山高路險,另一個 原因是他們同山下世界隔著一道語言的深澗。都是睜起眼睛的瞎子,長了舌頭的 啞巴,哪個不怕——這是姑娘母親的原話。 過了很多年,想起姑娘母親那天講起的那件事,李桂林心里仍然說不出的 難過。 二坪村有個老鄉打到一只野豬,砍了半邊下山換錢。賣完肉,饑腸轆轆的他走 不動了,撞進一家飯館。他不會漢話,老板不懂彝話,雙方打手勢猜起謎語。老板 指指他的衣兜,讓他把錢裝好,不然要掉出來。老鄉以為老板怕他沒錢,掏出一張 “大團結”。“大團結”那時是真的“大”,老板擺擺手,讓他把錢先收好,吃完再 說。老鄉比畫半天,“言”下之意,這么大張的錢還嫌小,我可等著找零!老板急 了,你不開腔,我又不是你肚里蛔蟲,咋曉得你想吃啥。老鄉心里苦,紅著眼圈又 摸出幾張鈔票。老板徹底被搞糊涂了,轉身去找隔了兩間門店的彝族朋友做翻譯。 遠遠地,老板和朋友見那老鄉手忙腳亂背上背篼往外跑,以為他順了店里東西,拔 腿追了上去。把人攔下卻發現,事情從一開始就是誤會。誤會根源卻是老鄉不光不 識字,還認不得錢,先以為老板要敲他竹杠,后來又以為是買肉的人騙了他,給了 不頂用的票子。看老板找了人來,以為遇到“棒客”,他更怕了…… 天底下竟然還有人認不得錢,李桂林無論如何不相信。但這個不相信只是不 愿信而已,他知道,人家沒必要騙他,就是騙,故事也編不了那么圓。告別母女 倆,李桂林去了烏史大橋鄉。就在前不久,烏史大橋鄉派了人來,說李老師你書 教得那么好,你在馬托工資43元,要是肯到二坪,我們給60元。別說多給17元, 就是再多17元也提不起李桂林的興趣。李桂林在馬托是“代民師”,要是去了二 坪,身份就成了“代課老師”。“代民師”寒暑假工資照發,“代課老師”假期里 卻不說這頭。“代民師”和“代課老師”更大不同是,如果有指標,前者有資格參 加轉正考試,后者則只有看熱鬧的份兒。換言之,若說“代民師”已矮人一頭, 當了“代課老師”,又要矮下半個肩膀。所以對方開的條件,李桂林一點兒都沒 往心里去。與母女倆的邂逅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想知道大涼山的版圖上有一個 怎樣的二坪,也想知道一個地方何以落后閉塞到如此地步。 李桂林對二坪這個地名其實并不陌生。每天推開家門,橫在眼簾的便是一道 深深峽谷。谷底,大渡河像粉筆勾出的一條白線,抬起頭來,對面山勢陡峻,崢 嶸崔嵬,云遮霧罩之間,人戶星星點點。那里是二坪村,涼山州的二坪村,大人 一次次講,李桂林一次次想,如果架一座橋,走上30分鐘也就成了“涼山好漢”。 聽說李桂林不請自來,一個皮膚黝黑的男人興沖沖迎了上去。李桂林知道找 對了“廟門”:眼前站著的阿木鐵哈是烏史大橋鄉黨委書記,兼任甘洛縣蘇雄區 教育組組長。 阿木鐵哈的熱情換來的是李桂林的牢騷:二坪老百姓連茅房都認不到,連錢 都認不得,你這領導怎么當的?! 阿木鐵哈不急也不火,叫他有事慢慢說。李桂林便把剛才如何碰到母女倆以 及女孩母親講的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講完又是一個疑問句:啥年代了,怎么還 是這個樣子? 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阿木鐵哈把李桂林請進辦公室,遞上一杯茶,家 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二坪這本有多難,李老師你有所不知。 水汽裊裊,像阿木鐵哈的話語不疾不徐。甘洛縣在涼山州*北端,大橋鄉在 甘洛縣*北端,二坪村又在大橋鄉*北端。這里算得上甘洛縣*邊遠、*艱苦、 *落后、*貧困的村子了,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不通郵,全村百余戶人 家,算得上與世隔絕。懸崖峭壁上的木梯是村民進山出山唯一的路,上不沾天 下不挨地,空著手走都能嚇死個人。