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文廟研究叢書:濟南府學文廟研究(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116300
- 條形碼:9787570116300 ; 978-7-5701-163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廟研究叢書:濟南府學文廟研究(精裝) 內容簡介
文廟即孔廟的一種,是指設在各級官學及部分書院內主祀孔子且伴有教學活動的廟宇。《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濟南府學文廟研究(中國文廟研究叢書) 集中國文廟之精華 傳中華文化之薪火》以濟南府學文廟為個案,探討文廟的沿革與遺存、選址與布局、禮制與禮儀、教化和科舉、建筑與生態等。該書是研究濟南文廟的重要的系統性的圖書。
中國文廟研究叢書:濟南府學文廟研究(精裝) 目錄
引言
01 文廟概述:由面到點的歷史簡梳
中國文廟發展歷史簡說
先秦時期:孔子故宅與文廟雛形
兩漢時期:文廟初始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廟發展階段
隋唐至兩宋:文廟繁榮階段
元明清:文廟的蓬勃再盛期
濟南府學文廟歷史簡梳和今日之狀
宋代:文廟初建,規模初奠
元代:有所修繕,活動不多
明代:文廟擴建,趨于完備
清代:沿襲明制,略加完善
科舉廢除,文廟敗落
重修文廟,復現輝煌
02 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及建筑寓意
文廟與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
文廟空間布局及建筑寓意
前廟后學: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
濟南府學文廟之建筑詳述
“廟”之建筑
“學”之建筑
“褒獎”之建筑
濟南府學文廟的其他建筑
03 濟南府學文廟的碑刻與匾額
濟南府學文廟的碑刻
碑刻與碑刻文化
濟南府學文廟與碑刻文化
碑刻及其文化在文廟研究中的價值
濟南府學文廟的匾額
匾額與匾額文化
濟南府學文廟與匾額文化
匾額及匾額文化在文廟中的作用
04 濟南府學文廟的活動與功能
濟南府學文廟的祭祀活動
祭祀:古代文廟*重要的一種活動
濟南府學文廟的祭祀對象
祭祀活動的名目、內容和程序
文廟祭祀的意義和作用
濟南府學文廟的教育教學活動
“教、學結合”之教育場所
“化民成俗”之辦學宗旨
“恩威并施”之教育管理
“經史并重”之教育內容
“禮樂兼修”之教育活動
“科舉考生”之養成重地
“四庫皆備”之文廟藏書
濟南府學文廟的社會教化活動
造福一方:濟南府學文廟名宦祠的奉祀人物
顯名于世:濟南府學文廟鄉賢祠的奉祀人物
德高行善:濟南府學文廟褒獎之標準
向善成賢:濟南府學文廟褒獎之目的
淳風美俗:濟南府學文廟褒獎之影響
05 與濟南府學文廟有關的重要人物
宋代人物
李恭:濟南府學文廟的始建者
元代人物
趙孟頫:再建文廟,增擴學田
喜壽、忽里哈赤、李彥敬等:文廟垣墻的修建、重建者
劉敏中、張起巖等:撰文立碑,記述廟學
明代人物
崔亮、陳銓、蔡晟、梁澤、章寓之等:明代前期濟南
府學文廟的改建、擴建者
胡纘宗、沈烝、樊時英、顧燕貽、茍好善等:明代
后期濟南府學文廟的改建、擴建者
清代人物
夏玉、黃元驥、張振偉、宋思仁、錢臻等:清代濟南
府學文廟的修葺、擴建者
06 濟南府學文廟當代價值的彰顯
大眾對文廟認識的誤區
將文廟等同于旅游景點
忽略了文廟的教育價值
文廟當代價值的彰顯
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
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
作為道德教育的圣地
當前濟南府學文廟的主要活動
開筆禮
成人禮
文廟講堂
府學文廟祈福會
斯文圣境之地,傳承儒學之風
文廟:斯文圣境,儒風所在
重建鄉賢祠與名宦祠的意義
結語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01 文廟概述:由面到點的歷史簡梳
中國文廟發展歷史簡說
先秦時期:孔子故宅與文廟雛形
兩漢時期:文廟初始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廟發展階段
隋唐至兩宋:文廟繁榮階段
元明清:文廟的蓬勃再盛期
濟南府學文廟歷史簡梳和今日之狀
宋代:文廟初建,規模初奠
元代:有所修繕,活動不多
明代:文廟擴建,趨于完備
清代:沿襲明制,略加完善
科舉廢除,文廟敗落
重修文廟,復現輝煌
02 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及建筑寓意
文廟與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
文廟空間布局及建筑寓意
前廟后學: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
濟南府學文廟之建筑詳述
“廟”之建筑
“學”之建筑
“褒獎”之建筑
濟南府學文廟的其他建筑
03 濟南府學文廟的碑刻與匾額
濟南府學文廟的碑刻
碑刻與碑刻文化
濟南府學文廟與碑刻文化
碑刻及其文化在文廟研究中的價值
濟南府學文廟的匾額
匾額與匾額文化
濟南府學文廟與匾額文化
匾額及匾額文化在文廟中的作用
04 濟南府學文廟的活動與功能
濟南府學文廟的祭祀活動
祭祀:古代文廟*重要的一種活動
濟南府學文廟的祭祀對象
祭祀活動的名目、內容和程序
文廟祭祀的意義和作用
濟南府學文廟的教育教學活動
“教、學結合”之教育場所
“化民成俗”之辦學宗旨
“恩威并施”之教育管理
“經史并重”之教育內容
“禮樂兼修”之教育活動
“科舉考生”之養成重地
“四庫皆備”之文廟藏書
濟南府學文廟的社會教化活動
造福一方:濟南府學文廟名宦祠的奉祀人物
顯名于世:濟南府學文廟鄉賢祠的奉祀人物
德高行善:濟南府學文廟褒獎之標準
向善成賢:濟南府學文廟褒獎之目的
淳風美俗:濟南府學文廟褒獎之影響
05 與濟南府學文廟有關的重要人物
宋代人物
李恭:濟南府學文廟的始建者
元代人物
趙孟頫:再建文廟,增擴學田
喜壽、忽里哈赤、李彥敬等:文廟垣墻的修建、重建者
劉敏中、張起巖等:撰文立碑,記述廟學
明代人物
崔亮、陳銓、蔡晟、梁澤、章寓之等:明代前期濟南
府學文廟的改建、擴建者
胡纘宗、沈烝、樊時英、顧燕貽、茍好善等:明代
后期濟南府學文廟的改建、擴建者
清代人物
夏玉、黃元驥、張振偉、宋思仁、錢臻等:清代濟南
府學文廟的修葺、擴建者
06 濟南府學文廟當代價值的彰顯
大眾對文廟認識的誤區
將文廟等同于旅游景點
忽略了文廟的教育價值
文廟當代價值的彰顯
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
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
作為道德教育的圣地
當前濟南府學文廟的主要活動
開筆禮
成人禮
文廟講堂
府學文廟祈福會
斯文圣境之地,傳承儒學之風
文廟:斯文圣境,儒風所在
重建鄉賢祠與名宦祠的意義
結語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文廟研究叢書:濟南府學文廟研究(精裝) 作者簡介
總主編:周洪宇,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副理事長。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