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舌尖上的安全——第六屆食品安全法論壇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247209
- 條形碼:9787313247209 ; 978-7-313-2472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舌尖上的安全——第六屆食品安全法論壇文集 內容簡介
2020年11月,第六屆食品安全法論壇于江南大學法學院召開。圍繞食品安全法實施中的法律問題、食品安全治理中權利救濟機制、大數據與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網絡食品安全問題研究、《電子商務法》與網絡食品平臺的責任、食品安全與傳染病防治等議題展開討論,本書對與會專家學者及實務界的代表的觀點做一歸納和總結,從責任認定、征信制度、信息公開、審查方式等角度探討食品安全法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措施。本書適合法學界人士以及關注食品安全的人士閱讀。
舌尖上的安全——第六屆食品安全法論壇文集 目錄
食品安全法實施中的法律問題
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研究
《食品安全法》實施中的疑難問題與對策
關于行政許可改革關鍵問題的思考——從食品經營許可改革談起
我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困境與對策
探究《食品安全法》實施中的法律問題
明確食品安全法懲罰性賠償制度中的具體概念
網絡食品安全問題研究
論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責任制度構建的困境與出路
專業化共治視角下的網絡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基于“互聯網+”的校園外賣食品安全問題探究
淺談我國現階段的網絡食品安全問題
網絡“直播帶貨”模式下的食品安全問題反思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食品安全治理
新冠肺炎疫情時期肉類食品安全的鮮化機制及其轉向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下食品安全治理新樣態
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
日本食品安全風險規制模式研究
論“垃圾食品”廣告的助推式規制
淺析微商自制食品安全問題及應對策略
冷鏈食品的法律監管與規制問題研究
舌尖上的安全——第六屆食品安全法論壇文集 節選
《舌尖上的安全:第六屆食品安全法論壇文集》:(六)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一是建議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綜合執法試點改革。與各級政府推進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相結合,將食品監督職責劃入現行的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執法部門,統一行使執法職能,并將相應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交由其管理,為綜合執法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及時合理調整部門職責分工。如果綜合執法試點難以實施,針對實際工作中反映比較集中的監管空白和交叉問題,各省市政府應抓緊研究細化監管部門的職責,明確具體的職責分工,防止出現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扯皮與推諉現象。在食品安全嚴格監管方面,我國《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49條明確規定“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這樣嚴禁后問題是否就解決了呢?其實問題并非這樣簡單。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對劇毒、高毒農藥的管理實際上是一種末端治理模式,治理的重點是放在食品中劇毒、高毒農藥的殘留檢測及禁止使用上。我們認為農藥殘留檢測不是不重要,而是應將治理的重點放在對劇毒、高毒農藥的禁止研發、生產及使用上,即改“末端治理模式”為“源頭治理加全程治理模式”,要像管理槍枝彈藥一樣來管理劇毒、高毒農藥的生產和使用,嚴禁高風險劇毒、高毒農藥的研發和生產。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食品安全問題來源于科學技術的發展,農藥科技成果的研發就是例證。因此,應從立法上加強和高度重視涉及食品安全科技成果研發的風險評估問題。尤其在科研立項上要把好關,嚴禁危害人類健康的科研成果的研發和生產。(七)創新食品安全標準工作機制一是借鑒和轉化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簡化優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流程,加快制修訂進度。二是完善食品中有害物質的臨時限量值制定機制。三是建議對現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進行全面清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統一整合為國家標準,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同時啟動重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四是建立企業標準公開承諾制度,完善配套管理制度,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嚴于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五是深入開展標準的前期研究和國際標準的分析及比較研究,合理借鑒和吸收國外成熟的先進標準。支持各方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制定,積極參與國際新興危害因素的評估分析與管理決策。(八)加快完善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機制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督促企業嚴格執行法律和標準,規范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深入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化企業道德文化建設,推行企業食品質量安全自查報告和信用分級監管制度。建議有關部門依法將食品安全相關行政處罰信息記錄納入國家和地方統一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擴大信用信息應用。探索實行聯合懲戒機制,使不落實食品安全責任的生產經營者受到監管和市場的雙重懲戒,營造守法光榮、違法可恥、誠信經營的市場氛圍。(九)嚴把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關,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嚴格執行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使用規定,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嚴格落實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將高毒農藥禁用范圍逐步擴大到所有食用農產品。落實農業生產經營記錄制度、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制度,指導農戶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有關規定,防范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獸藥抗菌藥治理行動,遏制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加強耕地土壤環境類別劃分和重金屬污染區耕地風險管控與修復,重度污染區域應加快退出食用農產品種植。(十)強化食品安全信用聯合懲戒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嚴重失信者名單認定機制,加大對失信人員聯合懲戒力度。(十一)完善食品安全糾紛公益訴訟制度基于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價值目標和食品安全多元共治的理念,建議擴大食品安全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在消費者個人和社會組織滿足相應條件時,賦予其民事公益訴訟原告資格,通過公益訴訟實現*佳的食品安全治理。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發現執法信息、降低規制成本等功能。食品安全在社會公共利益中占據了特殊地位,除了立法與執法等方面的規制外,完善司法制度程序也是社會公共利益維護中的重要一環。……
舌尖上的安全——第六屆食品安全法論壇文集 作者簡介
曾祥華,男,1966年生,河南商城人,法學博士,江南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兼任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近年來在《中國行政管理》《政治與法律》《行政法學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70余篇,獨著《行政立法的正當性研究》《耕耘法學田園》,主編作品9部,參撰著作、教材多部。2009年、2012年獲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1年、2013年、2017年分別獲得無錫市社科成果獎一等獎、三等獎、二等獎;2013年獲中國法學會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獲江蘇省社科聯社科精品工程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被評為無錫市“中青年優秀法學專家”。主持省部級課題6項,其他課題多項,參加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子課題負責人)、教育部重大科學技術項目1項。 萬藝,男,1991年生,江西吉安人。南京大學法學博士,江南大學法學院教師,江南大學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法理學、憲法學研究。2019年入選江蘇省“雙創博士”人才資助項目。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