二坪村的老年人都是“睜光瞎”,直到1968 年,縣教育局花費2000塊錢,修建了總面積不超過120平方米的2間教室、1間寢 室。日子苦成黃連,如何留得住外地來的老師?學校建好,先后來過3個公辦教 師,卻一個個削尖腦殼往外跑,學校不得已關了門,從1979年一直關到如今。 阿木鐵哈講到這里,李桂林心中的好奇變成了憤憤不平:這些老師——還是 公辦——咋就狠得下那個心! 阿木鐵哈兩手一攤: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腳桿長在人家身上,我也沒有 辦法。 沒有辦法就不能想辦法了?!李桂林難以理解也無法茍同:說白了,還是你 們不重視,認為讀書不能當飯吃。 阿木鐵哈急得站了起來:李老師,你這頂帽子實在是扣偏了。讀書的確不能 當飯吃,但是照我看,讀書和吃飯一樣,都是要命的事! 老母豬打架——光動嘴。這句話竟然從嘴里邊跑出來了,李桂林自己都覺得 吃驚。 阿木鐵哈顯然是受了刺激,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等紅和白都從臉上褪去,阿 木鐵哈重新坐了下來,看著李桂林說:李老師,我也給你講個事吧,一個發生在 二坪的事—— 給苞谷薅草,呷呷勒學不敢馬虎,若要馬虎他就不會再下地來——這是“薅 二草”了,苞谷地在5月里已被薅過一遍。苞谷葉片再肥厚些就成大刀了,帶了 細細齒刃,在手上、腿上不時剮蹭一下,又痛又癢。憋著股勁兒忙活半天,呷呷 勒學伸個懶腰,順帶拿手抹掉額上的汗。這工夫,他抬頭望了望天。云層后的太 陽顯見是想鉆出來,似乎又欠著點決心,暑熱卻是該下來的半點兒都沒客氣。 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 這是一句隨時可能從二坪人嘴里冒出來的話。*初,這句話后邊是有一個問 號的,像綴著一只耳朵,等著一個回答。然而,人們始終沒有等來答案。 但是這一次,呷呷勒學聽到遠處傳來了回音——木乃,木乃啊…… 拖在“木乃”后面的聲音像一支亂了陣形的隊伍,雜沓混亂。彝族稱老大 為“阿木”,老二為“木乃”,依次往下,是“木基”“木果”“木牛”。這是男 丁排行。女子是另一個序列,叫老大“阿衣”、老二“阿呷”、老三“阿支”、老 四“阿各”、老五“阿牛”。聲音是順著一臺臺梯地爬上來的,來得遠,路又顛 簸,是隊形混亂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喊話的機幾日哮喘嚴重,喉嚨間像卡 了痰,聲音從痰里穿出來,力道上打了折扣。 怕那邊急出個三長兩短,呷呷勒學放下鋤頭,往梯地下方連跑帶跳出老遠一 截才停住身子,高聲問道,啥事,幺爸? 要注意,要注意!也不知瘋了還是癲了,木基葉子提起斧頭到處亂竄,看樣 子是要殺人! “斧頭”是一聲驚雷,“殺人”是一道霹靂,呷呷勒學身子有如過電般抖 了兩下。3月里,木基葉子放過話,要是哪天不想活了,無論如何要拉幾個人 “墊背”! 拉人“墊背”,而且幾個。他當時這么說,呷呷勒學只當是句酒話。村里男人 哪天不喝酒?酒后的話要是能當真,那肚子不挨餓、米飯敞開吃這樣的夢話也能當 真。問題是往常天塌下來也不抬眼皮的幺爸今天慌成那樣,實在很不正常。這個時 間段,青壯年差不多都在地里干活,留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殘,要是木基葉子真的 發瘋亂來,那還了得!想到這里,光著雙腳的呷呷勒學箭一般向寨子里射去。 書記、村長(現稱村主任)、文書是跑不掉的,木基葉子說過這話。書記阿木 什打和文書鐵拉阿木住1組,村主任木呷舉打住2組。既然住在2組的幺爸跑來報 信,說明木基葉子是往村主任家去了。呷呷勒學的判斷沒有出錯,離哈打阿莫家不 足20米,站在兩米多高的堡坎上,他看見木基葉子提著一把斧頭,歇斯底里地往 門板上砍,往門框上砸! 