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江灣往事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7139058
- 條形碼:9787517139058 ; 978-7-5171-390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灣往事 本書特色
《江灣故事》是葉堅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內(nèi)容圍繞著凌婆婆的家庭矛盾以及鄰里關(guān)系來展開。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立體豐滿,通過江灣小巷里幾戶人家錯綜復雜的故事,生動再現(xiàn)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生活實際和思想狀況。
江灣往事 內(nèi)容簡介
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葉。 座落在江灣市小巷深處的“鏡花苑”是凌婆婆家傳的后花園,占地六七畝,兒子凌康勝在《江灣晚報》工作,因為家中住房面積小,婆媳關(guān)系十分緊張,凌婆婆想在后花園為自己搭建一間偏房,以此緩和家庭矛盾。住在大雜院里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廠長王阿之夫婦和住戶陳阿毛一直在打著后花園的算盤,也想趁機在后花園蓋自己的房子。陳阿毛給凌婆婆送豬肉,王阿之卻大手一揮,答應(yīng)給一筆錢,還通過凌康勝單位的領(lǐng)導給凌婆婆母子施壓,凌康勝的妻子李愛娟也無事生非,在這個時候要與凌康勝離婚并提出分割后園,諸多矛盾交織在一起,不斷激化,弄得凌康勝內(nèi)外交困,走投無路,但他堅持正義,不甘墮落……*后,因為一位臺商的到來,矛盾終于得到圓滿解決,江灣市也真正步入了改革開放的快車道。
江灣往事 節(jié)選
立夏過后沒幾天,從東南方向吹來的微風,讓人明顯地感覺到了炙熱。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穿著汗背心和短褲衩的男人,女人們則穿上了各式各樣的裙子和花式短袖襯衫,花枝招展,成了大街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馬路兩旁的泡桐樹剛吐露出嫩綠的枝葉,在燥熱的微風中搖曳,為路人們蔽蔭遮日努力做著準備。今年一定又是一個燠熱難熬的夏天。 一九八七年初夏某天上午十點多,江灣市中興路通往解放路的大街上,凌康勝騎著破舊的二十八英寸飛鴿牌自行車,“咯吱咯吱”奮力蹬著。他是《江灣晚報》社會部的記者,三十五六的年齡,國字型的臉型,兩道濃濃的劍眉。雖然盛夏未到,但他已經(jīng)穿著一件白色的短袖襯衫,粗壯黑黝的手臂,顯出了他的健壯高大。他貓著腰,奮力蹬著自行車踏板,背部和額角上沁出了汗水。初夏午間的陽光直射在他身體上,熱烘烘的。街道兩邊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機動車道上各種車輛川流不息,汽車的嘶鳴聲和嘈雜的人聲,響成一片。他個子又高,車技也不錯,所以自行車騎得飛快,一輛接一輛地超過了慢悠悠地騎車的人群。在一個十字路口,他猛地捏住手把,伸出一條長腿迅速踮住地面,一個急剎車,這才沒有闖紅燈。凌康勝心急如焚,他接到了女同事唐穎打來的電話,江灣市南坡鄉(xiāng)發(fā)生了一起緊急事件,《江灣晚報》的領(lǐng)導要他們兩人一起去采訪,抓一條扎扎實實的社會新聞。唐穎是個非常潑辣的記者,她在電話里再三強調(diào),“事件還在進行中,要快,要快……”她接著又說,“總編說,這個稿子今天一定要發(fā)的……”但他剛才采訪的新聞也很重要,也很緊迫啊!江灣市民政局從貧窮山區(qū)接收來一批孤兒,今天上午在市福利院舉行接收孤兒儀式,這是江灣市的一件大喜事、大善事。市委宣傳部領(lǐng)導特別要求在當天的晚報上頭版頭條發(fā)出。凌康勝也是《江灣晚報》的資深記者了,如果不是南坡鄉(xiāng)的稿子插一杠子,這篇福利院接收孤兒的稿件,在今天《江灣晚報》上見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現(xiàn)在有點懸了,按照《江灣晚報》規(guī)矩,當天采訪的稿子要在當天發(fā)出,一般到下午三點鐘前就截稿了,下午四點左右印刷廠開印,五點半前就要把報紙送到讀者手里。這條新聞,江灣電視臺是一定要播的,電視臺的《江灣新聞》晚上六點半播出,《江灣晚報》當天的新聞必須趕在電視臺播出前發(fā)出。新聞界同行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這篇稿子是要上頭版頭條的,通常情況下,《江灣晚報》的頭版頭條要聞都被新華社的通稿或者省里的重要消息占據(jù),一年當中難得有幾次機會上頭版頭條,這種機會凌康勝是一定要抓住的。而且有消息說,今年全國新聞系統(tǒng)將首次評定新聞技術(shù)職務(wù),評職稱是要講政治條件、資歷和業(yè)績的,資歷和業(yè)績是有硬杠子的。按照他的條件,評個中級職稱應(yīng)該沒有問題。如果能評上中級職稱,在待遇上他就可以更上一層樓,特別是困擾多年的家庭住房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他在政治和資歷上都是有優(yōu)勢的,在業(yè)績上也有過硬的條件,如果再把這兩篇重量級的稿件抓到手,那些和他有差不多條件評中級的人就更無話可說了。 凌康勝雙手緊握著自行車的車把,一條頎長的腿支著地面,雙眼緊緊盯著前方十字路口的紅燈。紅燈一直亮著。穿過十字路口,向正南方向再騎一百米左右,就是江灣大廈。江灣大夏是座二十多層的高樓,矗立在中興路的*繁華地段。它的左右,高高低低的許多大樓,都沒有江灣大廈那樣雄偉壯觀,很有點鶴立雞群的樣子。《江灣晚報》就在這座大廈內(nèi),占據(jù)了四至八層的整整五個樓層。初夏快近正午的陽光,直射在江灣大廈鋁合金窗欞和茶色玻璃上,反射出令人眩目的光芒。大廈華麗的大理石墻壁上,靠近屋檐頂端寫著“江灣大廈”四個碩大無比的鎦金顏體大字,四個字下面,是一溜字體小得多的公司或商店的名字。 凌康勝首先想到是交通工具問題。如果他和唐穎騎自行車,到南坡鄉(xiāng)來去就得一個多小時,恐怕今天要發(fā)“接收孤兒”的稿子是有問題了;如果能搭電視臺的汽車去,先發(fā)南坡鄉(xiāng)抓拍的幾張圖片,文字寫得簡單一點,發(fā)個預發(fā)消息,追蹤報道可以寫得詳細一點,這也是一個辦法。報社里倒是有一輛轎車,但那是總編專用的,一般記者采訪新聞,交通工具都要自行解決。讓采訪對象派交通工具,如果采寫正面新聞還好說,這種負面的新聞就不好說了。時間問題主要在交通問題上,如果交通問題解決了,“接收孤兒”的稿子今天發(fā)出去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交通問題沒有解決,那么去南坡鄉(xiāng)只好緩緩……其次是內(nèi)容,南坡鄉(xiāng)發(fā)生了什么事?唐穎在電話里沒有說,只是讓他趕快回報社,看來一定是發(fā)生了重大的新聞,否則唐穎不會這么著急。終于亮起了綠燈,凌康勝一個沖刺,自行車就像箭一樣地沖了出去。 唐穎,三十歲不到的年紀,已是《江灣晚報》頗具成就的資深記者。她身材窈窕,長發(fā)披肩,白皙的鵝蛋型面容,淡淡的柳眉,筆挺的鼻梁,櫻桃小嘴,顯得秀氣而美貌。 P1-2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