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書--宋遼金史講義·資治通鑒介紹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1817
- 條形碼:9787100161817 ; 978-7-100-16181-7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宋遼金史講義·資治通鑒介紹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研究者及愛好者本書是柴德賡先生宋史與資治通鑒教學的一個合集。
新書--宋遼金史講義·資治通鑒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即《宋遼金史講義》和《資治通鑒介紹》,是柴德賡先生宋史與通鑒教學的一個合集。《宋遼金史講義》是由柴德賡先生于北平輔仁大學歷史系任教時講授宋遼金元史的手稿(原題為《宋遼金元史講稿》 )整理而成。《資治通鑒介紹》是根據柴先生的講課記錄整理而成。這兩部書稿反映了柴德賡先生在史學研究上的深厚功力及對史學教學的卓越貢獻。
新書--宋遼金史講義·資治通鑒介紹 目錄
宋遼金史講義
讀柴德賡先生《宋遼金史講義》感言 // 003
**章 宋之代周及統一 // 007
第二章 遼之興起及宋遼之沖突 // 025
第三章 宋初制度 // 039
第四章 變法與黨爭 // 045
第五章 遼之衰落及金之興起 // 053
第六章 金之侵宋 // 060
第七章 南宋建國及與金和戰經過 // 063
附錄一 宋遼金史習題 // 066
附錄二 潛知齋讀書記 // 067
資治通鑒介紹
再版前言 // 099
初版前言 // 102
資治通鑒介紹 // 104
一、《通鑒》的作者司馬光 // 105
二、司馬光和編寫《通鑒》的集體 // 110
三、《通鑒》的史料 // 114
四、《通鑒》的編纂方法 // 118
五、對《通鑒》的評論 // 135
六、胡三省的注 // 139
七、《通鑒》的版本 // 144
八、與《通鑒》有關的幾部書 // 146
九、怎樣讀《通鑒》 // 155
附錄一 《通鑒胡注表微》淺論 // 161
附錄二 《資治通鑒》及其有關的幾部書(手稿) // 172
后 記 // 223
新書--宋遼金史講義·資治通鑒介紹 節選
司馬光生于1019年。他處的年代是從真宗到哲宗這個時期。他生于天禧三年,正是真宗的晚年,死于哲宗元祜元年(1086),中間經過了3個朝代,活了68歲。在今天看來,68歲還很年輕,但在司馬光那個時代,68歲已經是很老了。司馬光的父親是做官的,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父親正做縣官。司馬光在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時,才20歲,后來一直做地方官,到宋仁宗時改做京官,仁宗末年做到諫官(知諫院),神宗初年是翰林學士。司馬光修《通鑒》開始于英宗治平三年(1066)四月。當時,王安石做宰相。司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派,他反對王安石推行新法無效,政治上被排斥,就搬到洛陽。從神宗熙寧三年(1070)起,司馬光長期在洛陽,投閑置散,從此,把全副精力用之于修《通鑒》。所以說,司馬光修《通鑒》是在王安石當政時期,是他在政治上不得意那一段。《通鑒》直到元豐七年(1084)成書,司馬光已經66歲了。第二年神宗死,哲宗立,政局改變,新法罷黜,司馬光做了6個多月宰相。 司馬光做事很踏實,很謹慎。踏實到什么程度呢?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是“視地而后敢行,頓足而后敢立”。他做事情很認真,很誠懇,不欺騙,也很剛強。他生平沒有寫過草書,都是一筆不茍地寫楷書。他這個人也很固執,主張一旦拿定就不容易改變,毫不妥協。比如,歐陽修和司馬光的私人交情是不錯的,但是為了一件小事,倆人爭得很厲害。什么事呢?宋仁宗沒有親兒子,過繼了一個(就是英宗)。這在封建社會是很普通的事情。過繼以后,英宗當然稱仁宗是父親,但對自己的親父親又稱什么呢?一般人稱伯伯,或者稱叔叔,英宗不愿意。由于他對自己的父親有感情,不但稱仁宗為皇考,對自己親父也要稱皇考。歐陽修認為這是可以的,司馬光認為這絕不可以,只能稱英宗的親父皇伯。司馬光平時很尊重歐陽修,歐陽修保薦過司馬光,但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倆人爭論不休,寸步不讓。還有韓琦(封為魏公)刺陜西義勇的問題。宋朝有一種制度,把老百姓抓來當兵時,要在臉上刺字,防止逃跑,叫作“刺義勇”。《水滸傳》里面說,有人臉上有金印,就是刺的字,這是很不好的制度,是很殘暴的事。有一回,陜西正遇到西夏族和宋有戰爭,韓琦、范仲淹打西夏,韓琦要刺陜西義勇十五六萬人。司馬光認為“刺義勇”是害民之事,完全不必要,而且態度堅決,毫不妥協。后來,韓琦也很佩服司馬光。另外,有一個人叫張方平,和蘇東坡父子的關系很好,大家都認為這個人不壞,但司馬光卻認為他是奸回。既然是奸就是敵人,因而,司馬光對張方平的斗爭與對歐陽修、韓琦不一樣。后來,蘇東坡寫行狀寫到張方平時很為難,因為蘇東坡父子是張方平提拔的。從上面的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司馬光的確很固執。 王安石比司馬光還倔強,為了堅持自己的主張,寧可丟官不做。有一回,當局要他出使遼國,他不去,他說,我從來沒有接待過外使。宋朝接待遼使有儀式:北方使臣來了,南方一定要有人接,叫接伴;走的時候要送,叫送伴。王安石給皇帝上奏章,要做念書搞學問的工作,不干招待賓客的事。過去流傳有一個笑話,很有意思。說的是當時包拯做過群牧使,就是養馬的,是宋朝特殊的官。有一天包拯請客,要客人喝酒,司馬光說不喝,王安石也說不喝。包公說不喝不行。后來,司馬光喝了,王安石還是沒有喝,包公也沒有辦法。所以,司馬光說,介甫比我厲害,比我堅決,我還喝了一點,他一點都沒喝。 司馬光在政治上屬于保守派,主要表現在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王安石很有學問,出名也比司馬光早,司馬光在40歲以前并不很出名。司馬光和王安石在一起做官的時間不短,學術上也互相尊重,本來是朋友。到了實行新法以后,關系就不同了。早在仁宗的時候,民族矛盾尖銳,北邊是遼(在今天的河北北部),西邊是西夏(在今天的甘陜北部),連年發生戰事,軍費支出很大。因為宋朝的剝削厲害,社會階級矛盾也很尖銳,出現了龐大的官僚機構,行政經費開支也很大。所以,無論軍事上、經濟生產上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到宋仁宗初年,范仲淹開始進行改革,在歷史上叫“慶歷新政”,但沒有堅持下來。神宗繼位之后,王安石上萬言書表示自己的主張,他指出,要“富國強兵”就必須根本改革制度。
新書--宋遼金史講義·資治通鑒介紹 作者簡介
柴德賡(1908—1970),字青峰,浙江諸暨人。歷史學家、教育家。1929年考入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系。1933年任教安慶一中、杭州市立中學。1936年任教輔仁附中,次年任教輔仁大學歷史系。1944年任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副教授。1946年任輔仁歷史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1955年任江蘇師范學院歷史系教授、系主任。著述有《史籍舉要》、《史學叢考》、《清代學術史講義》、《宋遼金史講義》、《資治通鑒介紹》、點校本《新五代史》、批注本《書目答問補正》等。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