從門板與門框之間的空當,從土坯墻與茅屋頂的交接處,從茅草纖細、繁復 的縫隙間,從恐慌懼怕的*深處,傳來一陣陣尖叫、一聲聲啼哭。那不是一個人 的聲音,是一群人的聲音。呷呷勒學聽出來了,屋里的人不下十個,除了哈打阿 莫,全是老人孩子…… 快別發瘋了,不然我對你不會客氣!呷呷勒學沖木基葉子大吼一聲。 木基葉子停下手上動作,慢慢轉過頭來。見是呷呷勒學,不耐煩地說了句, 你算老幾,爬遠一點! 在二坪村,不把20歲的呷呷勒學放在眼中的人還真是難找。他是基干民兵, 長著1.75米的個子。木基葉子沖他耍橫,卻也并不完全是狗急跳墻。20歲對抗37 歲,誰強誰弱,這個難說。但是個頭上,木基葉子占了兩厘米優勢。比兩厘米更 大的底氣,木基葉子是全村摔跤冠軍。 明明是孟仲交接的夏日,明明云層比先前變得薄了,地氣升騰也到了一天里 *緊迫的時候,呷呷勒學仍是一陣戰栗。他被木基葉子的眼神嚇到了,被他滿臉 的血污嚇到了。 我再說一遍,要是不想死,馬上爬開,越遠越好!木基葉子話音未落,一塊 石頭便朝呷呷勒學飛了過來。幸虧石頭沒長眼睛,也可以說是長了眼睛,啪的一 聲后,呷呷勒學回頭去看,一根拇指粗的苞谷稈應聲倒地。 側身躲過又一次襲擊,呷呷勒學趁勢斜坐在地上,順手抓起兩塊石頭,左右 開弓扔了出去。其中一塊失了準星,飛到哈打阿莫家茅屋頂,另一塊只差一點就 擊中木基葉子左肩。 幾個回合下來,誰也沒占著便宜。木基葉子眼珠子骨碌一轉,指著呷呷勒學, 有本事你下來,看我不抽了你的筋、扒了你的皮! 激將法果然奏效。大吼一聲,呷呷勒學縱身跳下兩米多高的堡坎。 一絲獰笑從木基葉子嘴角爬到臉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他掄起斧頭向呷 呷勒學猛地沖了過去! 木基葉子想要一招制勝。然而,正是他的心急給了呷呷勒學機會。地面凹凸 不平,一個淺坑讓他的身子不由自主晃了一下。猝不及防的動作變形讓他的進攻 從線路到時間都出現了偏差,呷呷勒學繞到他的身后,像鐵絲箍住木桶般用力把 他抱住。 斧頭雖在手中,活動半徑已被大大限制,木基葉子又氣又急,發出了野獸般 的咆哮。用腳踩,用頭頂,用背拱,用手肘撞,眼見這一切都不奏效,他使出吃 奶的勁兒,像只陀螺旋轉起來,試圖把粘在后背的對手甩掉。識破了木基葉子的 計謀,呷呷勒學十指扣得更緊,像是涂了膠水,還打了鉚釘。 這個時候,哈打阿莫找來一根麻繩,呷呷勒學16歲的弟弟木機巴葉也聞訊趕 到現場。像對付一頭過年豬那樣,三個人合力把木基葉子捆了個結結實實。 說,你臉上的血哪兒來的!呷呷勒學和哈打阿莫聲音重合在一起。 木基葉子的回答讓人頭皮發麻:哈哈哈哈哈哈哈…… 撬開木基葉子的口,哈打阿莫想到一根鋼釬。鋼釬插在不遠處的路邊上,頭 一天有人用來拴過牛,一時沒有取走。他和呷呷勒學商量,先把人拴穩當了再慢 慢盤問。
在那高山頂上 作者簡介
陳果,70后,男,四川漢源海螺壩人,四川省作協主席團委員、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著有《古路之路》《勇闖法蘭西》《聽.見:蘆山地震重建故事》等報告文學作品多部。作品曾被翻譯成英語和塞爾維亞語等,三次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多次獲中國作協、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作協重點創作扶持,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等,獲大地文學獎、四川文學獎、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川好書”等獎項。現居雅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